摘 要:在幼兒園的課程建設中,班級是實施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主要基地,因此,在園本課程的基礎上,怎樣才能創造性地設定適合本班實際的班本課程呢?這其中,教師起著關鍵的作用,如果教師能用心地關注班級幼兒在課程中實際的學習與發展情況,那么就能夠和孩子一起建構適宜本班幼兒的班本課程。本文將結合小班的《與“柚”共樂》班本化課程,從捕捉孩子興趣,探課程之“芽”;了解孩子經驗,尋課程之“生長點”;追隨孩子需要,搭課程之“架”;利用家長資源,施課程之“肥”這四個方面,談一談在課程班本化實踐中的一些做法與思考。
關鍵詞:課程班本化;興趣;實踐
一、 捕捉孩子興趣,探課程之“芽”
幼兒與生俱來的本領就是學習,而能夠主動的學習很大程度上能有效促進幼兒的成長,幼兒的主動學習往往取決于對新鮮事物而產生的濃厚興趣,這種基于興趣的好奇心為幼兒的主動學習埋下了很好的鋪墊。作為教師,在課程的實施前期,我們需要用敏銳的眼睛,在過程中捕捉本班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去支持幼兒在課程中的主動學習。
在完整兒童課程主題《秋天里》行進中,我們帶領幼兒去尋找秋天,尋找秋天的寶貝,感受豐收的喜悅!秋天的寶貝在哪里呀?在餐后散步的途中,孩子們發現了幼兒園里的柚子樹上結滿了一個個黃澄澄的柚子,原來,秋天的寶貝就在我們身邊!來到柚子樹下,孩子們非常興奮,不停地說著,“樹上有好多的柚子”“好高的樹呀”“看,那里有個大柚子”“柚子變成黃色了”……看到孩子們對柚子如此感興趣,迫不及待地想去了解它,興趣之芽萌發了。
二、 了解孩子經驗,尋課程之“生長點”
對同一種事物,往往孩子們的經驗點也是不一樣的。當我們想要作為一個課程來實施,就需要教師全面了解班級孩子現有的經驗水平和存在的問題,再對他們的需要和興趣點進行價值判斷和梳理,從而確定課程中具體的“生長點”。
回教室后,教師開展了談話活動,我請孩子們說一說自己對柚子的認知,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水平,通過與幼兒的對話,發現對柚子里面的構造產生了興趣。孩子們對于柚子有了這么多的疑問,從這些問題中教師就可以找尋其中的“生長點”。所以結合孩子們的已有經驗,以其興趣和發展需要,教師有必要帶領幼兒對柚子做進一步的觀察與探究。我們決定將在班里開展《與“柚”共樂》班本課程。
三、 追隨孩子需要,搭課程之“架”
在實施園本課程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碰到這樣的疑惑,當我們預設的課程內容在組織起來的時候,會發現孩子們對于內容并不是很感興趣,對于課程內容知識點的吸收效果不佳,然而幼兒在課程下的主題教學活動中肯定會有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這些感興趣的點在園本課程預設的內容中卻是未必能體現的,因此,對于這樣的課程就會存在不是很受幼兒歡迎的情況。
所以,教師應該充當起多種角色,既是活動中的觀察者,孩子們的支持者,更是活動組織的參與者,應該用善于發現的心態來追隨孩子的學習興趣和需要,為課程的發展搭建支架,和幼兒一起將課程內容變成有趣的、有教育價值的,并在教師的合理組織下開展各種可持續探究的主題教學活動內容、談話活動內容、游戲活動內容等,進一步豐富本班的課程,促進孩子的深度學習。
(一)確定主題目標
在課程實施前進行主題審議是很有必要的,教師要提前了解孩子的已有經驗有哪些?孩子的興趣點在哪里?所以教師在以年段為單位進行課程審議的時候,需要共同討論可以根據本班幼兒的具體情況,結合小班幼兒目前的年齡特點以及經驗水平來制定主題的目標。
在《秋天里》主題審議中,我們確定了主題脈絡,以“柚子”為主線,從“柚”之發現、“柚”來品嘗、“柚”趣多多,讓幼兒通過一系列與柚子在一起的活動,了解柚子,喜歡吃柚子,體驗和柚子一起玩游戲,從而知道要愛護大自然的產物,最后達到本課程的教育目的。因此班本主題目標預設為:
(1)知道柚子是秋天的寶貝,嘗試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柚子的形、色、味等特征。
(2)積極參與柚子游戲,在說說做做玩玩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動手能力。
(3)初步了解柚子的營養價值,知道多吃柚子對身體有好處。
(4)喜歡接觸大自然,萌發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架構主題網絡
在主題目標的制定后,教師要以幼兒的經驗、問題為線索來開展主題活動,架構主題網絡,使整個班本課程具有一定的系統性、邏輯性。基于本次主題目標,我們考慮到五大領域的均衡對主題活動進行選擇,根據孩子們的興趣點以及小班幼兒的能力發展水平,預設了主題活動并梳理了主題網絡圖。
(三)展開主題路徑
在課程的行進中,教師會根據孩子們在主題教學活動過程里生成的興趣點和不同的問題點,由問題引發進一步的探究,而每個活動之間都會存在一定的聯系,一條條主題線索就串聯成了一條主題路徑,主題路徑能夠更加清晰地幫助教師來助推班本課程的有效開展。
1. “柚”之發現
在這一版塊中,我們主要是讓幼兒學會通過自己的觀察、動手體驗來認識了解柚子。開展科學活動《柚子的秘密》,幼兒通過自己的感官,用眼睛看、小手摸的方法讓幼兒仔細觀察柚子的外在特征,包括形狀、顏色、表皮。其次嘗試用自己的辦法試一試如何撥開柚子,了解柚子的里面是怎么樣的。通過談話活動《柚子朋友》,師幼共同回顧總結關于柚子朋友我們已經知道的,還有還想知道的,進一步捕捉孩子們的興趣點。
2. “柚”來品嘗
這一板塊我們讓孩子們通過品嘗柚子的果肉,能夠用簡單的語言對味道進行表述,同時教師通過提供不同品種的柚子,在對比中讓幼兒了解果肉顏色的不同,嘗起來味道也是有區別的。
(1)幼兒園柚子的味道
基于孩子們迫切想知道自己從幼兒園里摘下來的柚子味道怎么樣,我們將柚子剝開來請孩子們品嘗,嘗一嘗幼兒園里的柚子的味道,說一說自己的發現。很多幼兒都表示柚子吃起來好酸呀,跟家里吃的柚子不一樣。
(2)顏色有哪些?
有幼兒觀察到了果肉的顏色,“里面是黃色的,我在家里吃過紅色的。”于是,好多幼兒開始關注果肉的顏色,也有的幼兒說到了她吃過白色的。為了讓孩子們知道柚子的不同品種,我們利用多媒體資源讓幼兒看一看不同的柚子,幫助孩子們擴展知識經驗。
(3)柚子皮能吃嗎?
“柚子除了果肉能吃,柚子皮能吃嗎?”陳樂樊說:“我吃過媽媽做的皮,甜甜的”。原來,陳樂樊平時一生病就咳嗽不停,媽媽平時在家很空閑,是全職媽媽,手也很巧會做蜂蜜柚子茶,經常給樂樂做,所以利用這一資源,我們邀請樂樂媽媽來班里給我們制作蜂蜜柚子茶,和孩子們一起講述蜂蜜柚子茶的做法,并請幼兒嘗試操作。
3. “柚”趣多多
這一板塊主要是讓幼兒參與和柚子一起玩游戲,知道柚子不僅僅能吃,還有很多可利用的資源,在豐富有趣的活動中親近柚子,喜歡和柚子一起游戲。美術活動《柚子皮樹葉》利用柚子皮來進行藝術創意,柚子皮當作樹葉,用筆在皮添加葉脈,制作成橘子皮樹葉。健康活動《運運樂》,讓孩子們在運柚子游戲中比一比誰的方法更好,提高身體的協調能力。
(1)柚子皮還能做什么呢?
在幼兒品嘗柚子果肉后,孩子們發現在一旁的柚子皮,這么多柚子皮還可以干什么?于是,老師可以借助柚子皮來進行藝術創作和想象活動,開展了美術活動《柚子皮樹葉》。活動開始部分,教師出示了柚子皮樹葉藝術創作的圖片,以此來激發幼兒的靈感并給予支持。集體教學活動后,教師可以把剝下來的柚子皮剪成葉子的形狀,投放進美工區,并為幼兒提供相關柚子皮藝術創作的圖片,以此來鼓勵幼兒進行藝術創作。
(2)柚子還可以玩游戲
教室里有這么多的柚子,可以借助合適的工具,可以合理運用自己的身體,做柚子的小搬運工,我們在幼兒園里能用做哪些器械來運柚子呢?我們開展了趣味健康活動《運運樂》,讓孩子們在運柚子游戲中比一比誰的方法更好。
(3)柚子大變身
親子制作,周五我們將柚子下發給每位幼兒,周末,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親子活動制作可愛的柚子娃娃,有的通過彩筆繪畫,有的還用了雕刻手法,奇思妙想的作品出爐了,不僅柚子娃娃很有創意,還增進了親子關系。本次活動我們和平時秋天里常見的“柚子”寶貝有了一次親密的互動,讓孩子們能走近大自然,善于發現身邊來自大自然的產物,通過探索學習獲得更多有益經驗和感受成長的過程。
四、 利用家長資源,施課程之“肥”
家長既是幼兒園寶貴的教育資源,也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在進行班本課程過程中是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與配合,教師需要尋找班級家長資源,充分挖掘和利用家長資源,幼兒、教師、家長一起共同學習成長,多方面的合理發揮潛在的家長資源,才能優化我們的班本課程。同時家長也能夠在活動中協助孩子做調查、收集資料、實踐等活動,幫助幼兒積累豐富的相關經驗。教師也要在班里挖掘個別家長的才能,合理利用家長資源,通過開展家長助教活動、親子制作活動等,家園合作共同把我們的課程做得更飽滿。
《與“柚”共樂》是我們在園本課程《秋天里》主題背景下的一個“片段”,而這個小小的“片段”正是教師在將課程班本化的一個實踐,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獲得了很多課程建構的經驗。我們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走近孩子,了解孩子真實的興趣、需要和問題,孩子們在活動過程中才能獲得真實的發展。因此,在班級管理中,教師作為主要的組織者,需要學會緊緊跟隨孩子,自始至終要以幼兒為主體,在課程的實施中將自己的步伐節奏和孩子保持一致,并學會聆聽孩子的想法,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的感受和洞察力也會隨之豐富,隨之細膩,才能在這個過程中建構出適合孩子的、有意思的班本課程。其次,在開展班本課程前,教師需要盡可能搜集豐富的課程資源,對內容進行全面深入的解讀。這樣有利于自己在開展班本課程過程中,做到“張弛有度”,也利于幼兒獲得更加豐富多元的學習經驗。
參考文獻:
[1]楊慧.發現、調整、支持:創設適合本班幼兒的班本課程[J].華夏教師,2017(8).
[2]吳夢嘉.班本主題課程的實施與思考[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2017(30).
作者簡介:
謝葉蓓,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浦陽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