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文言文是重點教學內容,主要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我國傳統文化,引導學生了解古代的生活和文學,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有一定的困難,影響文言文教學點的效率。因此,本文主要概述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探究提升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學;策略
一、 引言
文言文中凝聚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習文言文,能夠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讓學生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加深其對古代文化的熱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想提升文言文教學的效率,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就需要尋找提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二、 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
(一)能夠讓學生真正了解歷史文化
有效學習文言文,能夠真正地認識我國古代人民,了解我國發展歷史,從而實現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在初中階段開展文言文教學,是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開端,為了解我國傳統文化、引發愛國之情打下良好的基礎,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文化素養的形成。初中語文文言文的學習,是發展民族傳統文化的途徑,也是作為基礎教育語文所要承擔的責任。
(二)能夠讓學生進一步學習漢語知識
有效學習文言文,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古代漢語知識,了解漢語歷史,熱愛漢語文化。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開設一個良好的開端,在學生剛開始接觸到古代漢語時就會產生濃烈的興趣,就會對文言文的學習產生興趣,進而培養學生閱讀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在文言文中含有很多德育知識,目前推行素質教育,重視學生的德育發展,如何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成為教學的重點。我國古代很多思想放在現代社會依舊適用,挖掘其中存在的德育知識,繼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發揚民族精神。在初中語文課本中含有的文言文,大多具有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利于學生進一步學習漢語知識。
(三)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有效學習文言文,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寫作題材和素材,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文言文在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累積了各種民族文化和風俗。從古至今,一些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等都在文章寫作中常用,也對現代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文言文中蘊含了我國幾千年優秀歷史文化,這些歷史文化不管是在內容、形式還是題材上,都能成為學生學習的范本,初中生面臨著中考升學的壓力,學業負擔較大,很多時間都應用在習題練習中,沒有意識到語文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導致在寫作時沒有素材可用,作文寫作起來存在一定的困難,這就出現了怕寫作文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開展文言文教學,在教師的引導下,實現對文言文語言的簡練,了解文言文形式的巧妙構思,不斷地閱讀和積累,才能讓學生在作文寫作過程中做到信手拈來。
三、 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靈活性的教學
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一些教師依舊采用傳統機械式的教學方式,沒有任何教學的新意,一般都是在文言文教學中先講解重點字詞,了解其古代含義,進而帶領學生朗讀,對全篇文章進行翻譯,這種教學方式較為單一、枯燥,學生很容易產生厭煩心理。而且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面對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昏昏沉沉的情況也沒有辦法,學生感受不到學習文言文的樂趣,也就沒有興趣參與到文言文的學習中。
(二)學生學習積極性較低
在日常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發現一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特別是文言文的學習。文言文的語言結構較為簡單,但是含有豐富的內涵,理解起來存在一定的難度,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假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講解完現代文后講解文言文,沒有做好教學過渡,也會導致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產生抵觸心理,無形中增加文言文教學的難度。同時,文言文作品和學生的現實生活有很大的距離,文言文作品不同于現代白話文,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由于文言文的語言風格和白話文相差較大,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困難,一些學生無法將所學到的詞義知識和翻譯技巧應用到文言文學習中,導致積極性較低。
(三)學生缺乏運用知識的能力
不管學習什么知識,都需要掌握知識的規律和原理,了解其內涵。初中語文文言文的學習也不例外,在文言文中存在很多語法結構、生僻實詞、虛詞意義等等。假如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沒有掌握這些知識,只能對文言文進行簡單的翻譯,那么文言文的學習就沒有任何意義。其實,在文言文教學中,語法知識的學習也是非常重要的內容,比如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名詞作狀語、名詞作動詞等等,學生在翻譯的過程中只根據字詞進行翻譯,沒有考慮這些語法現象,那么翻譯出來的文章不通順,出現語序混亂的情況。
四、 提高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一)轉變教學方式
針對缺乏靈活性教學的問題,教師需要在進行文言文教學的過程中,轉變教學方式,重點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避免學生將大部分精力和時間放在生僻字詞的理解中,讓學生整體理解文言文,再對詞句的翻譯和用法進行學習和記憶。要知道,文言文的學習不是依靠死記硬背,而是在全面掌握文言文整體的基礎上,了解文章背景和文化內涵,學習其中含有的人生哲理和感情。
(二)巧妙利用文言文閱讀,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
古人在寫作文言文的過程中,會利用大量的時間推敲字詞的正確使用,因此,進行文言文閱讀十分有必要,特別是大聲朗讀或者有感情地朗讀,能夠讓學生體會到文言文中含有的韻律美,感受古人用詞的精確性,增強學生閱讀語感。在進行文言文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反復閱讀文章,體會古人用詞的奧妙,還能有效增強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提高文言文學習的積極性。在進行文言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進行范讀,或者引導學生進行齊聲朗讀、默讀等等,充分發揮朗讀的作用。由于文言文和現代白話文有很大的差距,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斷句存在的問題,并對學生進行糾正,以此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正可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指導,能夠讓學生掌握正確朗讀文言文的技巧,體會文言文朗讀的語氣和語句的輕重緩急,更能體會文章重點語句,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把握文章情感。例如,在教學《三峽》這篇文言文時,可以讓學生進行自讀、齊讀,或者教師范讀,讓學生讀的動聽、明白和有味,能夠讀出《三峽》這篇文言文的層次和輕重緩急,在朗讀過程中積累重點字詞,能夠翻譯準確,同時能夠欣賞文章、品味文章,讀出、讀懂三峽描寫了什么景物,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點,進而提升對文言文學習積極性。
(三)借助多媒體技術,提升文言文教學的生動性
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想方法提升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提升文言文教學的生動性,挖掘文言文中存在的文化內涵,將文言文的魅力展現出來,起到陶冶學生情操、感受文化內涵,體會文言文中含有的傳統文化。例如,在教學《愛蓮說》這篇文言文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將文章中描寫蓮花“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場景展現出來,在畫面中呈現出一個蓮花池塘,碧綠色的葉子中有許多的露珠,個個晶瑩剔透、熠熠閃光,池塘中一朵朵蓮花盛開,仿佛露出燦爛的笑容,池塘中有飛來飛去的蜻蜓,偶爾落在蓮花上停留。一陣微風吹來,蓮花隨風搖擺,婀娜多姿,美麗動人。學生看著蓮花的場景,聽著舒緩的古典音樂,視覺和聽覺都受到清冽的沖擊,不知不覺就深入場景中。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閱讀,理解作者“獨愛蓮”的原因。學生會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這種教學方式,借助多媒體技術,有效增強文言文的畫面感,讓抽象性的文字變成一個個生動的畫面,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文言文的樂趣。
(四)借助問題引導,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
隨著新課改的持續深入,對文言文的考查也逐漸側重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方面,題型設置偏向主觀性的試題,考查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時的理解能力,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深入文章中進行體會。比如,文言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主題是什么?展現作者什么思想?等等,例如,在教學《岳陽樓記》這篇文言文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大致閱讀,讓學生體會這篇文章為什么命名為《岳陽樓記》,描寫了岳陽樓什么場景,通過問題的形式,讓學生進行思考和分析,從而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
五、 總結
總之,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由于教學方式和學生自身學習興趣的影響,導致教學效率不高,無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掌握傳統文化、理解傳統文化的能力。因此,為了提升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需要轉變教學方式,巧妙利用文言文閱讀,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借助多媒體技術,提升文言文教學的生動性,在問題的引導下,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
參考文獻:
[1]沈冰鶴.核心素養下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策略研究[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第二期座談會資料匯編(上).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216-219.
[2]張長勝.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文言文教學方法研究[J].甘肅教育,2019(19):166.
[3]付家艷.談如何有效開展初中語文中的文言文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9(29):114-115.
[4]郭大梅.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策略探討[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教師教育論壇資料匯編(一).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144-146.
[5]吳思科.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困境及對策探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9(18):100.
[6]張瑞莉.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技巧初探[J].學周刊,2019(18):51.
作者簡介:
張小軍,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隴西縣思源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