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高中生在面臨“七選五”閱讀理解題型時總會感到理解困難,這主要是大部分學生并不具備充分的閱讀儲備量以及缺乏相應的閱讀策略與技巧,針對該題型的應對策略,本文將從語篇銜接理論、圖式理論以及修辭結構理論三個層面來進行具體分析。
關鍵詞:高考英語;閱讀理解;應對策略;“七選五”
一、 “七選五”閱讀題型特點
高考英語當中的“七選五”閱讀題型,其所指的是根據所給短文的前后內容和整體結構,在七個選項當中選擇出五個合適的句子,從而實現語篇含義的完整表達。
正常情況下,“七選五”閱讀題型的選項會分為三種句子類型,分別是過渡性句子、注釋性句子以及主旨概括句。
在新課標要求下,學生對英語應當形成獲取和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七選五”題型則既能夠對學生所掌握的單詞、固定短語、句子結構等內容進行考察,并且在邏輯歸納、分析以及辯證能力上也會有所涉及。從往年的高考試卷“七選五”閱讀選文來看,基本上在體裁上是以議論文與說明文為主,都具有貼近生活,符合時代要求的特性,整體文章結構嚴謹且層次分明,邏輯性較強的特點。
二、 存在問題
(一)缺乏詞匯掌握量與背景知識積累
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當中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背景知識、語言知識、詞匯量的積累上都有較大的缺口,所以在提升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方面也就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尤其是在做“七選五”閱讀題時,學生因為對單詞的不理解而影響到理解文意,但是由于過于心急而去借助外部工具來進行單詞意義的查詢,這樣就容易在還沒有理解出上下文的情況去做題,反復的查詢意思只會破壞自己做題的思維連貫性,因為高考的時候是沒有有機會查字典的,所以這樣錯誤的學習方法導致學生該題型上屢屢受挫,并且也無法通過做題來對背景知識進行積累。針對文章當中的關鍵詞匯短語的近義詞與反義詞無法做到準確把握,還總是忽視關聯詞的作用,因此無法了解語境和作者的寫作意圖。由于生長環境的因素,大部分學生對于西方文化及西方人的價值觀也有可能存在誤解,有時也會因為中西文化的差異性而增加出錯的概率。
(二)缺乏策略和技巧
“七選五”閱讀題設空一般是會在標題、段落主題句、過渡句以及細節信息等位置,需要學生能夠根據文中的同義詞、反義詞、高頻詞等來對文章主題進行猜測,并且借助代詞、連詞來對上下文做分析與推測,運用圖式聯想、語篇銜接以及判斷修辭結構關系等策略來保證正確率。但是在實際做題中,大部分學生都未能完全掌握上述技能,甚至還會出現曲解大意與主題思想的情況。
(三)邏輯關系認識不清
對于整篇閱讀邏輯關系的認識,直接影響到了學生做題的正確率,邏輯關系既體現在句子和句子之間,也體現在上下文邏輯關系間,對于中國學生來說,很難直接理解英文思維。在英語表達中,更重視的是結構,而漢語則更為重視語義,例如下面這句:
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成為固定裝置的,嵌入墻內的;內在的,固有的) 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譯文:兒童將與裝有智能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人工智能化的計算機將被視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們未來可以在氣味電視前享受影像,到那時,真正的數字時代就來臨了。
這段英文例句就是由四個獨立句構成的并列句,前三個句子都用簡單將來時,最后一個句子用的是將來完成時,句子之間的關系通過時態、逗號和并列連詞and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漢語譯文明顯就是簡單的敘述,至于句子之間的關系完全通過句子的語義表現出來:前三個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關系,最后一個句子則表示結果。
三、 應對策略
(一)語篇銜接
在進行“七選五”閱讀練習的過程中,考生需要掌握各種有關語篇銜接的內容,語篇銜接手段主要分為語法銜接和詞匯銜接兩種。其中語法銜接主要是為了能夠幫助考生深入掌握語法規則、閱讀順暢以及針對作者的寫作意圖來進行準確分析,其可細分為照應、替代、省略和連接等手段,照應當中又可分為內照應、外照應、人稱照應、指示照應以及比較照應,替代關系則可分為名詞性替代、動詞性替代以及小句替代,而省略關系又可分為名詞性省略、動詞性省略以及小句省略。詞匯銜接主要是能夠通過詞匯來幫助考生從表層結構了解到文章內部含義,其主要包含同現和復現兩種手段,復現關系既有原詞復現,也有時候會出現同義詞、近義詞、上下義詞以及概括詞,而同現關系則主要是由反義關系與互補關系組成。
因本文篇幅有限,無法針對上述關系進行一一說明,下面將針對語法銜接當中的替代關系進行詳細分析。
“七選五”閱讀選文常常會運用替代性的詞匯或者短語來維持整體的層次與豐富性,使得文章的可讀性更強。其中名詞性替代所指的就是用替代詞來替代名詞性詞匯或者作為名詞成分的短語,例如one, ones, the same等都是典型的名詞性替代。在語句“My father lost his ID card but he got a new one.”中,one就是用來替代前面的名詞“ID card”的,既避免了重復,也使得句子具有銜接性。而同理可得,動詞性替代常用do的各種形式來充當動詞性短語與動詞,在語句“Does Helen take part in the school meeting? — No, but Sophie does.”中就是用does來替代“take part in”。最后,小句替代則是指運用替代詞來替代復合句中的某個分句,常被用于作小句替代詞是so、not等,在語句“The famous professor is going to make a speech in our college. — I heard so.”中的so就是將前面整個句子進行替代了,使得句子結構顯得簡練又可以銜接上下文。
(二)圖式聯想
首先,運用圖式聯想的方法來進行解題,需要重視詞匯與短語的積累,尤其是針對同義詞、近義詞與近義表達要進行重點關注。例如在下題中:
After two weeks, start timing yourself.40 . Depending on the kind of race you plan to enter, you can set up a timetable for the remaining weeks before the race.
G. Now you are ready to figure out a goal of improving distance and time.
該題可以采用同義詞復現的手段來進行解題,空格后的“plan”和“set up”都分別與G選項當中的“plan”和“figure out”相對應,其中“figure out”是“set up”的近義詞,而“timetable”也是以“time”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合成詞,那么就可以推斷出作者的建議是“你應該制定出一個能夠縮短距離和時間的計劃”。該題就是2015年的全國新課標Ⅱ卷的“七選五”閱讀題當中的內容。
其次,應當根據文章中表達邏輯銜接關系的詞匯和短語來建立相應的語言圖式。要想掌握關于邏輯關系的語言圖式,不僅需要掌握關聯詞,還需要配合相關的內容與修辭圖式,在充分了解語篇的文化背景知識、體裁以及篇章題材的基礎上,才能夠完全掌握。
常見的表示因果關系的關聯詞,一般有:because/for/since/therefore/due to/thus/so/thanks to/result in等等;
而表示并列關系與遞進關系的則有:and/or/also/in addition to/what's more/as well as/besides/moreover/furthermore等等;
表示轉折和讓步關系的有:at first/firstly/then/first of all/above all/to begin with/meanwhile/eventually等等;
表示相同或不同的有:equally/in the same way/likewise/on the contrary/in contrast/in comparison等等;
表示結論的有:in conclusion/in short/to sum up/in summary/in brief/in a word/all in all等等;
然后,學生還應當應用自己原有的認知圖式來利用同化和順應來擴大自身的詞匯量。所謂認知圖式指的就是學生自己的認知結構,這些雜糅在一起的知識經驗既是相互關聯的也是相互區別的,學生應當對新學習的內容實現認知與內化,并且通過教師的引導來實現發現性學習,需要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分析、整理歸類等手段來實現語言掌握,保證學生能夠發揮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
最后,新課標當中對高中學生學習英語的各個方面都給出了相應的內容標準要求,學生不僅需要具備符合要求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以及文化意識,還要對英語國家的歷史人文以及風土人情等具備一定的認識,這是做好閱讀題的必備基礎之一。
(三)判斷修辭結構關系
對于“七選五”閱讀題來說,要想實現修辭結構關系判斷,就需要按照“六步走”策略來進行,這也是在現場考試時的重要閱讀策略與考試技巧。
第一步,對標題或者是首段率先進行鎖定,針對文章的背景關系來進行把握,將文章大意與修辭基調來做好相應的預測,有時候會遇到有標題的文章,雖然大部分時候是沒有標題的,但是但凡有標題,標題上的這幾個詞匯就能夠幫助學生大致上揣摩出文章的主旨大意,使得學生能夠文章的中心思想一目了然。而如果遇到沒有標題的情況,則一般需要對第一段進行仔細瀏覽來揣摩和猜測文章背景與主旨。
第二步,需要在瀏覽選項句的過程中,將選項當中的關鍵詞專門劃出來。
到了第三步,則是要求學生應當快速閱讀全文,對每段的首尾句進行重點關注,過程中梳理清楚文章的主題與篇章結構,從而為提升“七選五”閱讀題的正確率打下基礎。
第四步,就是要針對文章的內部結構與邏輯關系進行仔細梳理。
第五步,要求學生需要針對句子與句子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還有上下文中出現的重復關鍵詞來進行標注,此外還要針對結構圖式進行適當的標注與推斷,之后開始選擇答案或者現行排除干擾項。
最后是最重要的第六步,要將選項句完整代入文章,再通讀一遍全文來進行答案的確認。
四、 結束語
“七選五”題型最早出現于2008年課標卷,在高考中屬于新題型,與完形填空相類似,都是要求學生在保證前后行文連貫且滿足語法與表達習慣的基礎上來選擇合適的答案,對學生的基礎知識與邏輯能力來進行考察。為了提升學生的解題效率與正確性,教育工作者需要繼續對解題技巧進行摸索,同時要求學生需要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積極積累英語閱讀量。
參考文獻:
[1]王麗坤.淺析高考英語七選五題型的解題技巧[J].甘肅教育,2019(2):126.
[2]沈兆君.“掌握學習”理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以高考英語閱讀理解“七選五”題型為例[J].英語教師,2018,18(16):10-13.
作者簡介:
鐘添英,福建省龍巖市,福建省漳平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