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深度學習并不是指學習很難的知識,而是在學習知識時得到快樂和更深一步的收獲。深度學習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而問題式教學能夠有效幫助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因此,本文結合問題式教學應用于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意義,淺談問題式教學促進高中地理深度學習的策略,以提高學生學習高中地理的能力。主要立足于基于教材科學提問、發(fā)揮學生合作能力、課堂講解解決問題、總結知識深化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探索問題這五個方面開展高中地理教學活動。
關鍵詞:深度學習;問題式學習;高中地理
一、 引言
應用問題式教學,促進高中地理深度學習,幫助學生建立更全面的思維網(wǎng)絡,重視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中地理教師利用問題式教學法,深入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將學生帶入漸入佳境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圍繞課程目標去進行任務式學習,同時教師優(yōu)化教學內(nèi)容,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記憶更加精簡和牢固。
二、 問題式教學應用于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意義
問題式教學模式,利用問題整合教學的內(nèi)容,教師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時,將問題一步一步地拋給學生,達到拋磚引玉的教學目的,學生圍繞問題開始學習。以教師在課堂上導入問題為基礎,圍繞問題解決的方法展開教學,使學生帶著對問題的思考開始新課程的學習,逐漸鍛煉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的能力。
三、 問題式教學促進高中地理深度學習的策略
問題式教學法,提升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從被動解決問題到能夠主動思考問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的學習思維走到更高的層次,幫助學生在高中地理階段進入深度學習,提升該堂課的教學質量。正因為在教學中,學生的角色發(fā)生了變化,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參與,讓整個課堂都變得更加生動。以下為問題式教學的具體運用。
(一)基于教材科學提問
教師在備課時要做到胸有成竹,對教材內(nèi)容的深刻理解之外,還要基于教材本身去設計科學合理的問題,其中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設置的問題需要高中地理教師去思索。在高中階段,學生已經(jīng)擁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獨立的思考能力,而教師的存在,則是幫助學生去盡可能使用自己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幫助學生擁有發(fā)散思維的能力,在自主解決問題時可以做到簡單的自省。而應用問題式教學,將未解決的問題,遵循啟發(fā)式原則,分成一個一個的小問題,將未知和已知聯(lián)系,聯(lián)系讓學生容易理解下一步的問題進入深度學習階段。
例如,在教學“光照圖的判讀”中,高中地理教師對于該知識點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先發(fā)問學生,“根據(jù)課件上不同的地球光照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不同?”,在這個問題之下,對具體的教學細節(jié)再提出疑問,讓學生在腦子里一步一步地對該知識點產(chǎn)生知識構建。學生在思考教師拋出的問題時,就是在提升自己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在設計細節(jié)問題時,要做到承上啟下,如先判斷南北極、判斷節(jié)氣,或者先判斷晝夜長短,在提出問題時要根據(jù)判斷規(guī)律設置合理的問題。學生在課堂上主動思考時,無意識提升了自己的學習熱情,同時讓學生發(fā)散學習思維。教師在合理的問題之下,創(chuàng)設的具體的問題情境要貼合生活,學生能夠簡單地入門,一步步進入教師設置的問題套圈,從而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問題式教學,離不開教師對課本的獨到解讀,也離不開學生的主動參與,更加離不開兩者積極的互動,在這樣互助之下產(chǎn)生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發(fā)揮學生合作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問題式教學讓學生變成課堂的主體,將問題一一展開在學生的面前,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之下互動和討論問題。其實,問題式教學的主要參與者依然是學生為主,教師只是扮演了引導者的身份,所以學生還需要自己去解決問題,自己逐漸提升學習能力。合作能力的提升,自然在問題式教學中靈活運用,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去破題和打開自己的思維,在分析問題時能更加全面,在學生互動時能增進同學友誼。因此,合作學習的能力依然值得重視,助力學生發(fā)散學習思維,助力學生快速進入學習氛圍。
例如,在教學“大氣”時,教師教授的小知識點“地球溫室效應”,在課堂一開始時,教師首先提出一個環(huán)境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身邊日益破損的環(huán)境,思考嚴峻環(huán)境形勢下如何面對,學生激烈的討論中,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同時學生能夠明白環(huán)境保護刻不容緩。學生意識到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清楚地認識周邊的生活環(huán)境。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或者解決問題得出的答案,分享在課堂上,教師再評論學生的共同意見,激勵學生。必要時,教師可以將更直觀的圖片展示給學生,將環(huán)境污染帶來的一系列危害再現(xiàn),學生只有在這樣的教學下,才能樹立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加深對環(huán)境保護的理解,做到從自己做起開始保護環(huán)境,做到綠色保護者。學生的合作能力,在問題式教學的具體應用下,更加清晰,讓學生快速進入深度學習的模式,做到高效理解地理知識點,做到合作解決問題和諧共處,同時讓教師的參與感減弱,主要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
(三)課堂講解解決問題
問題式教學本身就是在教學中解決課堂產(chǎn)生的新問題,再一一解決小問題,學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去展開對問題的深度探索。在給足一定的時間后,再讓學生抒發(fā)自己的觀點,可以是小組代表也可以是集體展開。在課堂上發(fā)現(xiàn)的新問題或者是遺留的舊問題,需要教師及時去講解,而問題式教學則是讓課堂又回歸到待解決問題情境之內(nèi),幫助教師和學生帶入到當時的問題發(fā)現(xiàn)。教師的課堂講解問題,讓學生及時地改正錯誤的學習觀念或者答案,助力學生去加深該知識點的記憶,達到讓學生深度學習的學習目的,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例如,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的相關內(nèi)容時,教師便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本節(jié)課的重點問題進行思考:大氣污染,給環(huán)境帶來了什么不利的變化。如何去解決大氣污染呢?學生通過溝通,能夠發(fā)散性地去思考問題,并能夠結合其他小組成員的回答,組合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答案。學生表達自己小組的觀點后,教師可以在學生觀點的基礎上進行點評。在點評中,教師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從而得到新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教師可以讓其他未發(fā)言的學生就小組間不同的意見,發(fā)表自身看法,最后教師進行講解。教師在學生討論不同之處時,應該積極鼓勵學生進行思考與發(fā)言。對于勇敢發(fā)表自身意見的學生,教師還可以通過獎勵學生鼓勵其他學生,讓課堂沉浸在一個熱烈討論問題的氛圍中。教師通過這個方法,在講解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的同時,能夠幫助學生查找以往學習的問題,從而再次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能力,鍛煉了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更深一步讓學生得到地理的學習。
(四)總結知識深化問題
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學生會學到復雜又多的地理知識。學生在學習新的知識時,往往由于記憶還不是很深刻,容易忘記前面的知識。這些知識看似毫無關聯(lián),其實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在學生平時的地理練習中,教師往往考察的知識不止一點,會將知識融匯到一道題中。學生在參考答案時,能夠發(fā)現(xiàn)這一點。教師在日常的課堂中,需要讓學生意識到地理知識不是單獨的,而是有一定關聯(lián)。在課堂中,教師在講解地理問題時,應向學生先總結自身的教學內(nèi)容,再將問題透徹分析,從而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總結知識的好習慣,如此,有利于學生將前后知識相串聯(lián),通過總結知識,更進一步思考問題,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解決環(huán)境問題”相關內(nèi)容時,可以先將本節(jié)課所教學的知識向學生總結,之后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再更深一步進行思考問題:還有什么方法可以解決環(huán)境問題。學生在思考時,由于知識已經(jīng)總結,可以運用已學知識去思考新的方法,打開了學生的思考的大門,讓學生的思維更加具有散發(fā)性。在思考過后,學生積極回答,能夠對問題加深印象,深化問題,深度學習解決環(huán)境污染的措施。教師在課堂中運用這個方法,能夠幫助學生總結知識,讓學生在總結知識的同時,對地理知識更深一步學習與掌握。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提出其他問題,讓學生先進行思考,鍛煉學生的解題能力。之后教師再為學生剖析解決問題的關鍵,對解決問題的關鍵進行總結。解決任何一道地理問題都不是從一個知識點,一個方面進行思考,從而讓學生明白總結知識的重要性,讓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不再充滿慌亂。
(五)創(chuàng)設情境探索問題
問題式教學模式,是教師將講述的知識內(nèi)容與問題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運用問題式教學模式,需要嚴謹?shù)脑O計問題,與教學內(nèi)容符合,才能達到一個好的效果。教師在設計問題后,將問題呈現(xiàn)在課堂,無論是讓小組進行思考,抑或是學生自主進行思考,都需要一定的順序安排。對于這種模式,重點在于教師的問題,是否引起學生的思考,學生是否能夠通過教師的提問鍛煉自身,更深一步地獲得學習。因此,教師在正式上課前,應考慮到學生的接受度,巧設情境,讓學生愉快地投入到思考問題中,從而自然地獲得不一樣的收獲。
例如,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有關內(nèi)容時,提及:如何來保護森林。在當今社會,眾所周知,很多地方出現(xiàn)了過度砍伐的現(xiàn)象。教師在進行這一課的講解時,可以播放被砍伐的樹木的景象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學生在思考如何保護森林時,由于題目不是很深奧,學生能夠很快融入課堂中。運用問題式教學模式,在進行問題的設計時,教師需要考慮到問題的難易度,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讓學生不會因為教師出的問題難而放棄思考,甚至對地理的學習產(chǎn)生退縮心理。在進行教學時,教師有時需要提出難度大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對問題進行從易到難的設計,情境設計也是如此,讓學生有思考的過渡期,從而讓學生接受教師的授課方法,接受難點知識。教師在運用問題式模式時,需要遵循啟發(fā)式原則,在設計情境的基礎上讓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索。教師在設計情境時,需要明白中等難度的問題較適合學生進行思考。
四、 結語
學生在學校進行學習,所獲得的知識不應該只是讓學生停留在表面知識的學習,應該更深一步對所學知識進行探索與學習,特別是對于高中學生。問題式教學,讓教師能夠通過提出問題來一步步地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效率,值得運用在課堂中。
參考文獻:
[1]羅牧青.例談基于學生問題意識培養(yǎng)的高中地理教學策略[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10):99-102.
[2]李辰絲.基于問題情境的高中地理教學的探究與思考:以“水循環(huán)”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19(30):115-116.
作者簡介:
邱金華,福建省建甌市,福建省建甌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