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錄
【摘 要】 歷史課是非常重的,它是現實的一面鏡子,研究歷史的目的是揭示社會、歷史的發展規律,預見未來,為人類社會發展設計理想方案。學習歷史可以增強參與意識,積極參加改變社會的活動;學習歷史可以很好地培養人的道德情操,可以很好地培養人的核心素養和健全的人格,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歷史是大智慧的源泉,非常重要,然而在現實中,歷史教學的現狀往往不理想。鑒于此,筆者結合多年的經驗,就歷史教學談一些看法,望你給廣大同仁提供助益。
【關鍵詞】 素質? 備課? 組織教學? 活動? 興趣
筆者認為,要教好初中歷史,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教師必須不斷提高素質,儲備歷史教學需要的知識。
在新課程改革中,歷史課本的打破連續性、以板塊和專題的編排,以及濃厚的思辨特色給歷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一個很明顯的變化,就是舊教材只要認得字的教師就能教,而新教材就是科班出身也感到吃力。桶水未必能滿足杯水的需要,這就對歷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歷史教師必須拓展專業知識、提升專業理念、提高專業能力。教師首先必須具備初中歷史教學所需要的、系統扎實的專業知識,包括學科專業知識、文化專業知識、歷史研究和教學的學術視野和教育學理論等知識。
比如就專業知識而言,初中歷史新課程采用中外歷史合編、和專題化的課程結構。這就要求歷史教師必須精通中國通史、世界通史、課標所涉及的主要專題史、國別史、斷代史和史學理論知識等內容。這是一個龐雜的體系,如果缺乏了這些內容,就無從滿足教學的需要。
二、要鉆研教材、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學方案。
教學活動,實際上是通過教師的教學行為影響學生心理的活動,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這個活動,首先要求學生在場。其次是進行情感、認知的交流,進而使他們的心靈體驗得到改變,也就是學到了知識。而搞好此項活動的前提是鉆研教材,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學方案。
對教材,我們要能如數家珍、了如指掌,要明確教學目標,要清楚重點難點,并且要設置好怎樣突破難點。對學生,我們要充分掌握學情,既要明白大多數學生的基礎,還要明白一些特殊群體的所需,又能針對這個特殊群體,設置教法和內容,安排恰當的教學方法。對于教學設計,要做到有針對性,要將課本知識問題化,就是將課本知識設計成一個個的問題,并預設答案,在課堂上啟發學生,深入思考、積極討論,在教學的過程中,落實教學目標。
三、要精心組織教學,向課堂要質量。
新課程改下的課堂教學,再不是原先的那種老師表演、學生觀看的課堂。而要求老師是課堂的組織者、是情境的創設者、是導演、是學生學習的合作伙伴。而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是演員、是知識的探索者、研究者、討論者,是教學活動的落實者。學生是完整的個體,是不以老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學生具有巨大的潛能,有獨特的個性,其人格需要我們尊重;學生是發展中的人,學生通過學習,都能夠成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的不是老師口若懸河的演講,而是怎樣去設置問題,引導所有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思考你提出的問題;怎樣去設置情境,讓所有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受到潛移默化;怎樣啟發學生去思考、積極探索知識,并且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形成他們健全的人格。總之,把教學活動變成研究、探索活動,把大多數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真正變成課堂的主體。
四、要善于組織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鍛煉能力。
古人早已提出,寓教于樂。很多地區又提出了研學活動,其觀點認為學生的獲得知識,最好的途徑是通過活動獲得。實踐證明,苦口婆心的教學、足不出戶的研究,其效果往往是微弱的。但是一旦將這些教學目的與具體的活動相結合,效果就非凡了。比如重走長征路的研學活動。首先安排學生了解長征的背景、具體時間地點、路線和史實以及偉大意義,并安排學生閱讀《地球的紅飄帶》等反映這段歷史的文學作品。其次是帶學生去考察、體驗和研究,每天必須書寫所見所聞所感。這樣,一方面通過真實的情境,提高學生的認識,落實研學目標,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操。另一方面,通過研學活動,培養了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和頑強的探索精神。
在歷史教學中,如果能多組織活動,肯定能激起學生的學習激情,強化知識、培養愛國情操奉獻精神,并且培養他們的核心素養,使他們茁壯成長。
五、要注意學習興趣的培養,給學生插上翱翔的翅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我們能培養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就會產生“牛渴了自找泉”的效果。對于興趣的培養,我們要注意創設情境,注意有效地疏導,要適時地引進歷史事件,讓學生在鑒賞中看到歷史知識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長征途中,敵人發現我中央紅軍向安順場挺進,便得意忘形地說要讓毛澤東當第二個石達開。敵人也確實知道這段歷史;然而毛主席更是智高一籌,他不僅知道石達開在安順場被消滅,更知道石達開為什么在安順場被消滅。于是只讓一小部分人馬從安順場過河,而讓更多的人趕往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過河。如果我們能夠很好地引進這樣的一些題材,學生肯定會對歷史產生濃厚的興趣。
以上五點是筆者在日常教學中的心得和體會,做到這五點就能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