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將人文關懷與思想政治理論進行有機融合,提高實效性。針對高校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文章從開展有深度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借助線上平臺增強和學生的聯系、加強輔導員心理健康知識培訓等方面,對人文關懷視角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徑進行研究。
關鍵詞:人文關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養;健康成長
中圖分類號:G641;G6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0-0004-02
青年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高校要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確工作職責和定位,優化工作方式方法,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國家培養政治堅定、理想遠大、知識淵博的優秀人才。當前,部分高校在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候,有時忽視人文關懷,不尊重學生的實際需要,不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沒有將人文關懷的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導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一些學生在面臨人生選擇的時候存在迷茫和困惑的心理。本文分析高校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教學實踐對人文關懷視角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徑進行研究。
一、高校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部分高校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及時加以解決,才能讓學生在充滿人文關懷的氛圍中健康成長。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時流于形式,對學生成長的關注度不足
很多高校在落實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候,往往只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為學生普及一些基本的道德法治知識,而沒有充分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差異。教學內容比較單一,時代性不強,社會現實關注度不夠,對學生缺乏吸引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習慣于采用填鴨式的方式,單方面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忽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容易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產生抵觸情緒,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同時,部分高校沒有成立專門團隊用于課外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與研究,僅僅將此類活動停留在學生自發組織的層面。這樣一來,一旦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組織缺乏足夠的經費支持和活動策劃支持,則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2.輔導員人數不足,難以充分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成長
在大學校園中,離學生最近的就是輔導員,輔導員能否給予學生足夠的關注和關懷,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生的思想發展水平。但由于學校配備的輔導員人數不足,一個輔導員往往要面對很多學生,遠遠不能滿足現實需求。因此,輔導員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難以真正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思想情況,并且為他們制定相匹配的成長方案。
3.輔導員未掌握足夠的心理健康知識,難以有效幫助學生解決困惑
大學生的成長困惑來自各個方面,要幫助學生解決成長中的問題,高校僅僅增加輔導員的人數還不夠,還要提高輔導員的工作能力。當前,部分高校輔導員未掌握足夠的心理健康知識,很少接受心理咨詢與治療的專業訓練,難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用科學的方法解決成長過程中的一系列困惑。
二、人文關懷視角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實,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大學期間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熏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智慧的方式面對人生的一系列選擇,最終成長為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優秀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用一定的思想政治觀念對學生施加積極的影響,人文關懷則以尊重人的需要為前提,能夠幫助學生對人生意義進行正確的思考,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和實現自身價值,兩者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大學生處于從學校向社會過渡的重要階段,高校要通過一系列的人文關懷措施,認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思想情況,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幫助學生度過心理迷茫期,避免學生做出錯誤的選擇。下面,從三個方面對人文關懷視角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徑進行研究。
1.開展有深度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很多學生喜歡參加各類社團活動,但這些活動的質量有時參差不齊。因此,高校應當承擔起立德樹人的責任,認真開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注重更新教學內容與形式,結合學生的思想動態,開展有深度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讓學生在有益的活動中深入思考自身的成長方向,逐漸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比如,高校可以引入當前流行的短視頻媒體,指導學生自發組成小組,去挖掘社會生活中令人感動的事件,并且拍攝成短視頻。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還能夠讓學生從中獲得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汲取心靈成長的力量。
2.借助線上平臺增強和學生的聯系,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史
許多學生之所以難以和教師建立密切的聯系,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不愿對教師敞開心扉。因此,如果高校能夠打造一個溫馨的線上平臺,那么學生就能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第一時間尋求平臺的幫助,順利度過迷茫期。輔導員可以通過這些線上平臺,傾聽每一個學生的心聲,并定期舉辦一些主題活動,引導學生講述他們在不同成長時期所發生的故事,交流人生經驗。借助線上平臺,可以召開專題座談會,討論學生關心的熱點話題,解決學生的疑問。線上平臺的充分利用,可以增強和學生的聯系,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史,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價值引領,筑牢思政防線,構建新的育人平臺。
3.加強輔導員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優化輔導方案
輔導員作為距離學生最近的一群人,他們是否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他們對學生的心理指導水平。因此,高校應當配足輔導員,并立足現實需要,為輔導員制定科學的培訓方案,注重理論聯系實際,不斷豐富和創新培訓內容與模式,提高培訓的實效性。比如定期收集不同學生的成長案例,并將這些案例作為輔導學習材料,幫助輔導員優化輔導方案,讓他們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及時幫助那些面臨心理問題的學生。要積極為每位輔導員參加培訓創造條件,增強輔導員的學習主動性及自覺性,并將輔導員參加培訓情況納入考評范圍。要通過專題講座、情境模擬、主題討論、案例教學、團隊訓練等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提高輔導員發現并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能力,增強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培養一支思想好、作風正、業務精、能力強的專業化輔導員隊伍。
三、結語
高校作為為社會輸送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基地,不僅應當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還應當對學生的思想成長過程負責。要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落實,給予學生足夠的人文關懷,讓他們能夠感受到來自學校的溫暖,找到解決思想問題的科學方法。高校輔導員是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線組織者和實施者,要轉變思想觀念,優化工作方式方法,開展有深度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借助線上平臺增強和學生的聯系,同時加強心理健康知識培訓,提升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要將人文關懷與思想政治理論進行有機融合,認真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成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師益友,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為國家更好地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柳若愚.淺談基于人文關懷視角下的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4).
[2]成永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的融入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6).
[3]黃進.人文關懷視閾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淺析[J].江蘇高教,2016(01).
[4]陳淑麗,柏楊.融入人文關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訴求與實現路徑[J].中國教育學刊,2013(S4).
[5]吳正勇,黃瑋.重視人文關懷,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教育探索,2010(01).
作者簡介:費殊靚(1988-),女,黑龍江齊齊哈爾人,碩士研究生在讀,講師,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Research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istic Concern
Fei Shuliang
(Guiyang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Guiyang 550000, China)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needs to integrate the humanistic care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In view of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way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istic concern from the aspects of carrying out in-dep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to improve the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enhancing the contact with students with the help of online platform, strengthening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knowledge training of counselors, etc.
Key words: humanistic ca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ersonnel training; healthy grow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