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不斷提高生物教學質量,而啟發式教學是一種有效、科學的教學方法。在啟發式教學的過程中,生物教師可以依據獨立思考、自主性、舉一反三等原則進行課堂教學,運用多樣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嚴謹性思維,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增強課堂活力,突破知識難點。
關鍵詞:啟發式教學;初中生物;獨立思考;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0-0122-02
啟發式教學融合了多種成功教育理念,是以啟發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為主的教學模式,是一種適合學生求知的教學手段。將啟發式教學融入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可以構建和諧的課堂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可以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能力。教師可以積極運用啟發式教學手段,引領學生探求知識奧秘,確保學生在掌握相關知識的同時也能掌握相關的學習方法。
一、啟發式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1)獨立思考原則。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可見,在學習的過程中思考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學生不僅要學會思考,更要學會獨立思考。但是在目前的生物教學中,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往往是被教師遺忘的一個環節。部分生物教師通常在課堂中占據主宰地位,采用單方面的知識灌輸形式,而不理會學生的反饋和感受,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慢慢懶于獨立思考。這種單方面灌輸的教學方式,會對學生的高效學習形成阻礙,導致學生的學業水平無法提高。初中生物課程有很強的理論性與邏輯性,學生在面對問題時需要進行綜合分析,而在此過程進行獨立思考是非常關鍵的。(2)自主性原則。只有當學生對所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時,學生才會產生學習的自主性,才會更加自主地融入到生物教學氛圍中,而不再是單純為了應付考試而進行死板的學習。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部分教師只注重學生最終成績的高低,而這樣的教學觀念會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如果采用啟發式教學,教師就會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表現。因此,教師可以將啟發式教學應用到生物課堂教學,充分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關注學生的主觀表達,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3)舉一反三原則。生物課程的很多基礎知識都與生產生活有密切聯系。所以教師在講解相關的生物知識的同時,也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通過啟發式教學,教師可以運用生活中的常見例子引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關注,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印象,從而促進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當學生再次遇到相類似的問題時,就能做到舉一反三,從容解決問題。舉一反三原則可以培養學生的靈活思維能力,讓學生懂得學以致用,并可以鞏固相關知識點,幫助學生深度掌握相關知識。
二、啟發式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1)運用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思維的嚴謹性。初中生物學科研究的對象是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所以生物實驗在生物學科的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在生物實驗中運用啟發式教學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嚴謹性,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效。在生物教材中設有許多必要的實驗,實驗中的一些關鍵步驟通常都是一個章節的重要知識點,知識點之間具有很強的關聯性。所以教師必須重視生物實驗,在生物實驗中運用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進行實驗時必須嚴格按照實驗步驟操作,這種操作的嚴謹性可以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思維能力。在進行生物實驗課時,啟發式教學可以將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與實驗完美融合在一起,不僅可以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還可以幫助學生培養思維的嚴謹性,有效進行相關理論知識的延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2)運用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實踐能力。初中生物的教學需要實驗的輔助,將啟發式教學與實驗結合在一起,有利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運用啟發式教學可以讓學生真正融入到實驗中,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疑難點,培養學生自主實踐的能力。例如,在進行“葉綠體光合色素的提取與分離”實驗時,教師可以進行指導,不參與實驗,而選擇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提取綠色菠菜葉樣品,加入石英砂、碳酸鈣、無水乙醇進行研磨,再讓學生自己動手剪裁濾紙條,最后讓學生自己觀察實驗現象,同時在旁邊進行引領性講解,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與實驗現象的領悟。這樣融入啟發式教學的實驗課,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內在潛能,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實踐的能力。(3)通過趣味語言啟發學生,增強課堂活力。生物課程屬于理科,有時課程內容比較枯燥,如果教師一直用沉悶的語言進行教學,會對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產生不利影響。因此,為了發揮啟發式教學的效能,生物教師還要注重語言表達方式,在教學的過程中保持語言的通俗性與趣味性,這對教學質量有直接影響。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從基本的教材內容出發,讓學生充分掌握生物的基礎知識,同時巧妙運用教學語言,注重課堂氣氛的調節,結合學生的發展與身心特點,選擇容易被學生接受的語言方式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出現昏昏欲睡的現象時,教師可以說:“同學們現在的這種乏力和缺少生機的狀態,就像是缺少甲狀腺激素的癥狀,同學們還記得甲狀腺的知識嗎,感覺自己的甲狀腺還在不在呢?”這種富有趣味性的語言,在吸引了學生注意力的同時,可讓學生回顧相應生物知識,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更加容易投入到生物知識的學習中。(4)運用多媒體啟發學生,突破生物難點。生物教學涉及細胞、神經元等微小物質,這些對于學生來說不容易觀察到,因此也就顯得比較抽象。例如,在講解“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時,學生或許很難理解基因的交叉互換,盡管在教材上有表格標注出雜交的結果與數量,但并未明確描述雜交的過程,這就導致學生很難理解其中的知識要點。所以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并播放教學課件,在課件中顯示出豌豆基因雜交的清晰準確的過程,并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觀看。這種教學方法不但可以使復雜難懂的知識變得生動易懂,也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啟發學生的思維,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啟發式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具有積極意義。教師可以依據獨立思考、自主性、舉一反三等原則進行教學,培養學生嚴謹性思維,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增強課堂活力,突破知識難點。
參考文獻:
[1]華梁曉.新課程背景下啟發式教學在初中生物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5(32).
[2]李士濤.初中生物教學中啟發式教學法的應用[J].中學生物教學, 2016(22).
[3]張增茹.初中生物課問題導入的理論和實踐[D].山東師范大學,2017.
作者簡介:劉亞紅(1977-),女,甘肅臨洮人,中小學一級教師,從事生物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