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互聯網+教育”大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應該高效利用信息技術,逐步實現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能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數學課堂的趣味性,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發展。
關鍵詞:e-world智慧教學平臺;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教學實踐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是培養公民素質的基礎課程,要能為學生未來生活、工作和學習奠定重要基礎。小學生有較強的求知欲、表現欲和好奇心,有一定的自主探索分析能力,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填鴨式教育培養不出現代社會需求的人才。在“互聯網+”教育大背景下,小學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方式,充實教與學資源,以《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為指導、信息技術手段為支持、素質教育為理念,探索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深度融合之路。筆者借助e-world智慧教學平臺,五年來不斷實踐探索數學課堂的改變、教與學效率提高的方法,以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發展。
一、 玩學交融:旋轉平移玩轉最強大腦游戲
通過生動有趣的活動將數學知識融合在游戲中,學生興趣被激發,學習沖勁更大。筆者教授五年級圖形的平移與選擇時發現這是一個被學生視為“簡單”卻錯誤頻出的知識點,比如畫小旗順時針旋轉90°后的圖形錯誤五花八門,學生學習興趣低、訂正動力不足。利用e-world圖形旋轉與平移的簡單操作,筆者改編最強大腦凡正陽參與的國際賽“拓撲方陣”游戲,學生在課堂上也玩一把,激動不已,感悟在腦海里旋轉與平移,在實踐中驗證結果,鞏固知識點方法掌握。
二、 多彩學具:移動、容器開發多種驚喜
小學階段的數學課經常需要用到多種學具,但有些學具利用率不高或難以保存完善,不購買學習有欠缺,購買又浪費資源。利用e-world可以做出多種虛擬學具,玩轉學具不浪費。比如利用“移動”功能、容器功能可以做算盤(圖A)、分類游戲(圖B)、點名單(圖C)、刮刮樂、口算神器……
三、 啟智創新:魔術剪刀剪出一片新天空
小學數學課堂應該是一個富有生命力的課堂,教師應當在課前做好教學預設,以便準備充分的教學資源,但又不可以過多預設,導致課堂是填鴨式課堂、教學是教師的獨角戲。這當中該如何權衡,課堂生成該如何生成?激發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學生汲取到新知識新方法,學習更能樂在其中。筆者認為這就是e-world的魅力所在:魔術剪刀簡單的操作就可以剪出一片新天空。例如筆者在教授求隊旗面積時,學生能利用魔術剪刀剪出7種方法(見下圖),學生更積極主動,課堂生成性更強!
四、 各自成長:錄課加云平臺拓展時空
眾所周知,大班式教育必然要面對學生之間不同層次的個性化學習成長需求,小學數學課堂不可以一刀切操作。e-world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基礎上完成了錄課功能、資源庫、云平臺的研發,這樣可以更加全面的滿足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以促進各自能力提升的需求。
在上述推倒梯形面積公式及求隊旗面積兩課中,學生先獨立思想,再通過小組交流探究后提出解決辦法。對常規方法學生通過課本預習可以在課前感知,但僅滿足于常規方法思維難免固化。因此在筆者激勵下,學生更大膽地開發多種方式解決問題。學生提出創新方法、上臺操作白板,教師點開始錄課,當方法演示完畢,教師點結束錄課,過程秒秒鐘悄然記錄;其余學生則復述方法、推演公式、實踐計算以達到真正掌握方法;學進生利用課堂實錄資源課后鞏固方法。對高年級學生,單純的游戲不能完全滿足學生,自我展示和成長需求更強烈。
五、 課件制作減負樂在其中
提及信息技術,不少一線教師眉頭緊鎖,畏難情緒隨之而來。是的,目前工具種類繁多,有些工具制作課件麻煩,功能單一、需要同時用到多種軟件,既考驗教師的工具學習能力又考驗電腦的運作性能。只有課件制作得到減負,教師才有精力研發趣味功能或設計趣味游戲教學。e-world智慧教學平臺既是演示工具同時也是視頻編輯以及微課制作工具,可以幫助老師輕松制作出交互式的多媒體課件,它的等比縮放功能、無限復制功能、魔術剪刀、小白板、資源庫、talk、快傳、及時反饋、云平臺、懿學等工具可以簡單實現課堂中的師生交互,既能課件制作減負又提高課堂效率,一個工具可以解決多種日常教學需求。教師備課只要研讀教材教參,做好教學設計,而課件制作大多時候只要準備足夠清晰的教材照片,或者教學視頻、音頻、網站資源等收藏在資源庫中,剩下的操作均在邊上課邊操作,課堂上哪里用到資源即可隨時調用。比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解決問題例8,例題信息量較多需要引導學生學會用表格整理信息。但如何引導學生有效整理信息呢?這不僅僅是教學設計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教學工具如何幫助教師輕松實現教學設計的問題。筆者在備課時,就只是將該圖片放在課件里,授課時引導學生有哪些物品、各數量多少、單價多少,學生說一個信息教師即拿起魔術剪刀剪一個(圖D),導引學生用表格整理信息,再畫一個矩形,利用平均分功能即生成表格(圖E)。表格生成既直觀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現場觀課教師感受到操作的簡易高效也興奮不已。
六、 教學實踐思考
探索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深度融合,筆者認為課件制作減負是基礎,學生操作方便是前提,教學理念是本質,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發展是關鍵,這才是知趣共生的課堂,值得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李丹丹.e-world交互式軟件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7.
[3]劉勝,李津霞,張振興,舒紅軍.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研究[A].《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科研成果匯編(第八卷)[C]∥2018.
[4]薛寶衛.如何讓信息技術增強教學實效[A].數字化教學探索與創新——第二屆全國中小學數字化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7.
作者簡介:黃愛妹,廣東省廣州市,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天府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