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教師要通過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創建探究情境等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在這個過程中樹立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與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是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內容,是學生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滿足終身發展的關鍵能力。故而,本文以初中物理教學為例,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進行具體分析。
關鍵詞:初中物理;創新能力;培養
創新能力作為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終身發展、適應社會需求的關鍵。初中物理學科包括大量有趣的物理學知識,教師應該充分開發和利用物理學科知識,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利用物理教學這個平臺,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另外,初中物理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引導職能,啟發學生創新、鼓勵學生創新,以此推動學生創新能力發展。
一、 創新能力概論
創新能力建立在原有事物研究的基礎上,以現有知識為依托,進行改進、整合得出新理論的能力。廣義上分析,創新是在某個特點范圍內進行,具有普遍性以及相對性,可以帶來眾多效益。狹義上分析,創新屬于高層次的行為,可以改造社會、改變社會,在創新能力的支持下,人類通過自己的行動和努力,創造性的計劃和實施某種活動,這就是創新的本質。
作為一種隱形的心理特征,能力是學生學習、生存的關鍵。創新能力是學生物理學習活動順利進行的心理特征,并具有個性特征。創新能力在學生接受物理知識、掌握與應用物理知識的過程中,具有巨大的推動性。在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初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理論也在教學中更加普及,創新能力作為物理學習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是學生理解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分析應用能力得以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是初中物理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之一。
創新思維具有綜合性、靈活性、創造性特征,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首先要讓學生對基本物理知識、物理原理掌握和了解,在這個基礎上深入學習和掌握物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具備構建物理知識構架的能力,這是中學生物理創新能力發展的基礎和前提。
二、 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分析
培養學生物理創新能力對其未來學習和成長會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能夠為學生進行物理創造和研究奠定基礎。作為物理學科素養的重要內容,物理創新能力是初中學生不可缺少的必備素養之一,初中物理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綜合多樣化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形成和發展。
(一)創設良好氛圍和情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1. 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初中物理教學中,不只是解決問題的過程,還是一個發現問題的過程,教師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拓寬學生的思考方式,沒有問題的引導,很難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此,教師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可以有效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2. 借助課堂討論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初中物理課堂中開展教學,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進行深入的討論和交流。進而可以較好地理解課堂的教學內容,對于一些易錯的知識點進行明確。學生在討論時,能夠獲取更深層次的理解。討論問題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學生能夠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對于一些原本抽象的物理知識能夠更深刻的理解,學生也能夠在討論中獲取一些創新的思維靈感,使得個人思維邏輯性更強,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創新意識都能夠提高。
比如:教師在帶著學生學習《多彩的光》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將光的反射、折射等理論進行簡化,用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來作為典型,幫助學生理解光的相關理論,然后激發學生對這一類現象的思考和討論。教師在正式開始教學時,可以給學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現象,如鏡面光反射,吸引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注意力,同時結合實際生活,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運用探究式學習模式,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教師想要不斷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那么使用探究式教學模式和方法是最有效的方式,利用探究式學習方法構建高效課堂,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可以慢慢擺脫對教師的依賴,能夠獨立進行思考,解決問題。探究式學習模式是指教師為學生提供研究課題,學生結合實際和環境,選擇自己喜歡的課題,然后通過科學研究,獲得相關的物理知識結論。探究式教學,更注重眼下培養學生的求真和創新精神,使其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能夠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進而不斷提高創新能力。
初中物理教師想要充分發揮探究式教學模式的作用,首先,教師應該掌握相關的理論,能夠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查詢相關的資料,注重學生個人探究,教師從旁輔導,使得學生能夠成為一個“發現者”。學生在自主探究時,能夠更深層次的掌握知識,并且充分運用自己掌握的知識,解決問題,進而提高創新能力。
(三)充分突顯學生主體性,深化學生創新意識
思維能夠影響一個人對事物的客觀理解,創新思維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對事物更好的認知,另一方面還可以幫助學生獲取新的想法。物理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提出假設或者猜想,然后鼓勵學生利用觀察、比較、實驗、歸納、類比等方法,來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準確,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時,應該讓學生充分明白,前人獲取成功不是輕易的,是經過很多的挫折之后才成功。如牛頓定律,是在前人的研究理論基礎上,不斷地加入個人的創新思維,進而豐富理論的框架,教師可以使用一些實例,讓學生明白一切科學理論都是以事實為基礎,只有在深入理解物理研究方法后,才可以具有較強的創造性。
教師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另一方面還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沒有任何的理論都是絕對正確的,所以只有不斷地質疑和驗證才能夠得到更科學化的理論和定律,伽利略、牛頓等物理學家都是一個值得學習的榜樣,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堅持真理,不斷思考和總結,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組織學生參與實驗教學,強化學生創新能力
初中物理課程中,主要內容可以分為兩部分,分別是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教師在開展教學時,不應該只進行純理論知識的講述,這樣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更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所以,教師應該開展探究式的實驗教學活動,這樣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老師開展探究性的實驗教學時,應該認清自己的定位,明確學生是實踐活動的主導者,自己是指導者,在學生出現問題時,及時給予指導,不斷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比如:教師在帶著學生學習“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內容時,教師在課前可以準備好教學工具,三種能夠敲出聲音的物體,水杯、音叉、鼓。然后在上課時,讓學生閉上眼睛,教師敲擊一種物體,讓學生猜教師敲擊的物體是什么?在學生得到一致的回答之后,教師再提出問題:“聲音是怎樣傳播的?”然后在鼓的上面放上一些小紙屑,接著敲擊鼓,就會發現在鼓振動時,紙屑也隨鼓的振動而振動,進而得到結論:“聲音是物理振動產生的。”教師還可以提出問題:“通過哪些實驗可以證明這個結論正確呢?”教師可以給學生一段時間思考,然后再回答。學生在經過思考之后,就會回答:“琴弦振動的時候,會彈出好聽的音樂。”然后教師可以導入聲音的傳播方式:聲音能在空氣和水中傳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證明這個結論。讓兩名學生組成小組,其中一個同學敲擊桌面,另外一個將耳朵緊貼在桌面上聽聲音,這時候聆聽的那個學生就會感到桌面振動,這可以證明聲音通過空氣傳播的結論。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物理實踐,掌握理論,可以解決物理問題,充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五)精心設計物理專題,鼓舞學生創新探究
自主創新能力就是要培養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創造性的學習。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可以結合自己所學的物理知識,獨立進行思考,從多個角度出發理解問題,然后充分運用知識,完成對物理問題的探究活動。
比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設置一個專題,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探究。如“藏在廚房里的物理知識”的專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找到生活中電學、力學等相關應用,如電飯鍋就是一個典型,電飯鍋在煮飯時,用手按壓開關按鈕,永磁體和感溫磁體就會相互吸引,如果手松開,按鈕不會恢復原來的狀態,然后觸電接通,電接通之后就會開始加熱,加熱之后水就會沸騰,這時候感溫磁體仍與永磁體相吸,保持加熱,一直到飯熟之后,大米將水分充分吸收,鍋底的溫度迅速升高,溫度達到“居里點”103℃后,感溫磁體會失去鐵磁性,加上彈簧的作用,永磁體被彈開,觸電就會分離,電飯鍋就會停止加熱。生活中還存在力學相關的知識,切菜的菜刀上有油,這樣在切菜時,就會減少摩擦。
(六)精心設計物理習題內容,提供學生創新平臺
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完成課堂教學內容的講解之后,還會給學生布置一些習題來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教師在設置習題內容時,應該敢于創新,可以讓學生寫一個小論文“假如沒有了摩擦力,我的生活會變成怎樣的?”學生可以結合自己掌握的知識,認真思考,如果沒有摩擦力,生活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學生的回答比較多樣,還會有一些比較新奇的想法,這時候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培養。
三、 結束語
初中物理是學生系統化學習物理的初期,因此,這個時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未來學習和發展有非常巨大的影響。物理創新能力屬于物理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是中學生必備素養之一,初中物理教師要重視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并結合學生學習興趣以及認知規律,選擇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以及先進的教學技術,激發學生創新思維,促使學生主動進行創新和學習,從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與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蔣道林.初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8(50):163.
[2]馬曉楠.探析初中物理教學與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8(5):167.
[3]周莉.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探究[J].華夏教師,2017(13):22.
[4]孫艷平.論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J].中國培訓,2015(20):274.
作者簡介:劉遠飛,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閩清縣城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