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漢玲
【摘要】現代職業教育模式為社會培養來大量的應用型和技術性人才,隨著我國經濟不斷深化改革,社會對環藝設計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環藝設計人才培養已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并暴露出許多問題。諸如培訓模式較為落后、缺乏創新實踐能力等等。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創新型建筑與環藝設計人才應當具備的素質結構,并針對當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能夠為環藝設計教育的改革提供參考,從而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專業性人才。
【關鍵詞】創新型建筑;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素質結構
環藝專業是當前各大院校的重點專業之一,在教育實踐和人才培養中發揮著巨大作用,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誘發了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房屋建筑、室內外環境等領域的設計與施工成為人們追求美感、舒適、環保的重要領域。在這一情況下,人才的培養也需要與時俱進,轉變教學模式和觀念,培養出一批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環藝設計人才。轉變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不僅是學生的求學需求,也是社會對更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因此,深入分析當前環藝人才的教育培養模式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對促進創新型建筑與環藝人才設計的教育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1、創新型建筑與環藝設計人才的特點及素質結構分析
1.1人才特點分析
創造性。創新型建筑與環藝設計是一項有藝術性的勞動創作,人是整個創造活動的主體,其作品最終服務于人。環藝人才作為知識的載體和創作主題,其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其所學知識所能發揮的最大功效。作為一名藝術的創作者,其創造能力是其賴以生存的法寶。
綜合性。創新型建筑與環境藝術設計所涵蓋的領域廣、知識涵蓋面廣、跨越的學科多(如:設計學、美術學、環境學、建筑學等等)。作為一名合格的創新型建筑與環藝設計師,其必須具備較高的審美,同時熟知各類沒學表現手法、建筑結構、材料結構、材料性能等等,缺一不可。因此創新型建筑與環藝設計人才具備綜合性特點,
多元性。創新型建筑與環藝設計涉及到各個層面,包括生活、環境、建筑等等。人們的生活也日趨多元化,設計者的作品需要滿足人們多元化的生活需求,這就需要設計者自身具備多元化的設計思維。因此,創新型建筑與環藝設計人才具備多元性特點。
1.2創新型建筑與環藝設計人才的素質結構
社會發展的腳步是不會停滯的,這就要求設計者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精神,使自己更好的與時代接軌。因此創新型建筑與環藝設計人才必須具備如下素質。
科學的知識結構。知識結構是設計人才施展能力的基礎。在不斷發展的社會潮流中,設計者必須擁有更加廣闊的視野、觀念以及較強的能力。這些都需要知識來有效支撐。因此設計者在學好本門的專業技術的同時,還需要涉獵諸如美學、科技元素、多元的文化等等。這樣才能在以后的創作中,創作出令各類顧客滿意的作品。
創造性的綜合能力。創造性是創新型建筑與環藝設計這個具備藝術性工作的靈魂。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價值觀發生這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的競爭也日益激烈。設計者必須具備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才能使自己在社會的競爭中得以生存。
具備國際視野和競爭意識。當今社會人才輩出,社會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國際社會也是如此。作為一名優秀的設計者,必須具備國際視野和競爭意識。只有站的高,才能看的遠。
2、目前創新型建筑與環藝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2.1課程內容與就業斷層
由于環藝專業是一門跨學科、跨領域的專業,其綜合性強。這就導致在人才培育過程中需要設置非常的課程教學來滿足學生們對所涉學科的認知。這就導致當前許多高校在過分注重理論教學,將教學目標限定在理論教學之中。導致學生在校所學的東西與實際就業的認知中出現鴻溝,容易導致學生在實踐活動不知如何下手。
2.2課程設置與社會需求脫節
創新型建筑與環藝設計專業的課程設置,直接關系著學生們的知識構架。良好的知識構架是學生們就業和工作實踐的基礎。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入,許多高校開始以就業為導向,紛紛開始進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思路。當時由于許多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并不深入,缺乏完整的課程設置改革,難以真正瞞住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2.3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比例失衡
前文提到,當前的課程內容中,仍然圍繞理論知識傳授為主,課堂教學仍然是人才培養的主戰場,導致學生們動手能力差,學生的實踐能力有限。理論的重要性不能忽視,但是學生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同樣重要,否則培育出來的學生如同患有小兒麻痹癥一樣跛腿嚴重,難以把握企業對人才對切實需求。
3、創新型建筑與環藝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策略
人才的培養要結合其特點和必要的素質結構進行。根據其特點和必要的結構,來從教育觀念、培養模式方面進行優化調整。
3.1以創造性人才培養為目的
由于創新型建筑與環藝設計專業人才的特點決定來人才培養必須具備復雜性和多樣性,因此在培養的過程中要根據自己院校和學生的特點及優勢來進行人才培養。只有明晰培養目標,教學內容、課程改革、實踐活動等等都遵循這一目標,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期望的高素質環藝設計人才。
3.2革新教育模式
學生的知識結構、實踐能力、素質結構主要受教育模式的影響。由于該學科涉及的學科跨度大、內容廣、知識涵蓋面大等特點,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滿足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需求。因此,學院需要根據當前教改的基本思想以及育人的基本要求為出發點,深化改革培養模式,緊跟時代步伐,努力培養一批能與時代接軌的高素質設計人才。筆者認為,革新教育模式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由過去的封閉式教學轉變為開放式辦學模式,從思想層面上就與社會實際需求接軌,才能培養出于社會接軌的環藝人才。
其次要改革課程體系。創新型建筑與環藝設計人才的培養應從傳統單一的課程體系中轉變為多學科、跨學科發展,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優化調整課程內容和課程設置,壓縮理論課等必修課的課程,增加選修課及實踐課程,尊重并充分挖掘學生的個性和天賦,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
3.3改革教學方式
教師應當從傳統的課堂知識講授為主,逐步轉變到教學與實踐相結合上來,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實踐動手能力。注重挖掘和培育學生的創造力,同時還要充分調動學生對創新型建筑與環藝設計相關課程與實踐的參與積極性。此外,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及科研精神。
參考文獻:
[1]王亞平,范偉.校企合作下環藝人才培養的創新實踐探究[J].美術大觀,2013(03):156.
[2]張春英,張春玲.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創新型教學方法研究[J].福建建筑,2011(11):119-120.
[3]王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研究[J].創意設計源,2015(06):66-70.
[4]仝曉曉.工作室體制下高校環境藝術設計課程模式探討——以中國礦業大學建筑與環境設計工作室為例[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8,33(08):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