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科平
課前預熱時,教學生不一樣的舉手方式—讓答的手勢、補充的手勢、提問的手勢、求關注的手勢等,巧妙地為課堂開展“真學”做好鋪墊。
一、關注篇章頁,進行導課
師(出示篇章頁):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來自第五單元,這是一個奇妙的單元。齊讀—
生:我手寫我心,彩筆繪生活。
師(出示三年級學過的第五單元的篇章頁)這是三上年級的第五單元,以什么為主題?
生:以觀察為主題。
師:三下年級的第五單元—
生:以想象為主題。
師:這樣的單元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習作單元,它專門教我們怎樣寫好習作。看看我們現(xiàn)在要學的習作單元,要求我們做什么呢?
生:了解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寫一件事,把事情寫清楚。
師:請大家看看第五單元的學習內容,從目錄看—
生(齊):有兩篇課文,有兩篇習作例文,還有習作。
師:這節(jié)課我們學的就是第五單元的第一課《麻雀》,學習這一課,我們要—(引導學生看篇章頁。)
生:我們要了解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
師:一只小巧的麻雀落在一條龐大的獵狗面前,一般的結果會是怎樣?
生(紛紛回答):麻雀被獵狗吃掉;麻雀會害怕;麻雀飛走了。
師:快速瀏覽,看看課文中又是怎樣的結果。
生(讀):獵狗愣住了,它可能沒料到老麻雀會有這么大的勇氣,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我急忙喚回我的獵狗,帶著它走開了。
師:課文中描寫的結果和我們想的不一樣,誰能簡潔地說一說?
生:獵狗被老麻雀嚇跑了。
生:獵狗被老麻雀嚇得愣住了。
師:你愿意把哪個關鍵詞寫在黑板上。
生1:嚇跑。
生2:我覺得用“嚇退”更好。因為獵狗是“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不是跑。
師:說得真好,“嚇跑”和“嚇退”是有區(qū)別的,在這里用“嚇退”更準確。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師:讓我們走進這個故事,首先請大家看看屏幕上呈現(xiàn)的詞語,有什么發(fā)現(xiàn)?
①呆呆地? 無可奈何? 拍打? 嘴角嫩黃? 長著絨毛
②嗅了嗅? 張開大嘴? 鋒利的牙齒? 龐大
③挓挲起羽毛? 絕望地尖叫著? 拯救幼兒? 渾身發(fā)抖? 發(fā)出嘶啞的聲音? 準備搏斗
生:第一組是寫小麻雀的,第二組是寫獵狗的,第三組是寫老麻雀的。
師:原來詞語是按照分類的形式呈現(xiàn)的。現(xiàn)在,請女同學讀第一組詞,邊讀邊想象。
師:你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只怎樣的小麻雀?
生(紛紛回答):害怕的、弱小的、可愛的。
師:請男同學讀第二組詞,邊讀邊想。
師:讀著這些詞,你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樣的獵狗?
生(紛紛回答):龐大的、可怕的、兇猛的。
師:請全體學生一起朗讀第三組詞。
師:現(xiàn)在我們來讀整篇課文,相信就容易多了。讓我們自由地、大聲地朗讀課文,讀完后,難讀的自然段還可以和同伴一起讀讀。
師:接著,請大家想一想,課文圍繞麻雀寫了一件怎樣的事情呢?想不清楚的同學再快速瀏覽課文,邊瀏覽邊想,自己想清楚了就說給同伴聽一聽。(學生瀏覽課文,然后和同伴交流。教師巡視,并指導個別同學。)
生1:有一個獵人打獵回來,他和獵狗在一起,獵狗看見了一只小麻雀,想要吃掉它,一只老麻雀飛下來保護小麻雀,獵狗被老麻雀的勇氣嚇退了。
師:他把事情基本講清楚了,如果語言再簡潔一些,就更好了。我們來試試看。(教師利用板書和圖示,引導學生。)
師:首先是—
生2:獵狗想吃掉小麻雀。(生2板書“吃掉”。)
師:小麻雀真被獵狗吃掉了嗎?誰來做小老師,悄悄地幫助這位同學。
(生3悄悄地指導生2,讓他在“吃掉”前加上了一個“想”字。)
師:接下來是—
生: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軀保護小麻雀。
生:老麻雀用自己的生命保護小麻雀。
生:老麻雀拯救小麻雀。(教師提示同學將自己答案的關鍵詞寫在黑板上。)
師:現(xiàn)在請你聯(lián)系圖示,用簡潔的話語說一說這件事。
生1:獵狗想吃小麻雀,結果被老麻雀嚇退了,因為老麻雀用自己的生命保護小麻雀。
生:獵狗想吃小麻雀,老麻雀為了保護自己的幼兒,沖下來嚇退了獵狗。
師:每一件事情都是有起因、經(jīng)過、結果的。(老師發(fā)現(xiàn)學生的板書“掉”寫錯。)寫“想吃掉”的小朋友在哪里,請剛才的“小老師”繼續(xù)指導他修改。(“小老師”在黑板前悄悄地指導同學訂正,老師繼續(xù)上課。)
師:誰能夠上來指著板書來給大家講講“起因、經(jīng)過、結果”,邊說邊把詞卡(起因、經(jīng)過、結果)放到板書上的相應位置。(一名學生上臺拿著詞卡,根據(jù)提示,把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講清楚了。)
師:稍微增加一點難度,不看提示,看屏幕上的表格再來說說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與結果。先和同伴說一說吧!(學生紛紛說了起來。)
生:起因是“獵狗想吃掉小麻雀”,經(jīng)過是“老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兒”,結果是“獵狗被老麻雀嚇退了”。
師:難度一點點地增加,我們還是學得那么好!板書上“拯救”的“拯”以拼音“zheng”相代,請這位同學自己看看書,悄悄地上來寫好“拯救”這個詞。(學生悄悄地上來修改。)
師:了解了故事后,我們再來看屏幕上的第三組詞,請大家放聲朗讀。邊讀邊思考:你看到了一只怎樣的老麻雀?
生(紛紛回答):十分愛自己幼兒的、勇敢的、無畏的。
三、品讀課文,讀懂“無畏”
師:老麻雀的心中有一份愛,所以她這么勇敢,這么無畏。默讀過部分,想想課文是怎樣把“老麻雀的無畏”寫清楚的?首先我們得明確,讀經(jīng)過部分應讀哪幾個自然段?
生(齊):第4、5自然段。
師:默讀過部分第4、5自然段,畫出描寫老麻雀動作的句子,細細體會。等自己有了想法后,再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學習收獲,讓“我的認識”變成“我們的認識”。(學生認真地默讀圈畫,然后和同伴交流分享,教師巡視并指導。)
師:接下來,同伴一起舉手發(fā)言,在回答時,平常不太說話的同學先說。
同伴1:“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這里寫到了老麻雀“飛下來”的動作。
同伴2:“像一塊石頭似的”,讓我感覺老麻雀是飛快地飛下來。
師:我看到了“提問”的手勢,這個手勢享有優(yōu)先發(fā)言的權利。
生3:小小的麻雀,怎么會像一塊石頭呢?
師:是啊,小小的麻雀,怎么會像一塊石頭呢?讓我們一起看一看。(教師結合幻燈片老麻雀飛、落的效果,給學生以直觀感性的認識。)
同伴2:飛的速度很快。
師:我看到了“補充”的手勢。
生:說明老麻雀想都沒想,就飛下來救小麻雀。
師:“想都沒想”,我們可以感受到老麻雀的反應是如此的敏捷。
生:我感受到老麻雀非常堅定,沒有絲毫猶豫。
師:堅定、毫不猶豫,所以力量這么大。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
(學生朗讀。)
師:力量是不是可以更大一些?語速是不是可以更快一些?語氣是不是可以更堅定一些?
(師生合作朗讀,讀出了感覺。)
同伴3:“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著。”“挓挲起全身的羽毛”是把全身的羽毛都張開了,來保護小麻雀。
師:“挓挲”在這里的意思是張開、伸開,老麻雀為了救小麻雀,把全身的羽毛都張開了。
同伴4:每一根羽毛都豎了起來,它想把小麻雀保護住。
師:“絕望”就是沒有希望,老麻雀“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想告訴獵狗什么?
同伴3:你不能吃我的幼兒。
同伴4:我很強大,你不要再靠近我們了。
生:我警告你,你不要再過來了。
生:如果你想碰我的幼兒,先過我這一關再說。
……
生:“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軀掩護著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兒。”老麻雀做著“掩護”的動作,它是用自己的生命在保護小麻雀。
生:“可是因為緊張,它渾身發(fā)抖了,發(fā)出嘶啞的聲音。”它“渾身發(fā)抖”,但還是要用自己的生命來保護小麻雀。
四、比較閱讀,發(fā)現(xiàn)秘密
師:我們把描寫老麻雀動作的句子都找出來了(大屏幕呈現(xiàn)句子),課文是按這樣的順序呈現(xiàn)的,可以調換順序嗎?說說你的想法。
生:不能調換,如果進行調換,句子前后不通順,動作就不連貫了。
師:動作是連貫的,誰能具體說一說?
生:如第三句和第四句,“可是因為緊張,它渾身發(fā)抖了,發(fā)出嘶啞的聲音。它呆立著不動,準備著一場搏斗。”難道是因為老麻雀先準備一場搏斗的,才飛下來的嗎?
師:原來動作描寫是有順序的,如果老麻雀沒有飛下來,而是繼續(xù)留在樹上……
生:作者看不到老麻雀的動作,而且如果老麻雀停在樹上做這些動作,是沒有用的。
師:說得真好,這些動作都是作者看到的,那么課文除了描寫看到的,還寫了什么呢?
生:聽到的,從“絕望地尖叫著、發(fā)出嘶啞的聲音”可以看出來。
師:作者通過老麻雀的聲音聽到了它的心聲。作者是“邊看邊想”“邊聽邊想”,他看到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他想到了—
生:老麻雀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
師:他看到“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軀掩護著小麻雀”,想到了—
生:老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兒。
師:他聽到老麻雀“發(fā)出嘶啞的聲音”,想到了—
生:老麻雀準備著一場搏斗。
師:作者通過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把老麻雀的“無畏”寫清楚了。那課文為什么還要寫這樣一段話呢?請大家邊讀邊想。
出示:在它看來,獵狗是個多么龐大的怪物哇!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
生:這段話寫的是作者的想法,是作者的感受。
生:它強調了老麻雀對小麻雀的愛。
生:它讓我們知道老麻雀對小麻雀的愛是一種強大的力量。
師:這種強大的力量把獵狗嚇退了,把作者感動了。
出示:我急忙喚回我的獵狗,帶著它走開了。
師:我看到了兩個“提問”的手勢。
生1:獵人為什么要拉開獵狗?如果不拉開又會發(fā)生什么?
生2:老麻雀面對兇猛的獵狗,為什么會如此勇敢,甚至不顧生死?
師:勇敢地提出了自己的問題,這是最好的學習。不急著回答,下節(jié)課,我們先去看看那只可憐的小麻雀,去看看那只兇猛的獵狗,看看作者是怎么把它們寫清楚、寫具體的。然后再來深入思考兩位同學提出的問題,相信我們的辨讀會更深刻。
五、小結延伸,學寫生字
師:剛剛咱們學的是課文的經(jīng)過部分,俄國作家屠格涅夫通過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把事情的經(jīng)過寫清楚,寫具體了。老麻雀為了掩護小麻雀,隨時準備著一場搏斗,一起來看看這節(jié)課我們要掌握的三個字,想想這三個字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出示“掩”“護”“搏”。)
生:它們都是提手旁。
生:它們都是左右結構。
師:在寫法上,提手旁的字要注意?
生:左窄右寬。
……
師:你覺得哪個字最難寫?
生:“搏”字。
(教師進行示范書寫后,學生練習寫字,教師巡視指導,及時點評,提醒要一個比一個寫得好。)
師:寫著這三個字,老麻雀的無畏也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心上。《麻雀》選自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如果你對他的文字感興趣,那么課后可以去讀讀這本書;如果你對“麻雀的心”深有感觸,那么課后可以接著閱讀林清玄的文章《麻雀的心》,走出課堂延伸閱讀,相信你會有更大的收獲。
責任編輯:李莎
lis@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