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然



速寫是美術專業教學的必要科目,其不僅注重內涵美,也遵循形式美的法則,如多樣、統一、比例、對稱、平衡、節奏、對比、和諧等,來充分地表達作品內容,實現繪畫的真正目的。因此,強化速寫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繪畫能力和創作水平均有重要意義,也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升有巨大促進作用。但是,目前在美術專業教學中存在缺乏“真速寫”教學的現象,“應試速寫”教學泛濫,導致學生因缺乏對生活的感受,而對作品缺少情感注入,作品死氣沉沉,缺乏感染力、創造力。
為了從本質上杜絕低效、空泛的練習,讓學生的速寫學習更接近藝術本質,筆者組織北京市徐悲鴻中學(以下簡稱“徐悲鴻中學”)課題組教師進行了美術專業特色教學《美術學習手冊》(以下簡稱《手冊》,原名《學生手繪日記簿》)的研發。《手冊》在實踐中的運用提升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創造力和實踐能力,引導學生掌握了有效的學習方法,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可以積極開展自主學習,這對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專業教學意義重大。
一、《手冊》教學模塊設置推動“教”與“學”良性互動
本研究的核心是“學習習慣養成教育”,要通過在教學中使用《手冊》提升速寫教學效率,其實質是努力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和教師的教學質量。徐悲鴻中學是美術專業學校,美術專業生的學科素養包括專注、嚴謹的專業學習品質;理解知識、歸納原理、反思總結的思維意識;較高程度創意的表現能力。教師的教學質量,最終要落實在學生身上。而最能反映學生與教師兩者情況的,是評價與監控體系的建立。因此,學生的學科素養、教師的教學質量和科學的評價體系這三者成為《手冊》的核心內容。
《手冊》的單元劃分依據徐悲鴻中學的專業課程構架,主體單元分為三部分:基礎課程、校本研學和綜合評價。速寫單元教學內容就包含在基礎課程部分中。《手冊》中設計了各種不同的模塊,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對其進行靈活的運用。如在“知識要點記錄”模塊,教師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記錄、梳理、總結主要知識,這可以幫助學生強化記憶,端正學習態度,培養認真記錄的學習習慣;在“心得收獲與不足反思”模塊,教師注重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理解速寫的本質原理與規律,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思辨能力,這樣能有效培養學生及時總結和積極反思的學習習慣,有效提升教學效率,達到預設目標;“教學成果展示”模塊能夠完整展現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結果,完整體現從“知識技能學習”向“思維與學習能力提升”轉化的全過程;在“教師評價與指導”模塊中,體現了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效果三個維度,通過自評、互評和教師評三個環節,突出教師的引導作用。
在實際教學中,筆者依托《手冊》各模塊引導學生根據《手冊》的任務要素、學習內容、達標要求來“預設”學習效果,在心里形成一種接近“完美”的預期。接下來,筆者依托《手冊》中的重要“任務點”引導學生實現高效學習(見圖1)。事實證明,這種做法同時對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有促進作用,學生對速寫規律的認知、理解以及速寫能力均有大幅度提升。
二、依托《手冊》提升速寫思維品質
速寫絕不僅是技術,更是情懷、境界、格局、審美修養、專業能力的集中體現,是情緒表達、智慧凝聚、生活記錄、思想呈現、情感傳達。速寫是繪畫教學中至關重要、最簡單易行、最基礎的部件。片面強調素描、色彩訓練難免形成僵化的教學模式,不如以速寫為突破口,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調動學生內在主觀能動性,更高效地開展教學。
在筆者的速寫教學實踐中,《手冊》運用貫徹始終,它最深層的意義在于,引導學生形成有益于終身發展的重要素質和能力,即端正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正確的學習方法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每當學生們用心完成了《手冊》的一個模塊,他們就會感到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悅和成就感,因為整理思路、收集素材、撰寫總結、完成手冊的全過程,就是學生們自我認知、查漏補缺、總結與提升的過程;且完成《手冊》任務時,從構思到圖文排版都由學生自主承擔,均能體現出學生在個性與審美方面的差異,這對學生成長大有助益。
在速寫學習中,“總結與歸納”能力至關重要,是高效學習包括美術在內的各學科都應具備的關鍵能力,是支持學生終身學習的重要能力。《手冊》中的“要點記錄”“圖片展示”等環節提示學生用最簡潔的文字記錄“最關鍵信息”,這就要求學生學會總結與歸納。在進行植物速寫教學時,筆者引導班上一名學生及時總結和歸納出速寫線條語言的特點、變化和豐富性,如曲直、深淺、粗細、虛實等,進而引導學生在畫風景速寫和人物速寫時也嘗試采用這樣的方法進行視覺表達。這種學習方法的運用讓這名學生在短時間內從零基礎變為名列前茅(見圖2、圖3)。
“收獲與總結”“問題與困惑”“反思與總結”環節可訓練學生“推理與演繹”的思維習慣,引發深入思考,以點帶面、觸類旁通,發覺曾被忽視的“潛在問題”。因此,引導學生“實事求是”,注重“自省與反思”,是高效學習的重點。筆者在上人物頭部速寫課程時引導學生首先把人的頭部理解為“圓球體”,再在圓球體的基礎上研究頭部的解剖結構,進而推理出在不同視角下的空間與透視變化,進而根據造型規律畫出不同年齡、相貌和特征的人(見圖4、圖5)。
《手冊》評價環節的真正意義在于引導學生明確優秀作品評價標準,引導學生批判地、辯證地、一分為二地看待問題,這更有利于幫助學生客觀地“糾正偏差”,審視“鏡中的自己”,即學會“審視”與“自我審視”。此兩者是學習速寫的必備能力,有助于學生在完成作品之后形成主動檢查的意識,進而主動發現問題、改進糾錯、不斷完善,從而形成對自己優勢和不足的客觀認識,最終在不斷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將自身優勢放大,做到極致,為形成優秀的專業素質打下堅實基礎(見圖6、圖7、圖8)。
三、《手冊》使用對速寫教學的推動作用
自2013年試點以來,《手冊》覆蓋面逐年擴大。從2015年至今,《手冊》在初、高中所有非畢業年級貫通使用,使得六年一貫制的初、高中美術專業教學更加立體、多維、系統,更有實效。
從課題組存檔作品情況來看,2011年,學生的知識點記錄相對松散;2012年,學生開始進行反思總結,雖然細致,但不成體系;2013年,經過多次改版和修訂,《手冊》的模塊設置更加貼近學生的真實需要,任務導向更加明確、重點更加突出,對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引導作用明顯增強。
在改善學生學習行為習慣方面,《手冊》使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得到明顯提升,有助于良性班風、學風的建立;在高效學習方法養成方面,《手冊》幫助學生運用“學習與反思”的模式,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通常就是取得進步的開始;在教學與評價一體化方面,評價落腳點包括學習態度、專業技能掌握程度、認知理解程度、進步幅度等,這都能幫助教師持續加強教學針對性,《手冊》已經成為提升教學效率的最有效抓手。
經過長期運用《手冊》的實踐,學生們的創作熱情備受鼓舞,速寫水平提高顯著。速寫能力的提升還帶動了素描、色彩、創作等基礎課的進步,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繪畫能力。筆者班上數十名學生在“徐悲鴻杯國際繪畫大賽”等國內外美術競賽中獲獎、脫穎而出。成功的速寫訓練堅定了學生學習繪畫的信心,讓學生在美術學習的道路上以飽滿的熱情勇往直前。
本文系2015年北京市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課題“加強美術學科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學生手繪日記簿》的開發與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DBB15067)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北京市徐悲鴻中學)
責任編輯:孫昕
heartedu_s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