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宇鵬
關鍵詞:新時代;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
中圖分類號:D616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0)04 — 0038 — 03
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的深刻變革,給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網絡話語權建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話語權既是時代發展的產物,也是助推社會變革的力量。當今中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就是以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為核心內容的意識形態話語系統,依據自身的理論特性與現實影響,擁有解釋、規范和指導中國社會發展方向與進程的資格、能力、身份與地位〔1〕。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關注網絡空間中的話語動態,著力構建良好的話語生態。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互聯網是當前宣傳思想工作的主陣地〔2〕”。
(一)傳播媒介的多樣化
根據互聯網信息中心于2019年6月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網民規模已達到8.47億,網絡新聞用戶規模已達到6.86億。新媒體的出現以及數字技術的革新打破了原有的一元傳播格局,媒體傳播與受眾互動性也隨之加劇。人們通過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閱讀新聞、學習和娛樂,實現信息的接受、分享和再造?;ヂ摼W的繁榮發達,受眾“碎片化”和“去中心化的”閱讀習慣日益成為一種時尚。粉絲量、轉發量和閱讀量等流量數據成為衡量媒體社會影響的關鍵指標。而新媒體“投其所好”,“蜂擁而至”的流量爭奪愈演愈烈,“流量”時代各種輿論熱點頻發,錯誤觀點以及嘩眾取寵、口味低俗的內容在網絡空間頻發,對主流媒體的發展模式帶來了新的思索。
(二)網絡輿情的復雜化
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關注網絡輿情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不斷加強輿情研判和治理的體系建設,成績斐然。但由于我國互聯網建設起步較晚,互聯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較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差距,新時代意識形態的網絡輿情發展形勢依然嚴峻。傳媒產業和數字技術造就了廣闊的輿論場域,改變了廣大公眾長期處于“失聲”的話語地位,擁有了更多利益表達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言說渠道,公眾對熱點問題的關注及表達聚集成合力就形成了輿論。網絡空間的虛擬性與復雜性, 使得網絡話語權的博弈愈加激烈,借助媒介傳播,產生群體性表達和網絡輿論, 進而形成關注對象的網絡輿情〔3〕?!叭巳硕加宣溈孙L”的時代導致了許多網絡不良情緒和非理性話語表達的聚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的復雜化、國內外敵對勢力的意識形態的滲透、網絡輿情監管不到位、主流媒體引導不及時等幾方面的原因。現階段網絡輿情的復雜多變也反映了意識形態工作的復雜性與重要性,意識形態的斗爭不在于輿情本身,而在于對于輿情的解釋和引導,即在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引領中強化話語權建設,化解矛盾沖突,塑造良好的網絡輿論環境。
(三)受眾的多元化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事業的發展使得受眾的接受方式和思維方式發生了深刻的改變。通過對受眾多元的的科學分析,有利于貼近人民,構建科學合理的主流意識形態網絡話語體系。受眾的主體意識增強,從過去僅僅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信息的制造者與分享者。受眾主動接受新媒體并積極使用新媒體,網絡媒體已經成為公眾關注信息的主要渠道,深刻改變著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多元化的信息內容以及個性化傳播方式,使受眾具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權,能夠滿足不同年齡段的受眾的選擇需要,每個受眾擁有平等的網絡權利,遵守相應的網絡義務。同時,受眾的媒介素養也普遍提高,對于錯誤觀點和錯誤思潮的甄辨能力也日益提升,對信息的內容進行辯證的思考,從而作出理性的價值判斷。
(一)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消解了主流意識形態網絡話語權的主導地位
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意識形態的斗爭形勢依舊嚴峻。面臨著多元文化和社會思潮的外部挑戰,網絡話語權爭奪異常激烈。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打著“自由”、“民主”的旗號,大肆宣揚“歷史虛無主義”、“歷史終結論”、“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等不良言論,試圖消解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在網絡中的話語主導地位,借助文化霸權和文化殖民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的滲透。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用隱秘的文化產品輸出來滲透其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其虛假的言論和行為的背后是對一個國家意識形態的滲透,從而達到政治霸權的地位。根據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加強話語體系建設”工作方向,通過強化話語體系建設,立足中國實踐,講好中國故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的傳播,按照主流意識形態的發展方向、價值判斷與理論觀點去引導、推動社會的發展。
(二)網絡空間的復雜性威脅了主流意識形態網絡話語權的傳播力
網絡空間的復雜性使得即時性的話語表達成為了網絡話語的常態。“眾聲喧囂”輿論場域,使得主流意識形態的網絡傳播力受到了限制?!八槠焙汀叭ブ行幕背蔀榫W絡媒體信息傳播的主要特點,自媒體中“網絡大V”以及意見領袖占據了網絡空間中的話語中心,在復雜的網絡空間中充斥著各種意見的表達和網絡話語,使得主流媒體的網絡話語空間被分割,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同樣被網絡碎片化。網絡中一些看法意見或觀點,通過少數的文字和表情符號來表達,不能將信息完整、全面、客觀的反映出來。過于簡約的“文風”使得語言符號往往不能顧及文本內容、語法和邏輯,因而不能系統表達事物的本質和客觀認識,無法給予事實和真相的合理解析。視角的分散化、文本信息的簡約化、信息來源的片段化,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價值引導和價值規范造成了一定的難度。
(三)網絡話語體系建設滯后弱化了主流意識形態網絡話語權的感召力
由于我國意識形態研究和建設的起步相對較晚,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建設有待完善,網絡話語體系建設的滯后性弱化了主流意識形態的感召力。目前我國網絡話語的內容創新不足,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造性轉變和創新性發展活力不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實際工作中,在有的領域中馬克思主義被邊緣化、空泛化、標簽化,在學科中‘失語、教材中‘失蹤、論壇上‘失聲〔4〕”,這制約了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度和傳播力。在網絡空間中牢牢掌握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權,就要用通俗易懂、貼近生活的民眾話語表達方式,獲取廣大網民的信任感。話語效果是話語內容、話語表達方式共同發揮作用的結果。在話語內容的選擇上,要注意捕捉網絡熱點和焦點,切實重視廣大網民的利益訴求,設置合理的議題,及時解釋疑惑,掌控網絡輿論導向,從而提升主流意識形態網絡話語的解釋力和感召力。同時,積極推進傳播方式的變革,構筑全天候暢通的話語環境和利益表達渠道,提升主流意識形態的網絡話語傳播力。
(一)強化陣地意識,著力提升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引導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新時代強化的主流意識形態的陣地意識就要堅定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用具有時代感的話語體系闡釋馬克思主義理論,彰顯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性、科學性和價值性,將馬克思主義的學術話語與意識形態融會,用人們喜聞樂見的話語表達方式呈現出來,從而在社會思潮的紛繁激蕩的形勢下,提升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解釋力。積極推進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在網上的表達和傳播,加強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網絡話語權已然成為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重要課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體現中國智慧、中國立場、中國價值,是主流意識形態網絡話語權構建的主要內容。將承載著意識形態的主流話語通過優質的內容傳遞給廣大人民,用接地氣的“網言網語”將中國故事講生動、講精彩,贏得民心,從而實現主流意識形態從話語傳播到話語認同再到話語內化的過程。
(二)踐行人民立場,著力提升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說服力
新時代主流意識形態網絡話語權的構建要立足人民立場。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充分肯定了人民在社會發展中的主體作用,人民的實踐性、廣泛性、可塑性造就了主流意識形態網絡話語構建的突出作用。首先,就要弘揚黨的主張,引導人們的思想價值行為。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要堅定黨的政治立場,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作出權威、科學的政治解析,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將廣大人民群眾緊緊團結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偉業中。其次,要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構筑積極向上、通俗易懂的網絡文化產品;建設集圖片、聲音、文本、短視頻等形式的主流媒體;提升國際話語地位和中國聲音、中國故事的國際傳播力,從而提高廣大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最后,著力實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平衡不充分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滿足的主要制約因素 。因此,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構建也要要站準“為人民”的出發點,在網絡議題的設置上要兼顧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民主、公平、法治等方面的需求,讓廣大人民群眾更有獲得感,切實讓主流意識形態網絡話語權成為人民幸福的堅實保障。這樣才能讓人們對主流意識形態網絡話語“聽的親”,從而提升主流意識形態網絡話語的說服力。
(三)推進媒體融合縱深發展,著力提升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傳播力
當前我國積極推進媒體融合,構建新型傳播格局。以人民日報為例,客戶擁有量達7.8億,客戶端累計下載量達2.48億 ,以中央廚房建設為龍頭,打造“報、刊、微、屏”等十余種載體〔5〕 ,不斷提升主流輿論的傳播力、影響力、引導力和公信力。主流媒體上連黨心,下接民心,是主流意識形態網絡話語權建設的旗幟。推動媒體融合縱深發展,是鞏固和壯大主流輿論、加強國際話語傳播能力、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自信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中強調,“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6〕”。通過打造主流媒體門戶網站、融合兩微一端( 微博、微信、客戶端) ,強化傳播與互動、精準供給與智能傳輸,實現全媒體傳播渠道、多樣化終端的全覆蓋。在將主流媒體的權威內容與新媒體傳播優勢結合過程中,著力打造技術先進、形式豐富、內容多樣的新型主流媒體,充分發揮全媒體的獨特優勢,從而形成“一個平臺,多個媒體和多個終端”的多層次立體化信息傳播模式”,從而做到網絡輿情的的及時發聲,有效引導,提升主流意識形態的網絡傳播力。
(四)強化內容建設,創新話語體系,著力提升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感召力
強化內容建設,創造話語體系,著力提升主流話語表達的“守正創新”,創造接地氣聚人氣的話語表達形式。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實現要立足于人民群眾的理解、認同和踐行上,將晦澀難懂的政治話語、學術話語轉換成人民群眾的日常話語與網絡話語。話語權表達的是一種權利訴求,表達群眾的意愿和心聲。近年來,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歸納出熱度較高的網絡流行語, 這些流行語每年要推送特色鮮明和喜聞樂見的網絡文化產品,將主流意識形態的網絡話語從通俗流行感染力強的網言網語中概括凝練,通過創新話語體系的表達方式,形成清新脫俗、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的話語表達。從而強化主流意識形態網絡話語的親和力和感召力,從而達到滋養人心、凝心聚力、振奮人心的效果,提升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感召力。
〔參 考 文 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習近平. 學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EB/OL〕.人民網,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525/c49150-27049831.
html,2015-5-18.
〔3〕王連喜.網絡輿情領域相關概念分布及其關系辨析〔J〕.現代情報,2019,(06):132-141.
〔4〕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 - 5 - 19.
〔5〕傳媒藍皮書: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2019)〔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
〔6〕習近平.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并發表重要講話〔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http://www.gov.cn/xinwen/2019-01/25/content_5361197.htm,2019-1-25.
〔責任編輯:侯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