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秀紅 劉董莉
摘要: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對于增強小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小學生心理素質、幫助小學生健康成長等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由于不同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性,因此教師應該尊重學生主體,實施差異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分析個體差異進行分層,根據具體差異科學分組、多措并舉,提升教學實效等方式展開具體教學,在此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學生的身體與心理發育特點、生理特征認知能力和運動能力等,區別對待,運用因材施教的理念開展各項教學活動。
關鍵詞:學生主體;個體差異;差異教學;小學體育;多措并舉
所謂個體差異又被稱為個性差異或者個別差異,指的是不同的個人在身體與心理基礎、認知能力、情感、意志和心理活動等方面表現出的與他人不同的差異,在教育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這種差異進行分類教學。新課改的主要理念是以發展學生為本、尊重學生主體、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促進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因此在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教師應該遵照新課改的相關理念,實施差異教學,改變傳統教學中“一刀切”式的教學方式,切實提升實際教學效果。
一、分析個體差異進行分層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身體、心理和情感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家庭環境的影響,其基因不同、攝入的營養不同、個人成長經歷不同、身體鍛煉程度不同,因此表現出明顯的個體差異。小學體育與健康的課程通常包括安全教育、運動飲食衛生、營養與健康、疾病預防、基本身體活動、體操運動、球類運動、球類運動、民間體育活動等,對于這些內容的教學有的較為簡單,有的則比較復雜。比如對于運動飲食衛生、營養與健康等知識內容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理論教學,而對于體操運動、球類運動、球類運動等內容則需要尊重學生主體、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展開教學。教師只有通過差異教學才能更好地滿足與完成教學目標,避免危險狀況,引導小學生積極參與活動,鍛煉身體。
對于分層而言,教師主要可以根據身體素質差異進行分層、根據興趣愛好進行分層、根據特長差異進行分層。根據身體素質差異進行分層,主要是根據班級學生中的不同身體條件進行分層。在前幾節課的教學中,體育教師可以先通過班主任和學生家長了解學生的身體情況,并通過觀察不同學生的活動,等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對有特殊情況的學生進行單獨分組,這樣才可以為后續的教學打好基礎、做好安全保障,更加順暢地開展各項教學活動。比如在基本身體活動中的“跑”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身體條件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安排不同的訓練,對于身體條件較差的學生安排較輕的訓練任務。根據興趣愛好進行分層,主要是充分發揮小學生興趣愛好的優勢,讓每名學生都能夠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運動項目,并有計劃地對他們進行引導和訓練,做好分層工作,這是確保學生能夠長久參與體育運動、進行體育訓練的基礎。比如在“球類運動”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講解“小籃球”“小足球”“乒乓球”的基礎知識,再進行基礎訓練,之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不同的球類運動。根據特長差異進行分層,主要是根據不同學生的身體條件進行分層。比如有的學生彈跳性比較好、靈活度高,可以指導他們訓練籃球的技巧;比如有學生耐力較好和爆發力強,可以指導他們訓練跑步等田徑項目。
二、根據具體差異科學分組
在實際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發揮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開展各項體育教學與訓練活動,教師還應該根據不同學生之間的具體差異進行科學分組,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各項活動。一般而言,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學習興趣、認知能力等狀況,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在小組中應該包含身體素質較強、體育成績較好的學生,也應該包括身體素質一般、體育成績較差的學生,以此確保每個小組的實力比較接近。在具體開展競賽類活動時,教師引導各小組參與各項競賽活動,可以最大程度地體現公平,讓各組在同一水平線上進行競賽。例如,在“跑”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對班級中的學生按照4人一組的規則分為若干組,開展四人接力跑的比賽活動,先介紹接力跑的比賽規則,準備好接力棒、口哨和秒表等比賽用具,隨后展開比賽。在這個活動中,由于每個小組的實力較為接近,所以不僅可以體現比賽的公平,還可以培育學生協調能力。
三、多措并舉提升教學實效
教師在進行合理的分層與分組后,為了更好地提高體育教學的效果,教師還應該根據教學需要創設多種方式的教學活動,在此過程中應該創設適當的教學方法,采用適度訓練的方法開展各項活動,并敢于創新,轉變過去機械講解式的教學方式,并根據學生的具體差異進行個別教學,對學生進行單獨輔導。例如,在“跳躍”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以下措施開展教學:一是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和不同分組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在教學課件中提出不同的訓練要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學習、自主訓練。二是進行分層訓練指導,按照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進行不同指導,在循序漸進中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以此達成相關教學目標。三是教授學生不同方式的訓練項目,比如有個人跳繩訓練、花樣跳繩訓練、三人兩繩跳訓練、蛙跳訓練、負重跳躍訓練、小組跳躍訓練等,教師可以引導不同小組的學生選擇其中三項訓練項目,為他們規定訓練的時間和具體的訓練要求,并做好實時監督與指導工作,引導不同的學生積極地參與到以上相關訓練中,從而提升訓練效果,提升教學實效。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體育與健康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充分實施差異教學,在教學的各個方面體現出差異化。教師可以通過分析個體差異進行分層、根據具體差異科學分組、多措并舉提升教學實效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多種多樣的體育運動、參與到具體的體育運動訓練中,在具體的訓練教學中突出個體差異性,利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教學,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全面掌握體育運動的基本規則、體育運動的規范和技巧等,從而切實提高實際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