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要:數學課程是小學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這一課程的邏輯性較強,教師需要按照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調整教學方法,提高教學工作的生活化,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相關問題。本文先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然后從三個方面對小學數學知識生活化教學策略進行了整理,即按照生活實際進行知識拓展、適當進行實踐操作活動、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希望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教學情景
數學這一學科具有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特點,為了提高小學階段數學課程的教學質量,教師需要先明確教學中存在的生活化問題,之后有針對性地進行優化調整,保障學生能夠提高學習積極性,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以達到優化教學整體性的目的。另外,教師還需要按照課程要求構建良好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在課堂中鞏固數學綜合知識,提高綜合應用能力,為之后的數學課程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盲目性
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受到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在教學中只將重點放在知識講解中,沒有從生活化的角度出發設置教學形式。例如部分教學經驗不足的教師會在講解課本中的知識點內容之后,僅讓學生進行習題練習,并逐一講解。這樣的教學方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沒有讓學生在練習中聯系生活實際,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另外,部分教師在授課時存在“不講不放心”的心理,在習題中消耗了大量時間,沒有找到課堂重點。
(二)片面性
部分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僅帶領學生練習客觀性的題目,沒有進行生活性的實踐活動,學生沒有從實踐活動中了解課程內容,對課程知識的理解不足,無法在授課時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另外,部分教師對新課標的認知不足,甚至部分教師懶得鉆研生活性的教學方法,在備課時沒有按照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課后練習,白白浪費了課堂時間。
(三)缺失性
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課程內容時,會參照教學參考書,按照這部分知識點結構設置課堂結構,如《教材全解》。但由于這類參考書中不僅有習題,還有教學資料,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部分學生認為自己看過答案,教師在提問時,可以按照答案回答問題,沒有仔細聽教師的講解,降低了教學質量。并且這類參考數據中沒有與生活有關的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沒有將這部分內容融入教學工作中,導致小學數學知識教學存在缺失性的問題,影響學生數學綜合素養培養。
二、小學數學知識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按照生活實際進行知識拓展
為了提高小學數學知識生活化教學質量,需要教師帶領學生拓展練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工作需要重視生活資源的應用,并進行拓展練習,達到提高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目的。例如:在講解錢幣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布置觀察超市結賬這一作業,讓學生觀察錢幣,之后在課堂中設置結賬這一情景,讓學生應用錢幣購買物品,提高學生對錢幣的應用能力,并提高數學計算能力,形成良好的數學知識生活化應用意識。
(二)適當進行實踐操作活動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合理開展實踐操作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鞏固已經學習過的數學知識。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不僅需要發揮引導作用,還需要在課后了解學生的數學知識掌握情況,并按照其應用情況調整實踐操作的難度。例如:在講解體積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利用容器、長方體、水等進行實踐,引導學生通過水量的變化情況了解體積這一概念。但在這一過程中,為了能夠準確地把握學生數學知識應用情況,教師需要在實踐操作活動之后總結活動中存在的困難。例如布置實踐總結類的作業,讓學生總結出現問題的原因、實踐成功的原因等,了解實踐的復雜性與多變性,促進數學實踐活動進一步發展。
(三)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范圍逐漸廣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這一技術能夠提高教學效率。相關研究表明,用語言介紹一個事物,需要2.8秒的識別時間,但是通過圖像介紹事物,僅需要消耗0.4秒的識別時間,教師將多媒體技術融入生活化教學中時,學生能夠在理解知識點的基礎之上,將這一知識點應用于生活中。例如:在講解面積這一課程內容,教師在備課時,可以先準備一些與課程內容有關的圖片、視頻,先為學生展示周長這一概念,引導學生將周長與面積兩個知識點進行對比,并為學生展示面積在生活中的應用,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在應用多媒體技術時,教師還可以構建良好的教學氛圍,幫助學生在課堂環境中養成良好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生活化應用方法。但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鼓勵,及時發現學生思維中的閃光點,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知識生活化教學工作中,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發揮出小學數學的教學意義,教師需要將多媒體技術融入教學工作中,構建良好的生活化情景,引導學生在這一教學環境中理解相關知識,為之后的數學教學工作和學生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