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雅

摘要:文化意識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教學也是文化教學。本文從文化意識出發,分析了文化意識的培養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困境,在分析問題成因的基礎上,結合譯林版《英語》閱讀課教學實踐案例,從跨文化意識的三個認知層面,即學習感受、解釋原因、領悟內化來探討如何在閱讀課上滲透文化意識培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文化意識;閱讀教學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教育部,2018)提出:“文化意識是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表現出的跨文化意識、態度和行為取向。”英文單詞很多來源于古希臘語和拉丁語。
例如,詞根Cult就來自于拉丁語cuhus,意思是“care”。Merriam-Websters Vocabulary Builder(2017)對于“文化”的解釋為:“Culture is what is produced bvcultivating human knowledge,skiHs,beliefs,manners,sci-ence and an over many years”.(文化是多年來通過人類培養知識、技能、信仰、禮儀、科學和藝術而產生的。)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差異很大,這些差異性有可能成為我們彼此理解和交流的障礙。語言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現象。學生通過比較和歸納語篇所反映的文化,可以形成自己的文化態度,提升自身的文化鑒賞力。在譯林版初中英語教材中,既出現了《愛麗絲夢游仙境》《格列佛游記》等外國經典文化閱讀書目改編的短文,又有介紹中國大熊貓、扎龍自然保護區、四大發明等國內相關語篇,理解、尊重、吸納中外文化已成為大趨勢。為此,本文擬從學科核心素養和文化意識培養出發,探討其對閱讀教學的啟示。
一、文化意識培養之困境
(一)停留淺層階段,不能理解語篇背后的文化內涵
受應試教育驅動,教師經常對與文化相關的內容避而不談,只側重詞法、句法等語言內容的教學。教師也未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導致學生認為文化意識不重要,英語學習停留在淺層階段,學生不能理解語篇背后的文化內涵。其直接的結果就是學生在閱讀時過多地拘泥于一詞一句的得失,而忽略了閱讀真正的意義:文化交流與文化傳播。深入了解文章的文化背景對于語言專業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真正融入對方的文化環境,才能設身處地地進行沉浸式閱讀,才能理解文章作者在進行文字表述時的內心活動。這種應試型的閱讀理解短期內的影響可能不大,但是對于學生長期的文化積累就顯得意義重大了,學生在進行英語學習時,構建的知識框架不應該局限在單詞、短語、語法上,還應該在知識框架內用情緒、情節和情境進行填充,一個具有情緒的對白更容易讓人牢記,就好像電影中的一些經典對白總是被人牢記。但現在中學英語教學在這一方面存在缺失,學生經過多年英語學習后能脫口而出的,可能都只有剛開始學習時的“你好,再見”。例如,單詞institutional man令人費解,什么是體制化的人?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老Brooks就是這樣一種人,他在監獄呆了大半輩子,完全習慣了監獄內的生活,他被體制化了,所以當他重獲自由身之后,他內心感到失落,甚至想重新犯罪,以回到他熟悉的監獄里。當給出這樣的情境后,學生便能很快理解institutional這個詞的深層含義并加以思考。
(二)本土文化意識淡薄
提到文化意識學習,很多人包括教師都局限于英國文化、美國文化及其他外國文化,忽視了本土文化的學習與傳播。文化是一個群體在觀念、信仰、態度、行為準則、風俗習慣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區別于另一群體的顯著特征,正是這種文化在群體上的差異導致了國際合作中的文化差異和沖突。交流是雙向的,母語文化的滲透也應當得到重視。對等的文化交流對語言能力的提高是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如果沒有了解本國的傳統文化,就談不上思考中西方文化背景對語言習慣的影響。如何消除“中國文化失語癥”,將中國文化滲透在中學英語課堂,是英語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當學生與外國人交流話題"Whats your favoritemovie?”時,提到了2019年暑期大熱的國產動漫電影NeZha(《哪吒》)。可是作為中國人,對于哪吒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有些學生可能連哪吒和紅孩兒都分不清,甚至不知哪吒是屬于道教人物,還是佛教人物。如果僅僅將電影的故事情節復述出來,恐怕并未達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而如果學生能夠根據電影內容去聯想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背景,并結合佛教(Buddhism),道教(Taoism)的文化理念去介紹電影內容,則可以起到文化交流促進語言交流的效果。
二、基于文化意識培養的閱讀課教學案例
就跨文化意識的認知層面,《課標》的要求為:“感知中外文化的差異,初步形成跨文化意識,通過中外文化對比,堅定文化自信;具有足夠的文化知識為中外文化的異同提供可能的解釋,提高跨文化意識;基于對中外文化差異和融通的理解和思考,探究產生異同的歷史文化原因,具有跨文化意識,領悟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以上要求概括來說,一是學習感受,二是解釋原因,三是領悟內化。大部分學生能達到第一級要求,而二三級要求則是教師及學生應當努力的方向。根據以上三級要求,結合文化意識培養的困境,我以譯林版《英語》閱讀教學為例,探討文化意識培養在閱讀課上的具體應用。
三、結語
理解語言必須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須了解語言。文化意識是指學習者在語篇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學習中外優秀人文和科學知識,深刻思考,理解其內涵,比較其異同,判斷其價值,汲取其精華,從而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由此提升文化修養,構建積極的情感態度,選擇正確的價值觀。本文提到的教學實踐案例,正是從這一概念出發,引導學生學習理解,再比較判斷,最后領悟內化,進而帶給學習者文化思想、情感和價值觀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