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課程改革揭開了初中階段各學科教學改革的序幕,同時也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尤其是在初中數學教學當中,由于數學科目本身具有較大的難度,對學生邏輯思維的要求相對較高,而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如何構建高效的數學教學課堂成為新課改關注的話題之一。本文作者先分析當前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再從探究活動、合作學習、糾錯過程、教學評價四個方面論述如何引領學生善思善創,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
關鍵詞:善思善創;高效課堂;策略
善思和善創是新課改標準下對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評價標準之一。構建高效的初中數學教學課堂,需要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的相互配合。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應當著力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的習慣和善于創造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潛能,重視對教學效果的評價,關注學生數學學科素養的建立。
一、 當前初中數學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方式陳舊
數學是初中階段教學的重點科目之一,由于數學課程本身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因此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具有較大的難度。根據筆者觀察,在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大多數的教師仍然會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以教師主講,學生聽講為課堂的基本形式。這種陳舊的教學模式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逐漸呈現出它的弊端,它限制了學生數學思考能力的發揮,課堂中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互動,使教學氛圍緊張而沉悶。在這種沉悶的課堂氣氛的引導下,往往使得學生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導致事倍功半。如果不對這種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將無法有效地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教學評價單一
在當前教學中,仍然有很多教師會將成績作為學生學習情況的唯一衡量標準,但這種評價方式是片面的,缺乏了對學生數學思維發展的動態考察,不能使學生從日常即時的評價中得到反饋,無法對學習做出相應的調整。在這種單一的評價下,學生也將分數看成了自己的唯一目標,只會對教師所授內容機械記憶、模仿訓練,老師講過的習題稍加變通或沒遇見過的題型,就不知如何處理,這就是典型的缺乏嚴密的數學思維和創造性的解題方式的表現。
(三)求知欲不強
數學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為其他專業的學習奠定基礎,要學好數學,必須具備較強的邏輯能力和創造能力。教師要引領學生學會思考,幫助學生把知識內化。然而,數學的學習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坎坷的、曲折的,需要學生有克服困難的勇氣,有知難而上的信心。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生缺乏求知欲和進取心,缺乏質疑、釋疑的能力,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久而久之,思維能力無法得到提升。
二、 構建高效課堂的策略
(一)在探究活動中引領學生善思善創
課堂教學中,實踐探究活動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教學環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主動學習,勤于思考,樂于探究,敢于動手,思維能力及迎難而上的品質得以提升。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進行探究,把時間還給學生,拒絕唱獨角戲;把學習權還給學生,拒絕填鴨式、滿堂灌教學;把話語權還給學生,拒絕話語霸權。
例如在執教《反比例函數》時,為了得到反比例函數的概念、一般式及常數k和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我先給出了兩個問題:“矩形ABCD的邊AB長為6cm,BC長為xcm,面積為ycm2,你能寫出y與x的函數表達式嗎?”“若矩形ABCD的長和寬分別為xcm和ycm,面積為80cm2,你能寫出y與x的函數關系式嗎?”學生很容易得到兩個函數表達式為y=6x和y=80/x。隨后我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兩個函數的特征,思考它們是否是同一類函數,并且通過引導學生觀察長x和寬y之間的變化規律,得到函數y=80/x叫反比例函數。再通過類比正比例函數一般式的由來,常數k、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的要求得到反比例函數中的一般式,常數k的取值范圍,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
在整個探究過程中,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使用了過程性語言,引導學生思考、探究,使學生逐漸感悟正比例函數與反比例函數的異同,通過類比正比例函數得到了反比例函數有關知識,讓學生自己在活動中悟得,教師的啟發誘導只是學生感悟的催化劑,學生的思考能力、創造能力得到培養。
(二)在合作學習中引領學生善思善創
合作學習可以促進每一位學生思考,擴大學生間的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同時,合作學習還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概括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選擇適合合作學習的問題,如果設置的問題難度低、深度淺,學生獨立思考就能解決,此時展開合作學習顯得有點多余和牽強,不僅浪費時間,課堂效果還差;而有的問題難度過大,學生合作后仍然百思不得其解,導致活動無法開展,課堂氣氛沉悶。開展合作學習還要關注個體差異,有些成績差的同學往往在合作學習中被遺忘,只能當一名旁觀者,他們享受不到學習的樂趣,得不到同伴的贊揚,此時教師應給予適時點撥指導,引領他們思考,讓他們積極參與進來,在合作學習中積極思考,共同進步。
如在學習《代數式》時,有這樣一個問題:“用火柴棒搭如圖所示的圖形,當所搭正方形的個數是n時,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你能有多少種不同的表示方法?”這個問題中大部分同學都能列出代數式,但是要用多種方法表示,對于絕大多數同學來說有較高的難度,于是我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并且比一比哪一組同學的方法最多,通過良性競爭促進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切磋。整個過程中,所有學生積極思考、探索,積極參與合作,既可以調動課堂學習氣氛,同學之間又可以通過協商、會話,取長補短,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總之,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充當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調控者,引領學生善于思考,善于創造,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三)在糾錯過程中引領學生善思善創
現如今的課堂中,很多學生看似學習態度端正,然而學習效率卻很差,他們上課認真記筆記,專心聽老師講課,但是傳統的教學方式卻逐漸扼殺了他們的探求欲,他們只會被動地接受,卻不會反思、提問,沒有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學習熱情銳減,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思維得不到培養。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設疑,利用已有的錯誤資源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思考、提出問題。比如在作業講評課中,教師可以打破原有的一講到底的教學方式,嘗試將學生作業或試卷中典型的錯誤投影或拍照制作成PPT給學生展示,讓學生找出錯誤之處,尋求錯誤原因,找出糾正方法。這樣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各個感官,激勵學生積極思考,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同時培養了學生嚴謹慎思的好習慣。
其次,教師也可在教學過程中故意犯點錯引導學生糾錯,讓學生體會“成就感”。比如在“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學中,有這樣一道例題:“拋物線y=-x2+4x-4與坐標軸的交點的個數為多少個?”教師在講解時故意先只判斷了拋物線與x軸的交點個數,很多學生受慣性思維影響,并沒有發現老師的解法有錯誤,此時,老師讓學生判斷這個答案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問題在哪?經過認真思考,學生恍然大悟,原來老師漏求了拋物線與y軸的交點個數。雖然在本例中,教師直接告知學生正確結果,學生也能理解掌握,但是時間一長,這一類型的錯誤學生依然會常犯,這是因為在教學過程中只關注了知識和技能,卻忽視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忽視了學生情感的體驗,忽視了學生能力的發展。所以,教師不妨在課堂上故意出點錯或利用學生已有的錯誤,讓學生發現錯誤,激發學習的興趣。
(四)在評價過程中激勵學生善思善創
建立科學的教學評價標準是打造高效數學課堂的重點之一,廣大的數學教育工作者應當改變以往陳舊片面的評價方式,不能單純以成績作為衡量學生數學學習情況的唯一標準。在教學評價體系的建設中,應當樹立動態的評價觀念,注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和變化,重視學生在解題時表現出來的獨特的見解、創造性的思維過程、獨特的解題方法等等有價值的東西,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和創新能力。
教師的評價應多元化,比如教師可建立評價表,讓學生參與自評或他評,評價內容可包括上課的專心度,參與活動的程度,發言的程度,數學思考的程度,對各個知識的掌握程度等等,這樣的評價方式可促進學生積極投入課堂,關注學習過程。教師也可以利用口頭評價或書面評價激勵、促進學生發展,評價語言應指向性明確,不要簡單地以“對”或“錯”進行評價,比如可以用“你的解題方法很新穎!”“你的幾何圖形畫得非常標準!”“你的邏輯推理很強!”“你今天參與活動很積極!”等評價語來評價學生,當學生回答錯誤時,教師應指出學生錯誤的具體原因,引導學生糾正錯誤,比如是否在移項時忘記改符號了?是否分類討論不夠全面等等,通過這些評價語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評價還要注重個體差異,對學生要求不能一刀切,特別是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應根據需要,給予學生再次學習、檢測的機會,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感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的動力。實際上,打造高效的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也體現了新課改對學生的尊重,教師應當正視學生之間存在的正常差異,對班級學生進行耐心的引導,開發學生的數學創造性思維,耐心對待每一位學生,盡可能顧及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求。
三、 結語
綜上所述,打造高效的初中數學課堂應當注意培養學生善思善創的思維方式,注重對數學教學評價體系的建設,注重改進教學方式,豐富教學手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雪莉.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分析[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互聯網環境下的基礎教育改革與創新”研討會論文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718-719.
[2]王翠微.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52-53.
作者簡介:
吳曉娟,江蘇省蘇州市,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