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發展和落實,要求教育領域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結合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具體學情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有效提升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大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全面發展。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不斷探索和研究新的數學教學方式,保障初中數學教學效果。本文則是詳細地分析初中數學課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并提出有效的策略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自主性學習
一、 自主性學習的基本概述
應試教育理念一直扎根于我國學校、教師和家長及學生的心里,帶來的影響十分深刻,教師和家長非常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考試分數,運用各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沒有重視學生其他方面的教育,學生的地位常常處于被動式學習、機械式學習和他主性學習,往往忽略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依據認知建構主義原理來定義自主性學習,主要指的是看重學生學習的內在品質,沒有認知監控的自主進行學習,是學生能夠依據自身的學習能力和解決能力自主決定學習策略和進度,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初中數學課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讓學生形成“為什么學習?學習數學的目的是什么?怎么學習數學?怎么才能學好數學?”等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引導和鼓勵學生采取合理的方式解決自己想要了解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有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同時學生在自主性學習過程中也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解決能力,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從而提高初中數學課教學質量,所以在初中數學課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是很有必要的。
很多時候教師或學生容易混淆自主性學習和自學的概念,在初中數學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理解自主性學習的本質,才能準確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自主性學習與自學之間是有區別的,自學是一種屬于自我監控的高品質學習,本質上來說更傾向于接受探究式學習,主要包括了四個內容,分別是自我確定學習目標、自我選擇學習策略、自我決定學習進度、自我評估學習成果,學生的自學是基于自己想學、能學、會學的基礎上,在自學過程中還需要教師的指導和輔助,自學并不是自主性學習。依據新課標的要求,自主性學習本質上是屬于自主探究性學習,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結合科學的教學方式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鍛煉。
二、 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的具體措施
(一)運用合理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數學課教學中首先需要讓學生對數學課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才能專注于學業上。若是學生自己數學學習完全沒有興趣,在課堂教學上就不能集中注意力,甚至有些學生在上課的時候神游天外,也就無法順利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數學課教學質量也就無法得到提升。因此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只有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才能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1. 設置趣味性導課方案,引起學生的興趣
首先需要通過合理的方式引起學生對數學課的興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何使學生剛入中學的伊始對數學產生興趣,如何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探究性教學活動中,這些都是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數學教師需要根據教材上的知識內容和教學目標設置趣味性導課方案,然后運用恰當的導課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當學生對數學知識內容產生好奇的時候,就說明具有想要了解數學知識的求知欲,從而促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魅力。
2. 引導學生明確個人學習目標和學習規劃,產生興趣
依據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若是想需要某些事物,然后會被相應的事物所吸引,形成對這種事物產生興趣的意識,通過不斷實踐和努力得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同樣的道理也可以用在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中,教師在導入新課的時候,引導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規劃,學生就能夠為了實現自身的學習目標而不斷努力。另外在初中數學課教學中,教師也應當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明確目標,要求學生需要重視教學任務,讓學生自由發揮,通過自己的學習策略解決和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從而有利于滿足學生的成就感。
3. 營造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
雖然說教師需要以身作則,保持教師的威嚴,但是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還是需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構建和諧友愛的師生關系,有利于促進初中數學課教學的順利進行。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這期間,學生精力旺盛,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也在不斷發展,同時也處于令人頭疼的青春期叛逆期,因此教師需要與學生加強交流,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習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初中數學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徹底突破和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不斷探索和創新教學方式,選擇符合學生學習需求和身心特征的教學方式,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將數學、問題和生活進行結合和統一。
例如在學習《“圓”的特殊性》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聯想自己日常生活涉及圓相關知識的事物,讓學生積極發表個人的看法,甲學生:“我發現我喝水的杯子口就是圓形”,乙學生:“我看見講臺上的地球儀也是圓的”;如此一來,學生的注意力和熱情都被充分調動起來了,教師也需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夸獎發表個人看法的學生觀察力十分厲害。通過創設教學情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4. 鍛煉學生實踐操作能力,促進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
只有加強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和鍛煉,才能讓學生親身體驗到數學美,并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開展自主性學習實踐活動,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還有利于構建和諧友愛的同學關系。在活動中將數學知識內容轉變為具體化表現形式,生動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通過自己實踐操作驗證得到的成果有利于滿足學生的成就感。
例如,要加深學生對于“圓”相關知識要點和重點的印象,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將課堂交給學生自由發揮,引導學生進行“圓”方面知識的自主性學習。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聯想和運用不同工具畫出圓,然后可以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和分享,也可以收集涉及“圓”相關知識的生活化圖片,然后學生自己在圖片上自主查找圓形,那么有的時候學生會混淆圓形的定義,如何明確辨認圓形則是成了學生需要思考的問題,那么學生就會通過在圖書館查閱資料、在線查詢相關信息資源等方式掌握“圓”相關的數學知識,通過自主性學習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印象,更能夠全面掌握和靈活使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二)運用符合學生具體學情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隨著新課改的落實和發展,要求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要求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但是在初中數學課教學中,常常會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很多教師對成績優秀的學生十分贊賞,毫不掩飾自己的喜愛之情,卻以漠視的態度對待學困生,這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因此,面對全體學生,教師要做到一視同仁,并在數學課教學中做到因材施教,提出針對性的教學策略。首先教師需要與學生進行面對面談話交流,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性格特征和接受能力總結以往學習成果的不足和優勢,在數學課教學中引入分層教學方法,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明確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案,充分發揮和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優勢,采取合理的方式彌補不足之處,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當數學課教學內容進行到《二次根式》,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的教學目標也不一致,對于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要求掌握和運用二次根式的概念和公式a2=|a|,讓學生知道什么叫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讓學生做一些簡單的習題鞏固知識,如162的平方根是多少?通過套用公式可得±4。引導學生能夠運用該公式化簡二次根式;對于中上層次的學生不僅要求其全面掌握和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和公式的運算法則,能夠根據二次根式的意義確定被開方數中字母的取值范圍,掌握不同的解題方法,尤其是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預習二次根式的性質。通常數學知識的要點和難點是主要教學內容,如何讓學生全面掌握和使用知識要點和難點是數學教師一直思考的問題,可以提出針對性、突破性、操作性的教學策略,讓學生通過練習加強學生自主解題能力的培養,拓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技巧,做到舉一反三,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從而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
(三)注重數學課堂重點教學環節,提高自主學習效益
在進行初中數學教學之前,教師首先需要掌握和了解學生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基礎知識學習情況,只有摸清和了解學生的具體學情,才能知道每一位學生的哪些知識環節較為薄弱和不足,然后結合學生的學習成果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幫助學生穩固基礎知識,只有讓學生打好扎實的學習基礎,才能順利推進學生的后期學習。在初中數學課教學中,教師總結和整合學生的學習情況,運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貫徹和落實新課標理念,不斷提高初中數學課教學水平。
另外教師應當做好課前準備工作,課前準備質量優劣是會影響到課堂教學效率的,不僅需要收集和整合數學課程資源,還需要充分利用數學教材,明確課堂教學知識的要點和重點,結合學生知識接受能力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板書設計清晰明朗,便于學生學習和理解,有效提高數學課教學效率。
隨著時代和科技的發展,對數學專業人才的需求呈不斷提高,數學學科知識在社會各行業中都有所涉及,只有不斷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才能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初中數學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具體情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運用合理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分析、自主思考、自主解決、自主學習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要點和重點,進而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有效保障初中數學教學效果。
作者簡介:
周春林,江蘇省鹽城市,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長蕩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