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英

摘要:隨著初中英語課改的深入,揚州英語中考試題的靈活度和發散度不斷提高,其中閱讀題型多樣,難度系數大,所占比重大,教師領著學生苦練真題、模擬試題,《中考指要》模擬題、真題導向性顯然,但試卷講評課卻普遍流于形式,使師生深陷題海困局,效果欠佳。本文從講評課方式、角度和策略出發,探究如何實現講評課由“講解式”向“診斷式”的轉變,從而發揮測評結果的導向和激勵功能,有效提高學生自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講評課方式;閱讀策略;變式訓練
英語試卷講評課是教學工作的重要部分,是考試的延伸,是學生再次調整知識、鞏固知識、強化認知結構的過程。
在實際教學中,試卷講評課上教師唱獨角戲,與學生缺乏互動,費時多,效果往往不盡人意,不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能力。有效分析閱讀測評數據和結果,可以幫助教師和學生反思自己的教與學,查找問題所在及原因。教師要關注和學習專業測評理論知識,合理運用測量學技術,擺脫題海困局,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現結合我打磨揚州市英語中考研討會試卷講評課的過程和收獲,探討試題講評課中閱讀語篇講解的策略和具體措施,以期促進真題和《英語中考指要》模擬試題的合理、有效使用,充分發揮其導向性,提高考生閱讀理解能力及得分能力。
一、講評課的方式和準備工作
很多一線教師對試卷講評課的重視度不高,認為試卷講評就是逐一核對答案,無重點,就題論題、不拓展,方法唯一、不開放,一講到底、無互動。其實上好一節試卷講評課意義重大,且課前準備工作量大而繁瑣。我按照批閱模擬試卷并認真分析各題型的考查能力角度,借助電腦閱卷評分系統逐題分析考生的正確率和錯誤率,分清重難點,并考慮哪些題考生能自行糾錯并理解,哪些題考生需要教師的思維引導、分析、拓展或方法總結。最后斟酌所使用的講評方式、策略和變式訓練。
如果教師只關注測試所得測量數據,而不關注這些數字背后所考查的能力種類和層次以及指向的問題,就失去了測評的意義。
所謂“診斷式”講評課,課前先讓學生自行診斷,標記自己不能解決難題,留待小組討論解決。小組不能解決的重點問題和典型錯誤與教師在課上共同診斷。這樣教師備課就能鎖定目標和重點,設計師生互動環節,加強方法指導,進行真題、模擬題的拓展變式訓練。
二、閱讀講評課策略與實例解析
我首先將試卷統計與分析以圖標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如圖所示,讓學生明白總體測評狀況、試卷難易度和主要錯題分布。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目前所處的位置,在課堂上需要重點關注的項目,以及努力的方向。
綜合分析圖片可以得知除作文外,任務型閱讀失分3.6最多,閱讀類題型(即完形填空、閱讀理解、任務型閱讀和缺詞填空)累計失分11.4。我反復比較試卷主要失分題,并多次與學生談話,發現問題出在考生不能有意識地靈活運用已學閱讀策略,閱讀耗時長,正確率不高,使作文答題倉促,甚至來不及完成,影響了作文得分率。據此我診斷本次測評主要問題出在閱讀類題型上。下面就閱讀語篇講評策略展開敘述。
常規語篇講評方式,對文章逐句翻譯,逐題根據文章細節核對答案,若想要穿插方法指導,組織變式訓練加以鞏固,多次試講結果表明一節課是無法完成既定教學量、達到既定教學效果的。因此我打破常規,尋根溯源,將閱讀類題型的講評課方式與閱讀策略、閱讀題型及其考察能力相結合,分類呈現,并結合歷年中考真題舉一反三,逐個擊破。
近幾年揚州英語中考題始終貫徹“穩中求變,穩中求新”的指導思想,閱讀材料體裁多樣性、題材豐富。越來越多地涉及世界名著小說,節選或改編是一大特色,但我們能借用的參考資料缺乏這類題型的變式訓練,面對這一新的挑戰,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讀原版文章,要增加背景知識、英語俚語、俗語等內容的穿插教學,并積極嘗試節選并改編原版名著小說,給學生更多機會進行這類題型的變式訓練。
糾錯拓展是有效講評的重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錯誤進行討論、分析。試卷中典型問題可以讓學生先行討論,鼓勵全班學生互教互學、共同發展;在拓展變式訓練時則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運用當堂所學策略自主解決。
三、結語
試卷講評課作為一個重要課型,不容忽視。發揮英語中考真題和模擬試題導向作用的關鍵在于教師的重視、教學觀念的轉變和對試題類型的靈活運用與借鑒。英語中考題萬變不離其宗,一堂高效、科學、實用的試卷講評課能幫助學生習得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黃文源.英語新課程教學模式與教學策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蔣建華.對兩種英語試卷講評課的比較與研究[J]海外英語,2012(18).
[3]王芳.從試卷講評課看測評的得失[N].中國教育報,2013.
(責編 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