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英語教學活動中讓學生熟練地掌握相關的文字信息,是進行語言學習的目的之一。小學生在學習了字母和單詞之后,就需要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從而能夠從理解簡單的對話到一些短文,實現正確使用語言知識的目標。教師需要結合平時的教學經驗,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不可以一直進行知識的灌輸,需要從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根據不同年級的要求,增強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讀是進行學習的重要環節,這也是語言使用的一個方面。閱讀簡單來說就是從視覺的材料里面找到獲取信息的能力,這里面主要有文字和圖片,也有一些符號,公式等。首先要把視覺的材料變成一種聲音,增強對視覺材料的理解。對于不同的閱讀者,相關研究者提出來不同的語篇理解模式,把這些閱讀分成了三個部分,分別有自上而下,自上而下和互動模式。“自上而下”更加強調對閱讀材料本身的理解,也就是從字詞上進行理解,學生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語言知識,或者不了解一些句子的結構。自上而下地理解主要是認知心理學發展的理論,更加注重策略性,強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一、小學英語教學面臨的挑戰
(一)教師隊伍不強大
使用查閱資料和調查的方法就可以知道,當前的小學英語教師隊伍不夠強大,一些小學缺少專業的英語教師,一位英語教師就需要同時上很多班級的課程,教師的任務太重,就無法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教學,特別是一些經濟條件不太好的地方,基本上沒有這樣專業的教師。
(二)小學和初中的英語不能很好地銜接
通過學習資料的查閱,就可以發現小學和初中的英語相關性不強,小學階段教師主要關注學生的聽說能力,卻沒有很好地關注學生的讀寫情況。小學英語教師主要是讓學生去了解和說一說英語,很少給學生講解語法方面的內容。
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方法
相關教育學家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教學模式,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使用比較多的是拼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解讀單詞。高年級可以使用一些故事教學的方法,從而更好地進行師生互動。在閱讀課程中一般分成兩種,一種是有聲地朗讀,另外一種是無聲地閱讀。像三年級的英語學習中,很多的是有聲朗讀,像聊天,唱歌等等。四年級是一個過渡的階段,像有聲朗讀,小短文的學習等。高年級的小學生已經不再滿足讀一些小短文,或者對話,他們更愿意學習一些有前因后果的小短文。所以只有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才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閱讀方法。
(一)低年級的英語閱讀教學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正處于一個低年齡的階段,學生又大都是剛剛開始接觸英語知識,所以知識的學習對他們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要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根據小學生愛模仿和表現的特點,多設置一些聽和讀的活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小學低年級階段的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安靜地去聽,看和讀英語,就需要利用課本上的圖片來吸引學生,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回答相應的問題,從而大膽表達。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播放相關的動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逐步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快速進入課堂學習中。利用動畫來解釋一些簡單的英語詞匯,能夠有效加深學生的印象,建立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有關水果的英語詞匯時,就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動畫,為學生展示英語詞匯。充分發掘學生的想象力和聯想能力,根據動畫學習英語,逐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中年級的英語閱讀教學
小學中間階段的小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語音和語調方面的基礎,所以教師除了要組織學生跟讀和模仿之外,還要著手增強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引導學生做好閱讀積累,對于出現的一些陌生詞匯短語,可以尋求教師的幫助或者利用互聯網查閱,逐步豐富自身的詞匯量,為英語閱讀做好充足的準備。例如在學習新課之前,教師就可以在家庭作業里面加入一項學生預習的工作,可以為學生制作微課視頻提前發放給學生家長,要求學生在課前觀看視頻,掌握本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也可以要求學生自行閱讀和預習,讓學生先自己在家里面預習一下將要閱讀的內容,如一些短語或者對話,找到里面新的詞語和句子,這樣學生就可以帶著問題來進行課程的學習,通過教師的教學和同學的交流,學生能夠掌握更多詞匯的用法,加深對英語詞匯的記憶,逐步建立對英語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的習慣,這也可以為他們高年級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高年級的英語閱讀教學
學生需要借助文章里面的一些配圖,了解到這篇文章的大體意思,理解不明白的詞語,新句子和沒有接觸過的語法,這就實現了語言學習的主要目標。所以在進行高年級的英語閱讀課程中,教師就可以使用以下教學方法:第一步教師要出示一些和短文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準備一下聽這個短文。第二步就是要帶著問題去聽一下課文的錄音,標記上里面的一些新詞語和新句子,讓學生自由交流自己聽到的內容。第三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一下錄音,讓學生去跟讀。第四步是教師自己講解,和學生一起進行交流。第五步是再次聽音和模仿,找到文章里面的答案并標記一下。第六步是再聽一遍,回答相應的問題。第七步是留出學生自己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分成小組的形式進行角色對話。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使用的方法和活動設計,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年級和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等方面的差異,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使用合適的教學策略。教學是一個動態的變化的過程,學生也在這個過程中變化著,教師也應該根據材料的理解的變化而變化,不能堅持傳統的教學觀念。對于當前的閱讀教學情況,教師應該使用更加有效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欣.分析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有效策略分析[J]初等教育,2017(10).
[2]劉麗明.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初探[J]初等教育,2018(2).
[3]陳小艷.巧設方法高效引導——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3).
作者簡介:楊敏(1988.7-),女,漢族,江蘇高郵人,本科,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英語。
(責編 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