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長青
高校體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體育教學的最后一階段,與其它室內理論課程教學方式有著較大的區別,在室外開展的高校體育教學在“立德樹人”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空間和組織優勢,是高校教育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非常重要途徑,在培養大學生運動技能的形成、道德品質的樹立和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走訪調查中,高校仍然存在“重技能輕體育”和“重文化輕體育”根深蒂固的舊思想觀念,認為體育屬于邊緣學科,僅僅看作是休閑、娛樂身心活動,大家不怎么重視,體育教學課時數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次數,體育教師的數量與在校學生人數比例也達不到國家要求,缺乏學校的支持和師資力量,體育課的教學質量打了折扣。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對于教學任務只局限于完成教學內容、鍛煉學生身體,教師根本不會深層次地挖掘體育教學常規、教學組織和各種項目中的德育教學內容,嚴重偏向競技比賽及效果,德育內容可有可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教育事業的核心是“立德樹人”,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等教育各環節,貫穿高等教育等各領域,學科、教學、管理等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立德樹人”作為我國高校學校教育根本任務,是促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也是培養適合新時代需求的高素質、高水平人才的本質要求,標志著我國高校教育已經跨上一個全新的思想臺階。
“立德樹人”要把理想信念、愛國情懷和道德規范等為德育教學內容,深深融入到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中,以德育為先來引導、感化和培養大學生,以育體為本來鍛煉、強健和提升大學生,育德和育體相結合,且融為一體,高校體育教學不僅可以高效率完成學生運動技能掌握、形成和養成終身體育體育鍛煉習慣,還可以樹立良好思想品德、陶冶高尚道德情操,促進新時代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立德樹人”使高校加大對體育教師政治思想、道德品質提升的重視,堅持高校體育教師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把這一思想貫穿到整個高校體育教育教學過程,形成以德修身、以體煉身、以德育人、以德服眾的體育教育環境,用“立德樹人”指導思想來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按“立德樹人”指導思想來衡量和評價教師,憑“立德樹人”指導思想來考察和選拔優秀教師,以“立德樹人”指導思想來監督和激勵教師,形成全方位“立德樹人”戰略方針,提高教師職業道德和思想品質。
作為高校體育教師必須加強自身思想品德修養,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認真學習政治思想理論,有計劃參加師德師技等方面培訓和交流。在高校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言談舉止都具有德育教育內涵,如課前備課充分、按時上下課、講解清楚簡潔、動作示范標準規范、公平公正評價學生、關愛每一個學生等舉措,都能為學生樹立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等充滿正能量的榜樣作用,讓大學生在體育課堂潛移默化受到教師的德育熏陶。高校體育教師要擔當起教授學生運動技能、鍛煉學生身體、增強學生體質,又要對其進行德育教育,促進他們身心素質全面發展。
通過高校體育教學,在德育方面使當代大學生形成:明大德,熱愛祖國和人民,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守公德,遵守紀律和規章制度,遵守規則,公平公正,實事求是;嚴私德,英勇無畏,意志力強,學會感恩、樂于助人,學會謙讓,有禮貌,學會寬容,學會審美、學會自省,增強集體意識,積極向上,善于溝通。
1.課堂常規蘊含德育內涵。體育中課堂常規有集合,考勤,師生問好,檢查服裝,使用、借還器材,解散等環節,需要培養學生熱愛集體,遵守紀律,有禮貌,遵守規章制度,團結協作精神。
2.教學內容中各項所蘊含德育內涵。球類運動項目可分為集體運動項目和個人運動項目,集體運動有籃球、足球、排球和網球、乒乓球的團體賽等項目,個人運動有乒乓球、網球和羽毛球單打等項目,高校體育教學中教授這些項目能夠培養學生組織和紀律性,尊重規則,學會謙讓、學會包容,養成勇敢機智品質,提高溝通和應變能力,集體項目還可以培養團結協作等集體主義精神。乒乓球是我國國球,為國家爭奪許多榮譽,女排精神在我們國家激勵一代又一代人,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
田徑項目是人體基本活動動作的演化,比較貼近大家的日常生活,是各種體育活動的基礎,參加學生的人數比較多,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有跑、跳、投等內容。通過短跑可以培養遵守規則、勇于突破、增強自信心的能力;通過中長跑練習,培養頑強拼搏、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通過跨欄、撐桿跳高、投擲和障礙跑等項目練習,培養學生勇敢、無畏、果斷、征服困難等良好品質;通過接力跑學習,能夠培養團結互相、溝通合作、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
健美操是大學生比較喜歡的一項運動,可以培養學生自信心、審美情操、吃苦耐勞和積極樂觀的品質。體操在高校體育教學中主要有:徒手操、單雙杠和支撐跳躍等。徒手操主要培養遵守紀律、集體合作的品質;單雙杠主要培養頑強、勇敢、堅毅、敢于戰勝困難等精神;支撐跳躍主要培養勇敢、自信心、果斷、敢于挑戰困難的積極進取等品質。在這些運動中有些動作練習需要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和保護,使同學養成相互配合、團結協作品質和不斷增強學生的責任心。
武術、太極拳等民族傳統體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深受大學生喜愛,它們是經過我國5000年中華民族的歷史中沉淀和積累下來的傳統文化瑰寶。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勇敢堅強、正氣凜然、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
3.教學組織方法中蘊含德育內涵。教學組織方法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非常重要,充分發揮室外不受空間的限制,通過隊列、講解、示范,提醒認真聽講,實行組織紀律教育;探究、分組教學培養學生勇往向前、集體主義精神;組織比賽、游戲培養學生規則意識,公平競爭,團結協作集體主義精神。
4.教學評價中蘊含德育內涵。教學評價包括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體現實事求是、公平公正精神和學會包容、自省的優良品質。
為發揮高校體育課程育德和育體雙重作用,在為大學生傳授運動技能和鍛煉身體的同時,充分發揮其德育功能,真正把“立德樹人”貫穿整個高校體育課程教學體系中,做好學生明大德、嚴私德和守公德等思想品德要求,以此創建“立德樹人”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體系構建框架(如下圖),使高校體育課程教學體系創建更好落實并達到最佳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