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龍
摘 要:我縣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現狀不容樂觀筆者對我縣各級各類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師現狀進行了調研,并認真剖析了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師;現狀;對策
自我縣創建全國教育強縣以來,中小學普及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不斷邁進,逐步實現從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然而在學校實施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突顯許多的問題,尤其是信息技術教師的地位和學科認識上出現了偏差。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存在問題
(一)學校領導層面對信息技術學科認識存在思路偏差
2012年以來我縣中小學校逐步配備了多媒體教學平臺、教師辦公電腦、學生電腦室,受當時信息化環境影響,教學平臺、電腦配置都較為低端,校園寬帶速度慢,沒有普適的教學軟件和資源平臺,教師信息技術業務水平較低,以致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遇到諸多困難和問題。多數學校領導側重添置多媒體教學平臺、教師辦公電腦、學生電腦、打印機、復印機等硬件建設,忽視信息技術教學,對教師專業水平沒有硬性要求,因此信息技術教師在學校教育教學中業績不明顯。
(二)信息技術教師在學校的地位邊緣化
信息技術課在小學、初中、高中都不是主要學科,既無升學考試要求又不影響升學率。按照省定課程設置標準,信息技術課每周每班一節,僅能讓學生初步接觸和了解電腦,對學生綜合素質提升作用不大,因此信息技術課在多數學校得不到正常開展。
我縣農村中小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師大多從事信息技術課教學的同時,常常身兼數職,如電教設備維護員、機房管理員、廣播系統管理員、打字員等,工作量大、事務雜,少數學校只有一兩個信息技術教師的,根本就不用上課,只做信息化設施設備維護、場室管理、打字等事務。另信息技術學科沒有升學考試壓力,部分老師在教學上積極性不高,備課、上課、布置作業方面較為懶散,從而失去了課堂、失去了學生、失去了業績,從也失去了教師的專業成長,甚至連職稱也評不了,老師地位便在學校逐漸邊緣化。
(三)信息技術教師缺乏專業發展的土壤
信息技術學科不同于其他科目,是一門較新學科,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要求較高,需要邊學習邊實踐操作,現時學生電腦室的硬件老舊、殘破、數量不足,對于人數多的班級,上課幾個人共同使用一臺機器,以致學生沒有心思花在學習上,信息技術教師也無法專注于課堂。2001年至2017年我縣部、省、市信息技術類課題極少,在教學研究方面沒有示范引領,也談不上有任何教學經驗積累。2019年我縣103名專兼職信息技術教師當中只有兩名信息技術副高級職稱教師,比例為0.4%。占比如此之低,歸根結底是因為我縣是山區縣,信息技術教師缺乏專業發展的土壤。
(四)學生信息技術水平差異較大,信息技術教師難以突破教學瓶頸
在鄉鎮學校的學生,部分家庭經濟條件好點的家里就配有電腦,有的學生基本沒有接觸過電腦,信息技術水平高低不齊,教師在上課時很難設計教學,只能按一般水平統一教學,因此課堂上會的同學索然無味,不會同學則完全不知道講什么,完全沒有了學習的興趣。但大多數學生對在電腦室上課是卻很感興趣的,因為信息技術課要實踐操作電腦,可打游戲、看電影、聊天等娛樂活動,并不是想認真上好信息技術課、掌握好一門技能。
二、現狀的對策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教技〔2018〕6號)提出,教育信息化從1.0時代進入2.0時代,引領推動教育信息化轉段升級。隨著教育現代化推進,我縣的教育信息化應用得到較快發展,通過一系列措施,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各種問題得到顯著改善。信息技術教師地位得到提升,學校設施設備得到極大完善,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息素養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具體措施如下:
(一)開展多途徑學習,拓展視野,轉變學校領導認知理念
一是組織開展校長、副校長、中層領導多個層次的信息素養學習,提高學校領導層面對信息技術學科的認識,轉變側重硬件建設輕教學思想觀念,正確理解信息技術學科的本質目標;二是訂閱《廣東教育信息化》《電腦報》等雜志發給供學校領導層面參考學習,開闊視野。
(二)以教育信息化競賽為推手,逐步提升信息技術教師在學校的地位
鼓勵信息技術教師積極參與各級各類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中小學生電腦作品制作活動、教師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活動、課堂教學大賽等信息化競賽,通過競賽獲獎、通過業績表彰擴大社會影響,提升教師在校的地位。
(三)通過高質量培訓和課題引領,調動教師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引領教師專業發展
一是增加信息技術教師外出學習和培訓機會,開展“互聯網+”教研,通過學習觀摩名校名師課程,拓展教師信息技術教學視野、轉變觀念、找出問題,從而提高信息技術教師業務水平。二是架設平臺讓信息技術教師展示優質課、公開課,鍛練教學能力,從而讓專業能力得到提升;三是通過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融合立項課題,突破學校信息技術教師人數少無法完成課題困難,課題數量迅速增長;四是把立項課題研究融入到學校日常教學,納入學校教學計劃、教學評價、教學績效,并作為校長的職責考核指標之一。因此,信息技術教師工作積極性得很大提高。
(四)教師創設課堂突破教學瓶頸,培育新學生
正確引導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認識:一是將信息技術學科納入正常考試范圍,提升學生對學科的認識程度;二是由于學生知識水平的差異性,信息技術教師通過技術手段重構了學習環境,讓學生有了不同的學習方法、有了更多的學習途徑,在課堂學、家里學、線上線下學、個性化學習,擁有更多的優質資源、接受更多的個性指導、重構新的教學模式,突破教學瓶頸。
隨著“廣東省教育信息化十三規劃”“廣東省創建教育現代化”的新形勢,傳統的教育理念已經明顯滯后于社會發展的需求,尤其是在推進“互聯網+教育”背景下,信息技術將與教育教學高度融合,信息技術教師的地位將不斷拔高,引領支撐教育現代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