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偉 孫瑜



【摘要】目的:本實驗探究中藥配合甲鈷胺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效果分析,旨在探尋一種針對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患者更加適合的治療模式,通過該治療模式能更好及時地為臨床后續的治療提供更好的臨床指導。該實驗為目前臨床操作提供相對的方法及相關方面的證據,為精確治療該類患者提供一個良好的指導方針,從而提供更加精準的治療。方法:將實驗對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使用常規甲鈷胺進行口服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入中藥進行治療。結果:實驗結果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療效評價指標體系(CSR)比較所得觀察組的CSR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且統計學差異存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P<0.05)及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疼痛評分比較所得觀察組的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且統計學差異存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P<0.01)。結論:中藥配合甲鈷胺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效果相比于單一方法進行治療效果更好。
【關鍵詞】甲鈷胺;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767.04【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069-01
現如今,神經根型的頸椎病威脅著絕大部分人的身體健康。該疾病是由于外傷或長期受力所致,頸椎椎體遭受退變及相對應的移位,使出現因神經根受到擠壓、刺激等因素而引起患者該神經所支配區域伴隨發生一系列相對應的神經根刺激癥狀,如麻木、刺痛等[1]。該疾病多發于大部分長期因工作而久坐,缺乏運動等的年輕群體及因年齡增加導致退行性變化的老年群體。該病嚴重地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已成為一大重要疾病。目前而言該疾病的發病機制尚不全面,中醫認為該疾病是“痹癥”,致病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或為風寒濕氣侵襲,或為勞倦損傷,或為臟腑氣血功能失調所致。有研究文獻表明:該疾病是因各類椎間盤、椎間韌帶及周圍肌肉組織等不同程度的急慢性損傷而引起相對應的椎體之間出現不穩,從而導致頸椎椎體相對應錯位、椎間增生等間接地壓迫神經引發患者相對應癥狀。就臨床而言,多以非手術治療為主,因為手術治療耗費大且治療后患者恢復不易[2]。多有中藥配合治療等方法出現。本實驗探究中藥配合甲鈷胺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效果分析,旨在探尋一種針對神經根型的頸椎病的患者更加適合的治療模式,通過該治療模式能更好及時地為臨床后續的治療提供更好的指導。該實驗為目前臨床操作提供相對于的方法及相關方面的證據,為精確治療該類確診患者提供一個良好的指導方針,從而為提供更加精準的治療。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于本院治療的2018年07月至2019年12月患有神經根型頸椎病疾病的患者120例作為本實驗對象,實驗對象根據診斷(參照國家中藥管理局1994年制定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中診斷標準)標準經過檢查及篩選(①患者頸部、上肢及肩部出現麻木及針刺現象;②患者經檢查頸部周圍有疼痛感;③患者頸部向特定方向活動時,神經根癥狀會加重;④經影響診斷椎間間隙狹窄或存在增生[4]),對照組患者年齡在28~57歲,病程在8~48個月。實驗組患者年齡平均在30~69歲,病程在9~50個月。納入標準:患者在均受過檢查,患者無藥物過敏和禁忌的,患者的病變處均未受過其他相關的治療,患者及家屬均對本實驗所有步驟均之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排除標準:在此之前已經接受過其他針對性治療的,患者存在嚴重的免疫系統功能缺陷的,患者存在嚴重的精神功能障礙的,患者存在嚴重心、肺、腎等器官功能障礙的,不能主動配合醫生工作的。
1.2?方法
將實驗對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使用常規甲鈷胺(劑量:0.5mg,3次/d;生產公司:石藥集團歐意藥業有限公司;執行標準:YBH20112005-2014Z)進行口服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入中藥進行治療(中藥成分:當歸、細辛、紅花、沒藥12g,川烏30g磨細裝袋然后對患者進行熱敷,每天早晚各一次,治療時間為30min)[5。
1.3?觀察指標
觀察每組治療實驗對象的指標為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評價指標體系(CSR)評分,患者疼痛評分(VAS量表)及患者治療后療效對比。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以P<0.05或P<0.01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療效評價指標體系(CSR)評分進行對比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療效評價指標體系(CSR)比較所得觀察組的CSR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且統計學差異存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P<0.05),見表1
2.2?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疼痛量表評分進行對比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疼痛評分比較所得觀察組的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且統計學差異存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P<0.01),見表2
2.3?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療效比較所得觀察組的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的且統計學差異存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P<0.01),見表3
3?討論
甲鈷胺藥物是一種維生素的衍生物,該藥物治療機制在于能對周圍損傷神經進行營養及修復治療,可促進細胞的代謝,加速促進神經的再生。臨床上多會采用該類藥物對神經根型頸椎病進行治療,中藥在一方面能對神經根型頸椎病起到緩解疼痛及穩定病情的作用,所以在使用完甲鈷胺對患者治療后再使用中藥進行治療能起到更好的療效[6]。
由實驗結果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療效評價指標體系(CSR)比較所得觀察組的CSR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且統計學差異存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P<0.05)及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疼痛評分比較所得觀察組的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且統計學差異存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P<0.01)所得,實驗對象經兩中方法一起治療后不管是從疼痛方面還是整體疾病恢復方面都有所改善。
綜上所述,中藥配合甲鈷胺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效果相比于單一方法進行治療更好。
參考文獻:
[1]?陳孟交, 肖四旺. 中西醫結合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42例臨床觀察[J]. 湖南中醫雜志, 2018, 34(5):91-92.
[2]?俞衛麗. 頸舒顆粒聯合甲鈷胺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觀察[J].現代養生, 2016, 17(6):87.
[3]?國家中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9-190.
[4]?梁波. 甲鈷銨片聯合兩藥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49例臨床觀察[J]. 北方藥學, 2017(6):69.
[5]?王威, 馮興兵, 王章富. 口服藥物聯合手法松解及功能鍛煉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觀察及作用機制研究[J]. 中醫正骨,2017, 29(9):70-72.
[6]?萬裕萍, 萬裕萍, 李金東. 牽引聯合關節松動術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觀察[J].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2016, 38(10):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