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彥卿
摘要:所謂“精準教學”,就是在信息技術支持下,教師以更加簡練、準確、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策略、教學理念開展教學,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落實“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基于“精準教學”理念下的英語分組寫作教學,教學有效性得到了保障,教學氛圍更加活躍、輕松,學生寫作興趣高漲,學生寫作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
關鍵詞:“精準教學”;高中英語;分組寫作
一、 “精準教學”概述
“精準教學”在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建立,也就是將學習視為操作條件作用,以流暢度作為評價學生學習的標準,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提煉教學的“精華”“準確”制定教學內容,使教學行為與教學目標高度一致,“精準”就是非常準確、非常精確的意思。
(一)精準教學的內涵
開展“精準教學”之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精準教學”。精準教學是教師以每一科課程的教學標準、學科素養、學生發展情況為依據,嚴格按照教學要求、學生成長規律,體現教學價值,明確教學目標與內容,構建科學的教學結構,將教學流程精細化,使教學目標能夠與教學結果高度吻合,從而最大限度發揮教學的作用,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發展與進步。
(二)精準教學的價值
精準教學最大特點,就是體現學生的學習價值,為學生創造生命體驗的機會,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發展,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能夠獲得受益終身的學習能力。
1. 有效促進學生的素質提高
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學生不僅僅要掌握寫作的基本方法、基本步驟,還要獲得寫作的思維,以及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學生了解的不應該僅僅是理論知識,而應該是學習的科學方法,能夠從寫作中獲得更高層次的情感體驗與審美能力。精準教學符合以上教學要求,可以從整體上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發展,有利于學生寫作情感體驗與升華,為學生未來的英語學習奠定基礎。
2. 是有效提高學生考試成績
精準教學理念下,教師的教學更具針對性,教學內容更加精煉,課堂時間得到了高效利用。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思路,在教師的指導下更加明確,寫作條理更加清晰,久而久之,學生會積累更多的寫作經驗以及寫作技巧,能夠在考試中以不變應萬變,其考試成績也會因此得到提升。
3. 有效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
教師專業素養高低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因此,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是現階段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養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備好課、上好課。其次,要做到精益求精,保障每節課的教學效率,不浪費每節課的教學時間。再次,落實精準教學實踐,最大限度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充分發揮教師只會和技能,將教師教學主導優勢發揮出來。
二、 英語分組寫作研究
(一)分組寫作
分組寫作,一般是以學生學習特點、學習能力、學習程度為依據,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并將層次相同,或者類似的學生分為一個小組,針對每個小組學生的實際情況布置相應的寫作任務,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討論和研究,自主完成英語寫作任務,從中獲得寫作經驗,成功的學習體驗,并提升英語學習自信心。
(二)教學優勢
首先,英語分組寫作能夠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和提升,并在不斷的寫作訓練中獲得創造力、想象力以及創新思維。在英語分組寫作教學實踐中,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引導,能夠從學生學習體驗入手,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這樣不僅可以大大提高英語寫作教學效率,而且還有利于促進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發展。
其次,分組英語寫作教學的針對性更強、實用性更強,轉變了過去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最大限度發揮了學生寫作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學生寫作積極性的提升和發展。分組教學目標的實現,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目標的實現,學生在自主學習和探究中學習興趣會更加濃厚,學習效率也會更高。
最后,在學生分組寫作的過程中,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進步,這樣寫作的氛圍更加活潑、生動,寫作教學也更具趣味性。并且,學生自主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學生既有樂趣、又具挑戰,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開展教學,全面落實了“因材施教”的原則,并且,能夠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英語寫作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 現階段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寫作教學在高中英語教育中的地位不容忽視,學生英語寫作能力培養,并不是一個短期過程,需要學生不斷地積累與堅持。在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過程中,高中英語寫作教學質量也需要不斷提高,但是從現階段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情況來看,其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一)寫作教學方式落后
從現階段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情況來看,一部分學校依舊保持傳統教學方式,在英語寫作教學中依舊以教師教學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并且,教師以寫作技巧講解為主,并且會讓學生模仿一些例子,實際上這樣的寫作教學方法對學生寫作能力發展存在一定制約。
(二)寫作教學得不到重視
一部分高中學校英語教學中忽視了寫作教學的重要性,教師往往將教學的重點放在語法、英語單詞等基礎知識的講解中,甚至有的學校并沒有設置英語寫作教學課程,學生對寫作興趣淡薄,寫作能力也不到良好培養。
(三)忽視學生學習主體性
寫作教學中教師忽視學生學習主體性,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學生被動接收知識,學生寫作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課堂表現比較被動,學生寫作自主性也不能最大限度發揮。
(四)作文批改過于形式化
作文教學中批改是一個重要環節,在批改作文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寫作情況有全面了解,并且能夠了解自己教學的不足。但是,目前,一部分教師批改作文流于形式,對學生寫作問題分析不夠細致,這樣使學生不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優勢,也不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
四、 基于“精準教學”下的英語分組寫作研究
(一)引入分組寫作,精準提高學生寫作興趣
“精準教學”理念的優勢在于,可以幫助教師最大限度地了解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也可以幫助教師掌握每位學生的優勢,這樣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采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現學生的思維拓展與訓練。不僅如此,學生寫作興趣被調動起來后,教師組織學生相應的寫作訓練,學生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發揮自己的潛能,彌補自己寫作中的不足,從而構建更加完善的寫作知識體系。
比如: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經常會涉及事實論證的問題,但是由于一部分學生詞匯量不足,因此在寫作中常常只會使用“in fact”“actually”等簡單詞匯、詞組進行表達。那么為了能夠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拓展學生思維,使學生能夠在寫作中有話可說,有詞可用。教師可以通過分組寫作,精準教學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寫作。首先,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將班級學生分為三個小組,第一個小組為A組,是寫作能力強、寫作基礎好的學生;第二小組為B組,是寫作能力一般、寫作基礎一般的學生;第三小組為C組,是寫作能力較差的學生。那么在精準教學理念下,教師結合不同小組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實際情況從,為學生設置不同的寫作練習內容。以“Lets make a fruit salad”的 Checkout time 板塊為例,在進行教學內容設計時,教師可以對Checkout time的內容進行分組,依據精準教學原則,將其分為三個方面,針對第A組學生寫作練習,學生需要根據圖片進行單詞拼寫,并且對圖中的水果運用英語進行評價,要求語句通順,詞匯豐富,邏輯嚴謹,語法準確;針對B組學生,學生需要根據圖片寫出單詞,并正確進行匹配;針對C組學生,在寫作練習中,學生只要能夠將圖片與所給出的單詞進行匹配即可。這樣不僅滿足不同小組學生的寫作要求,也符合每個小組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能力等級,可以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并培養學生的寫作信心。
(二)利用分組寫作,精準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精準理念下,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更具針對性,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寫作,小組學生能力相似,在寫作學習中能夠相互交流互動,不僅有利于學生寫作經驗的積累,也有利于學生寫作積極性提升。同時,教師針對不同小組學生的寫作水平,有針對性地布置寫作任務和寫作要求,學生整體寫作水平會得到明顯提升,并且學生交際能力與語言組織能力也會得到發展。
在落實精準教學中,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個小組學生大約4~6人,小組學生能力要旗鼓相當,每個小組成員輪流擔任組長、記錄員、匯報員、資料搜員等工作,在精準教學中以最大限度提高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為目的,通過這樣的寫作練習,最終提高學生整體寫作水平。
(三)利用分組寫作,精準豐富學生寫作積累
將“精準教學”理念引入英語分組寫作教學中,可以幫助教師客觀進行教學評價,并準確掌握學生的寫作情況,有利于教師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學習優勢和缺陷。在日后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制訂教學方案,幫助學生積累更多寫作經驗。
比如:“描寫家鄉”題目為例,學生在寫作中容易出現“邏輯性差、文章段落不清晰”等問題,并且有些學生在寫作中往往就是隨便寫寫,其主要原因就是詞語匱乏。那么,在分組寫作中引入精準教學理念,教師先鼓勵學生回憶自己所生活的城市,讓學生小組為單位搜集相關寫作資料,結合教材中“The Best Cities to Live in”中就有關于圣何塞這座城市的描寫,鼓勵學生進行豐富的想象和聯想,對自己喜歡的宜居城市,或者自己喜歡的城市進行展開寫作,從城市經濟、社會、交通等方面入手搜集資料,從而積累更多寫作經驗。
五、 結語
在高中英語分組寫作中引入精準教學,不僅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而且還是為了促進學生英語素養的形成,以及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并且,精準教學有利于學生學習行為的精準分析,能夠讓教師清楚了解學生的個人情況,并在下一步教學中進行靈活調整。構建精準教學系統,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梅德虎.互聯網環境下高中英語課堂精準教學初探[J].英語廣場,2019(11):167-168.
[2]曹景云.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分組分層教學的應用分析[J].中國新通信,2018,20(11):195.
[3]唐振美.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差異教學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