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霞
摘要:數學代表著人類文明的精華,是自然科學的一個主要內容。隨著人類歷史的不斷發展,數學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其不僅和實際生活密切相連,同時也和現代科技發展息息相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生活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更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途徑;策略
數學源于生活且應用于生活,若要使其更好地為人們服務,則需要數學教師有效地開展高質量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將課本知識與日常生活相結合,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實踐應用中學習,增強學習自信心,培養及提高學生尋找問題、解決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具體來說,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包括兩大意義。一是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由于數學學科包含著大量的理論知識,再加上小學生的年齡太小,不能對這些苦澀難懂的知識進行有效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會感到單調、乏味、趣味等,造成學習興趣低下乃至失去自信心、出現厭學心理。二是生活化教學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實施小學教學生活化,能夠使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相結合,使其變得通俗化、簡單化,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對增強學生學習興趣、豐富課堂內容、提高教學效率等發揮積極作用。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介紹
(一)構建生活化的學習情境
傳統的數學學習情境通常是嚴肅的、緊張的,沒有任何情感因素摻雜其中,極易給學生帶來心理壓力,使其變得緊張、無措。不過,實施小學教學生活化則需要先在教學活動中構建一個生活化的學習情境,使其能夠更自由、輕松地參與學習活動。教師在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時,應當注重結合學生的發展特點和所學內容,為學生構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化情境,將學生帶入情境中,開展理論知識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師安排學生在課室的墻壁上粘貼剪切畫、設立書架、放置一些培養學生興趣愛好的書籍、打造生活角、配置飲水機等,也可以組織比賽活動,將集體獲得的獎狀、學生制作的手工藝品等粘貼或懸掛在教室內,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生活化氣息,進而幫助學生有效地開展生活化學習活動。又或者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時,涉及生活中的應用題,教師可以根據應用題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降低本節課的學習難度,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生活情境當中,在教師的幫助下掌握主要的解題方法。
(二)創建生活情境,讓學生更全面地理解和學習
我們都知道,數學知識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其來源于生活且廣泛應用于生活。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數學教師需要創建適宜的生活化情境,便于更客觀、清晰、全面地講解課本知識。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并非苦澀難懂,同時也能夠拓寬教學內容、豐富課堂知識,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例如,教師在介紹“數學運算知識”的過程中,需要引入生活實例,即:小李到超市買了1個作業本、2只鋼筆、1個直尺。1個作業本是10元、1只鋼筆是1元、1個直尺是3元,那么小李此次購物總計費用是多少呢?通過這一實例分析,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數學知識來思考、研究和解答。學生通過引入數學課本中的“混合運算知識”即可算出最終的結果,也就是說,小李此次購物總計費用是15元。盡管這是一個比較簡單的實例,但是能夠更客觀、清晰、形象地描紅日常生活的場景,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更具體化、生動化、形象化,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學習數學知識。當然,通過這一方式的有效引導,不僅能夠使學生拓寬教學內容,同時也能夠使其真正地認識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不斷地引入生活例子,引導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對提高學習效率發揮重要作用。
(三)培養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感受其價值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小學數學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使學生懂得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難題或困惑,這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折射出了小學數學教學的價值及意義。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展示這一個教學觀念,即引導學生更深切,直觀地感受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內在關系,鼓勵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并解決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樂趣和意義,幫助學生更好地參透數學的思想內涵及學習方法。同時,數學教師也需要安排課下作業,引導小組分組討論和研究,例如動物園中的數學問題、買票中的數學問題等,這些都是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督促學生進行思考和研究,從掌握數學理論知識到實踐應用,借助于相關理論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從中真正地展現出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和實際作用,為培養及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做鋪墊。
三、結語
總之,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教師需要緊跟時代步伐,促進教學模式、內容及理念的變革,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使其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對促進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發揮積極作用。另外,教師也要幫助學生利用生活化的實踐應用,進一步驗證自己學習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在生活中注重觀察數學現象、積累數學知識;遇到數學問題能夠進行自主思考,利用所學知識進行解決;逐步提高自身的實踐應用能力,促使理論知識與日常生活相融合,進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注:本文為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課題“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研究”(立項批號:FJJ -KCCJ19-214)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劉景標.探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J].科教文匯,2017 (15).
[2]趙冬寒.探究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J].科技創新導報,2018(9).
(責編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