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溪娟
摘要:對小學生來說,字詞訓練積累是他們進行語文讀、認知語文文化的最為關鍵的一步。只有讓小學生學會字詞訓練和積累方法,才能讓他們感受到語文文化的多姿多彩和博大精深,才能為培養他們的聽、說、讀、寫等語文核心素養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探究趣味化的字詞訓練積累方法已成為教師重要的教研課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字詞訓練積累;教學策略
字詞訓練主要是讓學生從詞義學習中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提升其語文學習素養。而字詞積累主要是讓學生從自我學習人手養成勤積累、蓄積累的好習慣。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從學生的個性出發,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借助于多樣化的方式對小學語文的字詞訓練積累過程進行優化,最大程度地體現字詞訓練積累的趣味性。本文將根據上述思路進行具體分析和研究,相關的教學實例請參照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
一、借助于故事進行字詞訓練積累
在小學階段,對于漢字的學習和認識屬于一年級的課程范疇,但他們對于詞語的解析卻貫穿于整個小學語文教學,并且在學段內,他們認識的字非常多,也有了一定的生活語境理解能力。基于這樣的前提,教師對于字詞訓練積累的教學可以適當地借助故事情境提升教學樂趣。
借助故事教學為學生創設神話情境。中國有著很多的神話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有著不一樣的寓意和文化,如:“盤古開天辟地”、“女媧煉石補天”、“精衛填海”等神話故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基于我國的神話體系進行字詞訓練積累。比如在學習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盤古開天辟地》時,基于故事內容:盤古開天辟地之后才有了蕓蕓眾生,由此引導理解“開天辟地”一詞的含義——比喻有史以來空前的、絕無僅有的大事件。同時,根據《盤古開天辟地》的故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課外讀物中繼續積累其他的神話故事,并通過深入閱讀積累一些薪字新詞新成語。如此,學生就能在豐富多彩的神話故事中保持高漲的學習興趣,繼而認讀和積累更多字詞。
二、借助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實踐教學法是激發學生參與興趣的最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從目前來看,小學生的學習能力雖然不強,但是能夠借助生活認知或常識學習科學理論知識。字詞訓練積累中,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和啟發者,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什么樣的生活元素適合小學生。這樣才能借助生活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比如,教師可以帶著學生進行實踐活動,以這種開發性強、自由度高的教學方式開展字詞訓練積累。在春游中,學生非常自由放松,學習知識的時候也沒有任何壓力,如果教師能在此時滲透詞語知識,必然不會引起他們的心理抗拒。比如在觀賞桃林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解析“桃李”“新桃”等詞的含義;再比如,教師可以通過以字組詞游戲引導學生進行詞語接龍,讓學生記住更多詞語。同時,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通過自主學習方式積累更多的生活實物,比如桌子、椅子、板凳、掃帚、簸箕等,并嘗試認讀和書寫它們,如此,學生就能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和生活學習意識,繼而自主積累更多字詞。
三、導入歌曲情境,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學習詞語
學科融合大背景下,音樂與語文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密,教師常常用音樂內容更好地渲染表現語文內容,不僅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從全新的角度學習語文知識。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課程都是以歌曲的形式進行教學,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走月亮》時,教師可以拓展《彎彎的月亮》《月光下的鳳尾竹》《花好月圓》等歌曲,借助于音樂情境讓學生在歌曲學習中學習到很多的詞語。再例如教學四年級上冊《延安,我把你追尋》時,教師仍可以拓展一些愛國歌曲,比如《我和我的祖國》。在音樂情景中,學生不僅能學習詞語,還能學會以樸實無華的詞語歌頌愛國之情的方法,培養孩子的愛國之情。
同時,教師也可以組織“我是小小創作者”比賽,讓學生針對已知會唱的歌曲的歌詞進行改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會不自覺地回顧和總結自己學過的字詞,甚至可以拓展出很多的新字新詞。
四、借助傳統禮儀尊稱學習中國詞語
字詞是文化的產物,又服務于文化,促進文化的發展,它自身又是文化的一部分。詞語作為世界文化中一顆獨特璀璨的明珠,具有以字形傳達字義的獨特魅力,一撇一捺之間也盡顯文字結構化的美感,不僅能激發學生對字詞之美的感悟,還能讓學生通過字詞了解許許多多的傳統文化知識。可以說,字詞訓練積累也是教師實現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方式。
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有數不勝數的禮儀習俗。小學生的年齡段,正好是學習禮儀最美好的階段,對于小學生的字詞訓練積累,可以借助傳統的文化禮儀優化字詞訓練積累教學過程。
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傳統文化中的敬辭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詞語中的敬辭是對他人(或他人親人)的尊稱,代表敬意,而謙辭則是對自己(或自己親人)的謙稱,代表謙虛,兩者通過完全相關的表達方式,體現了我國傳統儒家文化中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重要思想文化。經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很快就會對這些禮儀性的尊稱詞語銘記于心。同時,教師還可以將傳統禮儀與現代社會禮儀相結合,引導學生從自己的家庭、親戚、朋友人手學習不同的稱謂,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接觸到爸爸、媽媽、爺爺、奶娘、舅舅、叔叔、姑姑、阿姨等一系列的新字新詞,甚至還可以繼續拓展積累。
五、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只有堅持“人本教學”理念,深度貫徹落實生活教學、故事教學、游戲教學、文化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參與活動體驗,才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詞語學習的樂趣并提升學生的字詞訓練積累能力。當然,上述分析只是個人淺見,希望各位小學語文教師能夠基于本文的論述分析,繼續探究小學語文字詞訓練積累策略。
參考文獻:
[1]吳長娥.淺談小學語文教學重視學生詞語積累訓練的方法[J].東西南北(教育),2018 (3).
[2]劉勇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語言訓練詞語的內化分析[J].好家長,2016(8).
[3]王廣名,鄭偉.小學語文字詞訓練積累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華少年,2017 (34).
[4]趙文旭.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字詞的訓練與積累[J].神州,2017(17).
(責編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