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了創新創業教育與化工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通過論述創新創業教育與化工專業教育融合的意義、問題、思路,重點說明了如何將創新創業融入到化工專業教育中,保證了高水平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創新創業;化工專業;人才培養;技術技能
創新創業是為適應當今社會知識經濟時代所要求的新型生產方式。當代大學生是未來勞動力市場的主力軍,特別是高職教育的技術技能人才更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基石,為了進一步提高高職大學生的質量,改變就業的思想,提升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信心。近年來,國家啟動一大批重大科技項目,加大高職教育投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建設質量強國、制造強國和向創新型強國邁進的步伐。
1 創新創業教育在高職化工專業教育的意義與問題
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人才具有靈活、敏捷、創造性的思維;能夠在創新和創業的過程中具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面向社會經濟發展中具有積極上進、開拓進取的綜合素質[1]。
1.1 創新創業教育在高職化工教育中的意義
高職教育中的化工專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緊貼區域、行業企業和個人發展的實際需求;創新創業有利于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市場經濟元素運行效率的提高。所以,在研究和探討高職化工教育過程中,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的背景與內涵,將創新創業教育與高職化工教育深度融合,不僅能夠豐富我國高職教育的教育體系,更能夠將知識融合到創新創業,促進知識型創新創業活動的飛躍發展。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通識教育和專業技能教育普遍存在著“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現象,導致大學生就業競爭力不強。主要表現在本科教育缺少技術技能培訓,而高職教育缺乏基礎理論,所以,在培養的綜合素質人才往往缺乏創新精神、善于發揮自身優勢、善于人際交往的“雙創”型人才。因此要加強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力度,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形成具有時代特色的高等職業教育的格局。
1.2 創新創業教育在化工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為了深入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的通知》要求,推動高職院校全面開展職業教育,提高勞動者素質和職業技能水平,全國高職院校開展各種診改措施,然而我國高職大學生普遍存在著創新精神不夠、創新能力偏低、創業意愿不足、等問題。特別是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中集中體現在以下幾點:(1)高職化工專業的一些創新創業項目定位不準,缺乏篩選機制,創新創業項目不夠實用,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2)缺少真正即具有化工專業實踐創業經歷又具有理論教育的師資力量;(3)沒有體現個性差異的化工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忽視學生的個體情況,降低了學生創新創業的興趣。
1.3 創新創業教育在化工教育中發展的思路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為了更好的實現創新創業與高職化工教育的深度融合,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高職化工專業要從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創新創業教育與化工課程融合,創新創業教育與化工實踐等方面入手,營造濃厚的高職化工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環境氛圍,充分激發和培育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積極的就業意識[2]。
2 創新創業教育在高職化工教育的融合[3-5]
2.1 創新創業教育與化工專業的融合
建立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化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堅持產學研相結合,上下游學科相結合的原則,通過加強基礎理論與實踐應用的一體化教育模式,調整學生學習的知識內容;拓寬與化工專業相關學科的交叉認知;整合教學、實踐和其他優質資源;建立能夠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學科交叉、共建共享、模塊設課、分類培養、教研貫通”的高職化工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具備化工產品研究與開發、生產與管理、創業與經營的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
2.2 創新創業教育與化工課程的融合
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技術技能為特長的素質教育為主線,建立創新創業教育與化工專業教育深度融合的課程體系;構建以“公共素質、技術技能、職業拓展、個性發展”為主體的課程內容;設計了全面培養、全員參與、全程實施素質體系;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素質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化工技術技能人才。按照化工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打破原有的理論教學模式,采用理實一體的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創新創業教育與化工教育深度融合的教學模式。重點強化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訓練。
2.3 創新創業教育與化工實踐的融合
創新創業教育與黃牛實踐的深度融合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面向全體勞動者開展的職業培訓,緊貼區域、行業和個人發展的需求,推動化工專業學歷教育與培訓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既有利于支持和促進就業創業,也有利于提升高等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能力。現代職業教育的宗旨是著力推進技術技能教育,實現教育與產業化、學校與企業、專業與職業崗位、課程教材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化工專業的高等學歷教育素質教育和培訓主要面對的人才培養是生產一線的工藝操作、工藝技術等職業崗位,培養崗位所需知識、技能和素質,具有很強的職業性、實用性和實踐性。化工生產對操作能力與操作規范要求很高,針對實際生產中的開車、停車、故障處理等操控練習的需要,大力發展以真實工廠中工作的場景的學習環境,提供的學習項目與工廠中工作環境相一致。通過聲、光、電等信號替代物料實現產品生產過程的演示[3],模擬生產情境,實現與企業生產情境一致的操作。構建以學生為主體,以“生產任務”為載體,以典型生產工藝為主線,手腦并用、學做合一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模式,實現“教室、實訓室、車間”一體化,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劉艷,閆國棟.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國大學教學,2014(11):35-37.
[2]曹義孫.中國法學教育的主要問題改革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11).
[3]韓麗.淺談校外教師的基本職業素質[J].中國校外教育,2017(8):77-78.
[4]楊桂婷.校企共建生產實訓實習基地研究[J].價值工程,2013(1):90.
[5]王濤.關于實習教學中工廠化模式的探索[J].高教高職研究,2009(33):60-62.
課題:2019年吉林省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課題,課題編號CXCYHZW2019010,創新創業教育與高職化工專業教育融合研究;吉林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課題編號:2018zcy184,高職化工專業的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
作者簡介:葉宛麗(1980-),女,漢族,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化工和炭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