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技能鑒定培訓是提升高職院校學生就業能力和職業轉換能力的有效措施。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職院校職業技能鑒定培訓內容體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從科學設置內容、編寫配套教材、分級分類考核等方面著手,進一步強化鑒定培訓工作機制,確保高職院校職業技能鑒定實施效果。
關鍵詞:高職院校;職業技能鑒定;培訓內容
職業技能鑒定培訓是指按照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和職業要求,針對勞動者具備能從事某種職業工作所必備的專業知識、操作技能和職業操守而進行的教育和訓練。現階段依托高職院校進行職業技能鑒定培訓主要形式:職業(院校)教育(學制3年)、短期培訓(1至3月)、鑒定考核前培訓(3至5天),三種形式培訓內容側重點各不相同、組織實施各有利弊。因此,進一步強化高職院校職業技能鑒定培訓內容體系研究,促進職業技能鑒定工作與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工作有效銜接,具有現實而緊迫的意義。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高職院校職業技能鑒定培訓雖然不斷發展完善,但在培訓內容和考核評價上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培訓內容的針對性還不夠強。對各級受訓人員核心能力生成關注不夠,工作崗位相關知識技能沒有得以充分體現,最需要、最管用、最直接的知識點未完全納入培訓。因教學設計不科學、教學方法運用不合理,設備器材條件不具備等原因,專業基礎理論教學與崗位結合不緊。短期培訓多以基礎科目、傳統方法等內容為主,與以提升專業技能水平為目標的培訓方向不一致[1]。
二是個體培訓的層級性區分不明顯。個體培訓內容沒有完全按照崗位、專業類別和職級層次進行細化和規范,基本素質、專業技能、實操技能培訓上區分不明顯、重點不突出,個體崗位職能的差異化和能力提升的遞進性體現不夠。培訓教材尚未按不同職級層次知識能力素質要求分類編寫,存在“上下一般粗”和“簡單一鍋煮”的現象。
三是培訓內容設置不規范落實不到位。培訓內容與時間不完全對應,同樣的培訓對象不同的班次培訓時間相差較大。有的班次培訓教學內容涉及的面過寬過泛,存在“學不深悟不透”現象,致使難以達到預期的培訓效果。有的班次教學內容偏窄,技術要點、維護保養、實做實操等內容相對缺乏,存在該訓的沒訓到、培訓的已學過。
四是考核方式以能力為導向還不夠突出。各級培訓的考核和成績評定辦法適用性、導向性不強,側重基于知識背記的考評,缺乏核心硬性指標支撐,基于能力的評定方法和標準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以操作方式為主的技能考核成績評定不夠科學,關鍵崗位核心素質考評不夠突出,成績計算方法也不夠簡單明了。
二、具體的對策建議
(一)依據各級培訓目標科學設置培訓內容
分級培訓應把提高操作技能和崗位素質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遵循“層次區分、逐級遞進、內容銜接、突出重點”的原則,根據各層次培訓目標定位,區分不同專業、不同層次、不同崗位的培訓需求,規范完善培訓內容體系。總體按照初級、中級、高級、技師(高級技師)四個鑒定等級對應的崗位需求和成長軌跡,進行內容設置。
1.初級鑒定培訓
按照培養“崗位操作型”人才目標實施培訓。即,以熟悉崗位職責、工作流程、設備操作方法基本要領為核心,能夠完成上崗、值班和設備基本操作任務。培訓內容以崗位職責、職能和上崗基本技能為主,主要包括崗位基本知識模塊、專業基礎模塊、崗位任職模塊。
2.中級鑒定培訓
按照培養“操作技能型”目標要求實施培訓,培訓內容以熟悉專業理論、強化操作技能為主,主要包括本專業基本知識,設備結構、組成、功用、流程、常見故障分析判斷、安全技術規則,設備操作使用與維護保養標準,組織管理常識等。
3.高級鑒定培訓
按照培養“專業能手型”目標要求實施培訓,以具備兩個以上重要崗位精準操作技能為重點,勝任多個崗位操作,熟練掌握本專業理論和操作技能,熟悉本專業系統設備的工作原理,獨立完成較復雜的技術工作,能夠分析常見技術故障,具有較強組織管理能力。
4.技師(高級技師)鑒定培訓
按照培養“技術尖子型”目標要求實施培訓,培訓圍繞“能活用原理、會分析排故、懂設備維修”設置內容,主要包括本系統專業理論、故障分析與排除、設備維修技能、信息技術、新技術新知識等。通過培訓能準確分析排除本專業一般故障,具有本專業系統技術把關能力、故障處置能力、研究創新能力。
(二)按照各級各類培訓需求編寫配套教材
分級培訓教材建設應緊貼各級工作崗位、緊貼不同培訓任務需求,突出專業核心能力培養,完善以實物實做為重點的教材體系,及時調整更新,做到針對性、穩定性、前沿性相統一。
1.分級培訓教材內容銜接配當
針對當前各級培訓層次共用同一種培訓教材帶來的問題,應根據不同崗位層次能力素質要求和標準,開發初級、中級、高級、技師(高級技師)四級培訓教材,分級教材整體在內容寬窄度上逐級拓寬,在內容深淺度上逐級拓深,后一級以前一級為基礎層層銜接遞進。同時,在每一級的培訓教材編寫上,突出關鍵崗位和核心能力的形成,確定教材內容的側重點[2]。
2.分級培訓教材內容組織方式
按照“任務驅動、項目引領”的思路,區分課程類型特點,將設備使用、實驗操作、實例引入、案例分析等作為內容載體,組織編寫配套教材。根據培訓內容特點,可將培訓課程區分為理論型、實踐型和理論實踐型三類。
3.分級培訓教材多種類型搭配
挖掘每部教材的內涵和外延,注重教材體系的完整性、功能互補性。在分級培訓教材建設上,為突出直觀化教學和方便學員自學,與文字教材相配套,可編制配套電視教材、多媒體教材、輔助教材,從而構建以文字教材為主體,輔助教材、電教教材相補充的多類型立體化教材體系。
(三)以崗位核心能力為指向實施分級分類考核
優化鑒定分級培訓內容、實現各級培訓內容的有效銜接,需要建立與不同層次培訓目標相對應、與各級各類培訓對象核心能力要求相一致的教學質量考核評價機制。
1.考核內容
區分不同層次、突出考核重點,加大與崗位相關的知識點、能力點,突出實操技能、專業技能、核心技能考核。
2.考核方式
堅持簡便科學、易于操作考核原則,注重“課終與過程、理論與實踐、筆試與口試”相結合,著力在考能、考活、考用上下功夫,做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學、以考促訓。
3.成績評定
按照突出核心指標、突出關鍵崗位、突出實操課目、操作簡便易行的原則,研究解決考評可信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張思源,李征宇.士官院校開展職業技能鑒定的幾點對策[J].通信士官雜志,2014,(1).
[2]夏芳.以軍事職業教育促進士官職業技能鑒定培訓初探[J].海軍院校教育,2018,(4).
作者簡介:
許倍榜,火箭軍士官學校職業教育中心,講師,研究方向: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