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于人們的生活以及工作都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和作用。而個人理財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在互聯網的影響下做出了改革和調整。而當下《個人理財》課程教學與互聯網相結合的基礎上得到了相當好的效果。本文通過對互聯網提升個人理財課程教學效果進行有效分析,進一步在《個人理財》課程教學中挖掘互聯網資源。
關鍵詞:互聯網;《個人理財》;教學效果
引言
在投資與理財專業中開設了《個人理財》核心課程,該課程主要是為了能夠將學生的理財能力、意識以及理財素養進行提升和加強。該課程的開設不僅僅是將學生個人理財的需求進行滿足,也同時為了能夠給予服務對象提供理財服務的重要環節。在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理財手段和相關工具數量不斷變多,同時人們的理財理念、習慣以及需求等都發生了較大的轉變。《個人理財》主要是將理論和實踐有效聯系的課程,而教學并不能僅僅是依賴于教材,而是與時代發展相結合,讓學生能夠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通過對依托互聯網提升個人理財課程教學效果分析進行研究,能夠有效深度挖掘其中教學資源,提升教學實際效果。
一、互聯網在個人理財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教學效果的提升需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同時還要按照教學內容來將不同的教學資源進行增和應用。在《個人理財》課程教學中依托于互聯網且與學生知識儲備和個性發展特點相結合進行教學,并取得了相對較好的效果。教學內容主要包含了對理財產品的認識、比較、篩選、采買以及借助網絡將不同的理財產品進行銷售;另外還包含了進行量化分析理財規劃,同時還運用不用的網絡軟件將理財相關數據計算清楚;最后是對理財編制規劃相關政策、法規進行明晰和了解,能夠借助互聯網登錄相應的官網有效查詢。
二、互聯網在個人理財課程教學中的作用
(一)與學生行為習慣相契合
當下互聯網技術已經影響到人們社會生活和工作的各個方面,并且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工作方式流程以及學習的方法,網絡甚至已經成為了當下年輕人必不可分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個人理財課程中應用互聯網是與學生的個人行為習慣相符合,并且有效順應了時代發展趨勢,盡可能將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個人理財課程的主動性有效提升,順應了時代發展的特征和趨勢。
(二)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通過運用互聯網進行教學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和質量。互聯網在一定程度上將教學的質量有效提升,將一定時間內將教學內容的數量有效提升,此外還能幫助將教材中存在的內容滯后問題進行改善,將本來不具備的實踐教學條件的內容運用網絡來表現出來,可以將教學條件進行改善;
而且互聯網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將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提升。學生在學習個人理財課程的過程中可以運用互聯網中多種學習資源將自己的眼界和知識儲備不但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變得更加主動和積極,將學生的注意力不斷提升。另外通過網絡技術,可以引導學生將教學中所面臨的問題進行解決,并有效將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僵化現象進行轉變,提升學生學習的成就感,而且也能將課程內容的實踐性和理論性結合程度提升,將學習的獲得感和效能感加強。
(三)將傳統課堂教學方式進行轉變
傳統的個人理財課程的教學主要是依賴于教師講課,而學生在課堂上聽課,這樣的學習模式學生基本上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對于教學效果的實現也有很大的影響。而互聯網的存在能夠將這樣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轉變。教師可以運用互聯網平臺將自己設計的教學步驟和問題進行上傳,讓學生提前知道教師可能會在課堂上涉及到的知識內容。可以設計對知識、技能的認知、探討、揭示、實踐以及總結等環節,可以將學生作為整個課堂的主要部分,并且教師也會成為引導者和助力者,幫助學生能夠實現探究、合作以及自主學習。
此外互聯網的存在還能促使學生掌握將問題解決的方法和手段,并且是學生的未來職業能力和素養提升的重要支撐。通過運用互聯網將個人理財課程進行教學,幫助學生鍛煉出可以從互聯網中搜尋信息和知識的能力和行為習慣,構建出多樣化的求知方式和途徑。
三、依托互聯網提升個人理財課程教學效果主要方式
(一)推動線上線下聯合模式
個人理財課程是將實踐性和理論性相結合的課程,在課堂上僅僅只能夠應用短暫的時間和有限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而且學生也不能及時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轉變為實踐手段。因此通過運用互聯網,學生可以將自己碎片化的時間利用起來并且按照自身的實際需求聯系起來。例如學生可以通過百度文庫、慕課、有道精品課等網絡課程將自身的個人理財只是和水平不斷提升;另外就是可以通過學校已經建成的資源庫,將其中教學資料進行的調動,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中進行自主復習。
(二)重視實踐教學
個人理財課程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具備理財意識、有效維護的自身的財務只有和安全,這也是未來學生進入到職場中的重要能力和水平。教師在進行教學中,并不能完全讓學生投入到真實的理財操作環境中,因此就需要教師構建出合適的、大量的仿真實踐。教師除了應用新的教學案例之外,還需要運用理財實訓軟件,這樣一來能夠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社交+仿真”的教學模式開展理財大賽,讓學生構建出完整的知識體系和理論構架。
參考文獻:
[1]李琳. “互聯網+”背景下《個人理財》課程教學研究[J]. 中外企業家,2016(16):248+250.
[2]羅薇薇,張艷英. 高職《個人理財實務》課程的現狀與對策——基于課程調查報告的分析[J]. 金融理論與教學,2017(03):85-88+103.
[3]趙東雪. 高職個人理財課程教學創新探析[J].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學報,2017,30(03):77-80.
[4]張笑言. 網絡課堂管理工具在《個人理財》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 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7(03):45-47.
[5]康廣. “個人理財實務”課程教學探析[J]. 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0(05):63-65.
[6]陶斐斐. 互聯網金融發展模式與互聯網信托[A]. .2015年信托行業研究報告[C].:,2015:17.
[7]陳佳渲. 《個人理財》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 現代經濟信息,2019(01):463.
作者簡介:
郜佳蕾(1984.07-),女,蒙族,內蒙古烏蘭察布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金融管理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