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良
摘 要: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技術、現代傳媒技術的普及,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對提高課堂效率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數字終端是教師用以運載知識、傳遞教學信息的物質媒介。從學生安全教育實效性出發,通過教師電子白板授課、學校電子大屏宣傳、班主任網絡平臺向家長進行安全知識宣傳、家校聯合教育等方式,促使學生掌握必備的安全知識,提高學生隱患排查、安全逃生與自救的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安全教育;實效
安全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沒有安全,何談健康成長。學校把安全教育看成頭等大事,開會講安全,班主任時刻抓安全,但學生安全事故仍然接連不斷。學校課題組通過問卷調查、座談訪問方式的研究發現,安全教育的有效性不高,學校只重視知識的宣講,缺乏生動活潑的警示教育,導致學生安全知識都知道,但對身邊的安全隱患很難發現,安全事故發生時不知如何急救,導致錯過急救黃金時間。
家長、學生存在僥幸心理,對存在的安全隱患視而不見。
信息化時代的今天,學校將如何開展科學有效的學生安全教育呢?如何將安全教育由注重知識向注重能力轉變?簡言之,就是如何才能提高學生安全教育的實效性?
以數字終端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正迅猛滲透到當今的教育教學領域,特別是電子白板、電子屏、微信、釘釘技術的應用,給我們提高學生安全教育實效性提供了助力。在日常的安全教育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學習的教育模式已成為當下學校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主要方式。經過三年來的探索和實踐,我校形成了安全課教師利用網絡集體備課,共享資源上課,班主任利用各類平臺向家長、學生宣傳安全知識,學校在課間通過電子大屏滾動播放安全教育警示片,通過計算機模擬實驗等形式多方位、多層次地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一、網絡備課、共享資源解決了安全教育教材不足、資源不充分的問題
學校沒有安全教育的統一教材,教師大多數根據《中小學安全教育讀本》寫教案,教師通過電子備課可以把教師從寫教案中解放出來,共享資源把教師從搜集資料中解放出來,讓教師有充分的時間把安全知識內化、深刻理解、熟記在心,并能準確流利地表達,進而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脫稿講授。這樣上課做到心中有數,講練結合。
二、用電子白板授課,解決了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
以往安全教育都是老師喋喋不休地講安全知識、案例,教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昏昏沉沉,一節課下來,老師疲憊不堪,學生一點知識都沒掌握。而在電子白板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創建安全事故情景再現,渲染氣氛,使學生認識到各類安全事故給家庭、社會造成的危害,積極思考如何發現身邊的安全隱患,提高預防安全事故能力,從而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利用多媒體模擬功能把逃生演練做到形象化,把安全知識轉化為安全隱患預防能力,提高學生的逃生與自救能力。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幽默、比喻、夸張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多管齊下落實安全教育
班主任通過釘釘、微信平臺向家長傳播安全知識,增強家長的安全意識,避免因家長、學生麻痹大意引發安全事故,通過“小手拉大手”的安全教育活動,把學生安全教育落到實處。
電動車、摩托車接送學生是學生發生交通事故常見的隱患,對用電動車、摩托車接送學生的家長、學生約談,發現有相當比例的家長認為騎車操點心,交通事故離自己很遠,部分學生也持此觀點。可見家庭安全教育對學生的影響不能忽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影響孩子一生,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有必要加強對家長的安全意識教育。只有學校、家庭雙管齊下,學生安全教育才能落到實處,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安全教育的實效性。
四、學校電子屏滾動播放安全知識,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把安全教育落到實處
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識和應急逃生自救技術,包括必要的安全知識和排查安全隱患意識,危急時刻能按照指示燈、路標逃離的能力,特殊情況下自我急救和求救能力等,是學生安全教育實效性的具體表現。學生安全素養不是幾節安全教育課、幾節主題班會就能提高的,學校除了上好安全教育課、主題班會課,還要充分利用閑余時間,利用電子大屏滾動播放安全警示教育片和逃生技能、自救動畫教育片。學生通過觀看生動的安全教育片,可以認識安全教育的作用,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救能力。
例如,在對中學生進行防溺水教學中,由于教學內容較多,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在講解如何救援落水人時,都匆匆帶過,豈不知對落水人救援是學生防溺水教育的難點。從許多中學生溺水事故案例中,發現學生群死群傷的情況較多,分析其原因就是學生沒掌握如何對落水者救援,錯誤的救援造成群死群傷。學校電子大屏可以滾動播放落水的正確救援方式、急救技能的動畫片,學生在寓教于樂中掌握防溺水知識、救援方法。又如在講用電動車、摩托車接送學生的危害時,學校電子大屏播放摩托車、電動車交通事故警示片,讓學生認識到電動車、摩托車接送的危害。班主任可通過網絡平臺把電動車、摩托車交通事故教育片發給家長,幫助家長克服僥幸心理,嚴格遵守交通規則,杜絕此類交通安全事故的發生。
注:本文系2019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提高學生安全素養教育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9]GHB1225)最終研究成果。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