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悅 蘇洪 何志偉 汪泉
摘 要
作為互聯網高速發展下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慕課以其自主性、靈活性、共享性等優勢逐漸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本文通過對《炸藥化學與制造》課程的現狀和問題進行分析,探討慕課在該門課程中的應用模式和效果,以期提高教學質量、推進傳統教學方法改革。
關鍵詞
慕課;炸藥化學與制造;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2.4;G434? ? ? ? ? ?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10 . 02
0 前言
慕課(MOOC),大規模的開放在線課程簡稱,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它是一種將互聯網與教育相結合的產物[1]。"M"代表Massive(大規模),與只有幾十個或幾百個學生的傳統課程不同,一門慕課課程少則上萬人,最多達16萬人;"O"代表Open(開放),以興趣為導向,凡是對該課程有興趣的人,不論身處何地,都可以隨時通過一個郵箱注冊參與學習;第三個字母"O"代表Online(在線),意思就是在網上就可以進行學習,無需長途奔波,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C"代表Course,即課程的意思。雖然2008年,MOOC 這個術語才由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大學與國家人文教育技術應用研究院聯合提出,但是它卻有著一個不短的發展演化歷程。1962年,美國學者 Douglas Engelbart 提出來一項題為《增進人類智慧:斯坦福研究院的一個概念框架》研究計劃,在該研究計劃中Douglas Engelbart提出了將計算機作為一種增進智慧的協作工具來加以應用的可能性。也正是在此研究計劃中,Engelbart 提倡個人計算機的廣泛傳播,并解釋了如何將個人計算機與"互聯的計算機網絡"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一種大規模的、世界性的信息分享的途徑[2]。2011年秋,來自世界各地的16萬人注冊了斯坦福大學Sebastian Thrun與Peter Norvig聯合開設的一門《人工智能導論》的免費課程,這一年對于慕課來說,有著里程碑式的推動作用。而慕課在中國同樣有著廣泛地應用,在Coursera上注冊的中國用戶由2013年的有13萬人增至2014年的65萬人,增幅遠超其他國家。目前,我國上線慕課數量已達5000門,學習人數突破7000萬人次,參與開課的學校數量、慕課總量、學習人數均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我國已成為世界慕課大國[3]。
1 存在的問題
《炸藥化學與制造》課程是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專業學生的一門專業核心課。涉及常用單質炸藥的主要合成化學反應、爆炸性能特征,以及軍用混合炸藥和民用混合炸藥的基本概念、基本組分、配方設計、工藝設計、產品性能分析等內容;其中課內實驗著重培養學生實驗室設計制備炸藥的能力,所以該門課程在整個專業課教學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目前該門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以下不足之處:
1.1 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學手法單一,教師往往按照既定的授課計劃進行教學工作,而且著重概念原理的教授[5]。這樣一來,教師僅僅是知識的輸出者,學生是被動接收者,低互動的模式忽略了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探索知識的機會和熱情。因此,學生的參與度低、學起來覺得枯燥乏味。課后缺少有效地練習、鞏固,因此,學生對課程重難點的掌握程度偏低。
1.2 考核結果片面化
目前高校大多采用卷面成績與平時成績按比例相加和的方式作為學生的課程總分。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考核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能力,但這些知識點更偏向于基礎理論的考核,強記的成分較多,并不能很好地檢驗學生實際的操作技能與靈活的應用思維。所以我們希望通過向該課程引入慕課,利用其多變的形式和豐富的資源對現有考核方式加以改革,以更全面地對學生的知識體系進行評價。
1.3 課內實驗參與度不夠
該門課程的課內實驗,一般由教師在理論課的基礎上再著重強調特定實驗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步驟,講解和演示相結合[6]。然后學生被劃分成不同的小組協作完成實驗,期間指導教師會針對突出問題加以指導。但由于學生基數大,無法做到每個學生都能夠從頭到尾完成整個實驗流程,如果學生對實驗重視程度不夠、對理論知識沒有很好地掌握,加之教師不能對其一對一進行指導,那么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一些不規范操作就不能及時得到糾正,實驗效果不能有效地發揮。
2 慕課在《炸藥化學與制造》教學中的實踐
《炸藥化學與制造》教學的課程實踐將采用線上慕課與線下課堂輔導答疑組合的方式進行。由于慕課學習的靈活性、碎片化、廣泛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完成規定學習進度,在此過程中學生捕捉知識要點、掌握學習技巧的能力以及自律性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2.1 慕課線上視頻的制作與利用
不同于傳統教學完全依賴課本以及紙質作業,引入慕課的目的在于豐富教學內容和方式,呈現更加多元化的教學設計如PPT、動畫、視頻、動態流程圖、實驗效果等,以此對學生進行感官刺激,增加他們自主學習的興趣[7]。慕課的重中之重就是學習視頻的制作,在錄制視頻之前,需要課題組所有教師一起商討,對所講授的內容加以精煉、分類,不僅要有知識點的全面性還要保證重難點的精確性。目前我們課題組已完成《炸藥化學與制造》課程的視頻錄制工作,每個視頻力求短小簡練,時間長度在控制在10分鐘左右。視頻中既有教師的講解,又有相應內容的文字圖表展示,類似于課堂上的幻燈片,但要比傳統的幻燈片更生動、出現方式也更隨機,不會讓學生有不停翻閱幻燈片的沉悶感。同時視頻中還會穿插部分知識點的小測試。上課前把慕課視頻共享給學生,讓其首先進行自主學習,注明在自學中遇到的問題。然后教師根據后臺數據了解學生在每一部分的學習時長統計以及問題反饋,并將這些重難點拿到線下課堂上進行講解討論,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學效率。同時還可以在平臺上進行隨堂測試和課后作業布置,且測試結果能隨即呈現公布。
2.2 線上虛擬實驗室
針對課內實驗,教師將規范化的操作步驟錄制成視頻并在重要環節設置循環播放模式,或插入問題,以提高學生對實驗的熟悉度。然后設置虛擬實驗室,采用3D動態模擬的方式,讓學生先在網上從頭到尾單獨完成虛擬實驗,并從中發現問題以便現場實驗時能快速進入狀態,并著重加強某些實驗環節的操作。
2.3 慕課教學下的考核體系
上面我們提到傳統的考核方式片面化,不能很好地反映學生對該門課程的真實掌握程度。慕課在課程中的應用,為教學方式帶來了巨大的變革,更加全面準確的考核方式也隨之而來。學生的出勤率不僅包括課堂的出席情況,還包括線上平臺的電子簽到,兩者共同構成考勤評價體系;作業完成度也包括紙質作業和線上在線問答兩部分;考試成績同樣由期末考試和網上測評組成。每個環節的分值按照比例計算后相加得到最后總分,即為學生該門課程的最終得分,最后獲得相應績點。因為從開課到結課,每個環節都有分數且貫穿整個學習過程,這樣就可避免學生考試前“臨時抱佛腳”強記的現象,同時也督促學生養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好習慣。
3 結語
綜上所述,慕課作為一種新型在線教學模式應用于《炸藥化學與制造》的教學中,通過簡練全面的短視頻,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能力、加強師生互動、實現資源共享、提升教學效果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且此次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延遲開學期間,為減少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實現“停課不離崗、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工作目標,全國上下都在組織線上教學,慕課作為其中一員,有效地解決了學生因疫情無法正常到校上課的問題。
后期,有望通過慕課在《炸藥化學與制造》課程中的實踐,不斷總結經驗,尋找更多與傳統教學的結合模式,充分發揮各自的優點來達到深化教學改革,培養與社會需求接軌的復合型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沙吉慶,趙加蕙.慕課時代大學英語學習中的自主學習理論探究[J].科技視界, 2018, 256(34):178-180.
[2]尹曉鈞,毛欣茹.淺談慕課對高校傳統課堂教學的影響[J].課程教育研究,2018(18):15-17.
[3]趙珩君,夏蘭,衡若愚.基于慕課的協同教學模式改革探索[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8):129-131.
[4]吳杰.高校體育課程改革中陽光體育運動俱樂部模式教學的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8(24):1.
[5]徐云川.慕課在《zigbee技術與應用》課程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 科技視界,2019(14):139-140.
[6]楊鳳,趙美蓮,王春霞,等.基于慕課平臺與化學實驗平臺的研究性實驗教學改革[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9,17(4):136-138.
[7]廖小平.《網絡信息安全技術》課程慕課教學實踐與思考[J].科技視界,2018,241(19):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