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洪霞
【內容摘要】作為校園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班級是學生生活和學習的集體。只有有序推進班級管理工作,才能保證學生學習、教育活動的順利展開。初中生處于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形成階段,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可采取科學的激勵機制,以培養學生集體意識,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為學生創造積極進取的學習氛圍。
【關鍵詞】初中 班級管理 激勵制度
在初中的班級管理工作中,因班主匪管理方式不同,也使班級管理工作呈現出各不相同的特點:有的比較嚴厲、有的趨于民主、有的致力于構建班級融洽、和諧的氛圍。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更加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就是“生本”理念,即尊重和重視學生的感受,在班級管理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全面提升學生素質中,推進班級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在此前提下,就不得不提到激勵機制,以鼓勵的方式和激勵的措施,為學生構建良好的班級氛圍,不僅使學生在集體生活中具有自律、自我約束意識,更將有助于其個性化發展,發揮其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以構建奮進、正能量的班集體。
一、班級管理中的原則
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工作的引導者,在制定班級管理政策中,對激勵機制應遵循:與學生認知和心理發展水平相一致原則,即深入學生,能夠了解其在中學學習中,校園生活中的需求,進以激活學生積極行動的需求,使其在得到相應的理解、鼓勵中,具有追求進步的意識;學生的主體性原則,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成為班級管理中的主人,能夠積極參與班級活動,為班級建設出謀劃策;差異性原則,即在實施班級激勵管理中,一方面要激發所有學生的積極進取意識,另一方面也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方式;系統性原則,即不能片面的以學習成績劃分學生在班級中的位置,更是注重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能力的協調發展;及時|生原則,在實施激勵過程中,要做到及時有效,既不會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又能夠恰當科學的起到促進作用;公平性原則,使激勵機制面向學生全體,對學生一視同仁,讓學生在班級這個小集體的學習、生活中,感受到正能量,感受到被平等對待。
二、班級管理中的有效措施
1.幫學生建立清晰的目標
激勵機制可運用于對學生學習鼓勵方面。在以往的教學中,班主任為了維持班級中的良好秩序,常較為嚴肅,為了建立與學生亦師亦友的關系,能夠使自身融入到學生當中去,就要求班主任應建立和藹可親的形象,使學生遇到學習和校園生活中的問題時,愿意與班主任傾訴。在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目標激勵中,需要師生具有融洽、和諧的良好關系。例如: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應建立本學習的學習目標,與上一階段相較,自己要進步多少,有具有明確的目標,才使其具有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建立班干部的具體工作目標,使其在于教師共同推進班級管理工作中明晰職責所在。所有目標都應建立在短期、中長期基礎上,進以評估實施情況,適當的對目標進行有效調整,使學生能夠在不斷進步中,具有喜悅感、獲得感。
2.采取活動激勵的方式
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的不平衡發展階段,伴隨身體的快速發育,其心理尚未成熟,對未來社會的認知也比較有限。為了幫助學生一起勾畫未來藍圖,教師可在班級活動中推進激勵機制。例如:召開不同主體的活動,在引發學生探討的同時,幫助其樹立理想、暢想未來,并因此應當做出怎樣的努力。在“未來的我是這樣的……”班級活動中,教師可先讓大家觀看關于多種職業的微視頻,作為激趣導入。然后讓大家說說自己的理想職業是什么,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現在應該做怎樣的努力,教師可鼓勵學生踴躍分享、敞開心扉,也要引導學生關于對具體職業相對全面的認知。在寒暑假中,還可以對學生布置集體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積累生活體驗中,充分發揮自我特長,在感受集體力量的同時具有協作精神,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3.更多元化的評價激勵
相較以成績定位學生能力高低的評價體系,在進行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應當建立全面、多元的評價方式,在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同時,對其學習、行為、態度等進行積極地引導和激勵。例如:對學生的評價手冊中,除了學習態度、學習成績,還應當注重對其紀律、勞動、思想品德方面的評價。對于評價話語也不要以流露批評、斥責的意味。青春期的學生更需要關愛和引導,一味地指責反而易于使其形成叛逆和抵觸心。此外,班主任也要秉持公平、公正的激勵評價態度,對于學習能力弱,但是在集體中友愛同學、關心他們的學生,也要看到其身上的優點,應鼓勵其保持優秀的品格,并給予其他使其更優秀的努力方向。
結語
總之,教師應注重恰當實施激勵機制,給予學生更多的展示和自我發展空間,使學生在集體生活中建立其自信心、協作意識,更有助于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培養中,在有效推進班級管理工作中,形成班級積極的學習和友愛的生活氛圍。
【參考文獻】
[1]馮幫、朱弟珍.關于教育激勵扭曲的思考——從紅校服和綠領巾談起[J].基礎教育,2013(3).
[2]張雪蓮,淺談新的教育理念下的中小學班級管理[J].陜西教育·理論,2006(9).
(作者單位:甘肅省永登縣連鋁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