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姍姍



摘 要
通過分析高職高專院校藥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種運用思維導圖輔助教師備課、授課以及學生聽課、復習、自學的教學方法,用以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
思維導圖;高職高專院校;藥理學
中圖分類號: R-4;G712?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10 . 52
藥理學是一門連接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藥學之間的橋梁學科,主要研究藥物與機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作用規律。學好藥理學能夠為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學生今后從事藥品生產、藥品銷售、零售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藥理學也是執業藥師考試的重點科目。但是藥理學課程體系復雜、涉及藥物種類眾多、各類藥物作用機制晦澀難懂、專業詞匯生僻難記,往往需要學生具有扎實的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學等相關知識并付諸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將該學科融會貫通,但高職高專院校的同學基礎相對較差,在校時間短,課程安排時間少,學習過程中經常遇到很多困難。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一般按照教材的順序逐個篇章進行講解,且為了將每一章節內容闡述清楚,會首先對所涉及疾病的發病機制進行講解,再對不同作用機制的各類代表藥物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不良反應進行講解,這種教學模式雖然便于學生理解,但是卻將知識點拆解的過于碎片化,忽略了知識體系的構建,學生在一個章節的學習結束之后,往往只能掌握一些零碎的知識點,而無法系統的理解這一章節的知識體系,更別說對整本書的內容有一個系統地掌握,一個學期下來,學生可能會記得很多藥名和藥理學中專業名詞,但卻不能準確地將它們聯系在一起,經常出現“以此藥之名冠彼藥之作用”的“烏龍事件”,學生并沒有真正的掌握好這門課程。目前關于藥理學教學改革大多側重在增加與多媒體技術合用,更加生動、直觀,這固然能增大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仍然忽略了對課程整體性的關注[1-2]。
思維導圖的發明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發明者是被稱為“世界記憶之父”的托尼巴贊,其被認為是一種包含了全腦概念的新的思維模式,廣受關注。人類思考的主要方式為放射性思考,在這種思維模式里,人的感覺、想法或記憶會通過圖像、文字、氣味等方式進入大腦,并成為一個中心,繼續發散出成千上萬的新的關節點,呈現出一種放射狀的信息網絡結構,這就是我們的記憶,我們所擁有的個人數據庫[5-8]。思維導圖正是根據人腦的思維特點開發的一種形象化、可視化的思維工具,同樣由一個核心主題出發,與多個相關次主題建立聯系,向外發散,同時每個次主題再作為一個新的知識點向外發散,構成“樹狀”知識網絡。而且,由于思維導圖在使用的過程中借助了文字、圖形、線條、顏色等元素的幫助,使其在處理抽象的邏輯思維的同時運用具象的形象思維,兼顧使用人體的左腦和右腦,更加符合我們大腦處理事物的模式,極大地激發了大腦的潛能,提高了大腦的工作效率[3-4]。
近年來,思維導圖也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教育教學當中來,尤其對于像藥理學這樣知識量龐大,作用機制復雜的科目更加適合使用思維導圖。合理有效的使用思維導圖無論對教師的備課、授課還是對于學生的聽課、復習都能帶來巨大的幫助,下面分別從教師和學生這兩個角度進行的闡述。
1 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備好、講好藥理課
1.1 思維導圖對教師備課的幫助
教師備課是否充分、是否脈絡分明對于課堂教學的質量十分重要。傳統的備課中模式中,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往往將重點放在知識點的準備上,但是隨著現代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數據庫越來越豐富,各種線上課程如微課、慕課也層出不窮,學生不單單通過課堂這一個渠道來獲取知識,所以對于教師而言更應該做的是幫助學生從更加微觀的角度辨析知識點之間的異同以及從更加宏觀的角度為學生搭建一個章節或一門課程的知識框架。所以思維導圖就是教師備課過程中一個非常直接有效的工具,一方面教師自己制作思維導圖過程即為一個整理知點、查漏補缺、梳理教學思路的過程;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利用思維導圖這一工具,以教學內容為載體向學生傳授學習知識,處理問題的方法[5]。
1.2 思維導圖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除了備課外,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思維導圖同樣可以貫穿其中,除了筆者剛提到其可以巧妙的轉化教學思路,幫助學生深入辨析、歸納知識點,理解課程以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運用思維導圖可以增加課程的趣味性、提高學生注意力。
目前越來越多的調查研究顯示,大學生的聽課效率往往不高,一方面可能來自學生的興趣、作息、網絡、學習壓力等因素,另一方面則可能由于課程過于枯燥或難度過大。藥理學這門課程包含龐大的藥物類別、復雜的作用機制,是一門難度較高的課程,課堂上學生一旦錯過某個知識點,便可能跟不上老師的講課思路,再加上現在的大學老師往往采用ppt教學,一頁一頁地翻過后學生無法回看之前內容,聽過后的知識點也可能會很快忘記,課堂效率低[6]。
筆者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調查傳統教學模式下浙江醫藥高等專科學校D18藥品經營1~5班100名同學的聽課情況,結果顯示僅有10%的學生能夠完全理解課堂的內容,有84%的同學能夠達到部分理解,還有6%的同學基本不能理解上課內容(如圖1)。進一步對未能完全理解上課內容的84名同學調查發現,其中43%的學生認為《藥理學》課程內容較難、知識點太多,學習起來較困難,27%的學生跟不上老師的教學思路,19%的學生對《藥理學》的興趣不高,還有11%的學生由于熬夜、未吃早飯等原因影響了課程的聽課效果(如圖2)。由此看來對于高職高專的學生而言傳統的教學方法下,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較低,主要原因在于學生興趣不高、課程太難以及跟不上老師的教學思路,所以對于教師而言應該從這幾個方面著手來尋找新的教學方法。根據思維導圖的特點以及在其企業和其他學科的教學中的應用情況來看,筆者認為將思維導圖貫穿到藥理學的教學中同樣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具體推薦方法如下。
教師在課程開始前幾分鐘以思維導圖的方式提綱挈領點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和授課流程,將核心知識點和分散的知識點按照其內在關系串聯成一條更為清晰的“知識線”(以解熱鎮痛抗炎藥章節為例,繪制如圖3),并以板書的形式寫下來,正式上課時再將各個知識點逐一豐富和完善。這樣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始終明確課程的進度和重難點,即用一張思維導圖引領學生,不但可以讓學生有側重點的去聽課,還可以更大程度的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除此之外,思維導圖也是做課堂小結的一個十分便捷有效的工具,大學課堂教學一般進程較快,學生在一節課45分鐘的時間內可能會學到一整個系統的藥物,所以課堂小結是十分必要和有用的,傳統的課堂小結單單的將知識點進行回顧,即便學生當下能夠記得住,也很難保持長期記憶,如果改用思維導圖的方法,則更加清晰、直觀,便于學生記憶和查漏補缺,而且思維導圖以圖像的方式呈現,學生記憶起來更加快捷、牢固,同樣以解熱鎮痛抗炎藥這一章節為例繪制成圖4。
2 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復習、自學好藥理課
藥理學內容較廣,知識較多,僅靠課堂學習是不夠的,需要學生在課下進行復習、整理、歸納和自學。藥理學中有一種經典的學習方法稱為“縱橫比較”學習法,其中“縱向比較”旨在尋找整本書中不同的章節中的藥物是否對某一類的疾病均具有治療作用,并比較其異同點;“橫向比較”法旨在比較同一章節的藥物之間或作用機制相近的藥物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往往用在比較一個章節中代表藥物和非代表藥物[7]。“縱橫學習法”能夠很好地將各章節內的知識點以及不同章節之間的知識點進行對比,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但是很多學生在應用該方法的過程中往往存在困難和盲區,使其對異同點的整理過于分散,而未形成體系,不僅沒有很好地發揮“縱橫比較”學習法的優勢之處,反而會給學生增添新的記憶負擔,導致事倍功半。如果將思維導圖和“縱橫”學習法聯合在一起應用,將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科學的記憶方法整合在一起,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
2.1 思維導圖結合“縱向比較法”記憶具有相似藥理作用的不同種類藥物
采用“縱向比較法”比較鎮痛藥物時,以科學出版社《藥理學》教材為例,第二章外周神經系統藥物,第九章鎮痛藥,第十章解熱鎮痛抗炎藥中都涉及具有鎮痛作用的藥物,但其鎮痛的機制和臨床應用各不相同,可制成如圖5的思維導圖,將具有不同鎮痛機制的藥物的分類、作用機制、臨床應用、不良反應統一進行對比記憶,更加清晰直觀且易于理解和辨析。
2.2 思維導圖結合“橫向比較法”學習一個章節的藥物
前文中提到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方法為同學講述一個章節的藥物,同樣學生也可以同類似的方法進行復習和自學。“橫向比較法”就是如此,將代表藥物和非代表藥物的區別和聯系一起記憶,直觀、簡單、清晰、符合大腦的認知規律,可以加快對一個章節的內容進行整體把握,同樣以解熱鎮痛抗炎藥這一章節為例,在此章節中代表藥物為明星藥物阿司匹林,對阿司匹林的作用機制、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和不良反應詳細介紹后,本章節的其他藥物如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均可通過與阿司匹林進行比較來歸納學習,舉例同圖4。如果學生能夠把每一章節的內容都整理成一張思維導圖,一個學期下來便會積累成一本思維導圖集,把厚厚的一本藥理教材提煉成一份思維導圖集,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此外,學生如果能很好地掌握思維導圖的學習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復習和自學的效率,同時也可以很好地鍛煉邏輯思維,縱覽全局、提綱挈領,建立完整的知識框架和知識聯系。而且,經常使用思維導圖也能夠很好的訓練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以問題為中心的探究能力,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8]。
3 討論與展望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校、教師選擇采用慕課、微課的等線上教學課堂教學“減負”,以期望使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發揮最大的效果,這的確是網絡不斷發展給教育帶來的便利,但是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筆者查閱文獻咨詢過身邊一些使用過慕課教學模式的學生和老師,得出了一些觀點。例如有老師反映不知道怎么能將線上線下課程上好,線下課程經常變成了習題課、答疑課;而大多數的學生則反映知識點聽了很多,卻還是沒學好這門課。分析其中原因可能在于這種輔助課堂教學的線上課程往往以知識點為“教學單位”,將本來存在內在聯系的知識體系拆分的過于零散,系統性較差,學生不但記憶困難,且很難融會貫通、實際運用。尤其對于高職高專的學生而言,其自學能力相對較差,學生自己無法找到知識點之間的相互關聯。這時將思維導圖輔助其中,就會有很好的效果,學生通過慕課學懂知識點,再通過課堂教學在老師的帶領下,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把這些零散的知識點辨析、整合起來,形成完整知識體系,學生學習起來更加清晰流暢、教師的線下教學也更加言之有物。所以,思維導圖是線上課程一個很好的“助燃劑”[9-10]。
目前,隨著制作思維導圖的軟件種類不斷增加,且使用越來簡單、便捷。常見的思維導圖軟件有Xmind、Mind Node、Free Mind、Mind Map、MindManage等,使用者可以按照選自己的喜好、使用習慣、軟件是否付費來選取最適合自己的軟件,筆者在本文中所使用的為Xmind,這個軟件操作界面簡潔、且使用符合中國人習慣,推薦使用。
思維導圖是一種科學、有效的思維工具,合理的運用思維導圖可以有效地輔助教師的課堂教學,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筆者相信線上課程結合線下思維導圖學習法會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崔廣智,鐘佩茹,何新,et al.藥理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 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0,18(2):324-326.
[2]張曉燕,沈祥春,梁妍,et al.基于新時代人才培養下藥理學教學的思考[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4).
[3]鐘介石,龍熙翠,于建云,et al.思維導圖提高醫學課程學習效率的研究[J].重慶醫學,2016,45(25):3582-3583.
[4]閆守軒.思維導圖:優化課堂教學的新路徑[J].教育科學,2016,32(3):24-28.
[5]曹杰,阿衣夏木·夏衣提.在藥理學教學過程中的課堂備課體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7):45-45.
[6]崔爽,溫恒福.大學生課堂效率低下的原因及改進策略[J].現代教育管理,2014(9):100-103.
[7]白莉,王琳琳,栗俞程.“縱橫對比”在藥理學教學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2(7):86-87.
[8]張蓉,胡世頡,張峰,等.如何在藥理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4,14(27):5349-5351.
[9]楊麗珠.思維導圖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4):33-35.2014(9):100-103.
陸姍姍,趙玉榮,何立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藥劑學”課程中的應用[J].江蘇科技信息,2017(33):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