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促進了經濟的飛速發展,但是經濟的發展卻給農村的進一步發展造成了雙面影響。城市化進程中應該盡早改善完成農民的社保問題,并且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幫助農民們提早解決步入城市生活的基本保障問題。城市化進程中的社會保障中,國家可以制定能夠深化土地變革的制度,改善社會的基本保障制度和體系,對農民的土地盡快實施確權,研究制定完善的農民社會基本保障對策,為城市化進程中的社會保障的順利開展提供基本的保障。
關鍵詞:城市化進程;農村;社保;解決對策
伴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也在不斷提速。然而,我國城市化發展進程中,農村的社會保障問題的嚴重性不斷在升級。文章特別在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基礎上,對我國農村的社會保障問題展開了探索研究,通過實踐證明,農民的權力和利益在不斷受到侵蝕,基本的生活和成長權益也經歷了嚴峻的磨煉,所以文章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一些相應的解決對策,希望可以對城市化進程農村社會保障問題的解決提供有力的輔助作用。
一、城市化進程中社會保障問題研究的緣由
伴著我國近幾年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速,涌現出大量的問題亟待解決。首先,土地政策出臺后大量的農民逐漸走入城市生活,農民們成了在城市生活的擁有農村戶口的人從事的工作卻與農業毫無關系,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農民工”,他們在城市生活需要面對與城市工作者同等的意外傷害、醫療保險、社會保障等諸多問題,因為特殊的身份卻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他們不能及時享受城市化的社會保障,導致他們在城市中的基本生活得不到合理有效的保障,使農民離開土地后進入城市中生活的安全感完全喪失,很多農民對進入城市生活產生了強烈的抵觸情緒;其次,很多的農民土地被征收后,身份上實現了農轉非,但是卻沒能享受到農轉非的社會保障待遇,他們的生活和工作都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中主要包括下崗員工、失業人員、半失業狀態人員、無業人員、退休保證金較低人員等,他們的基本生活艱難而充滿了意外風險,還沒有足夠抵抗風險來臨的能力。作為城市化進程中的弱勢群體,他們在社會經濟、生活、工作各個不同領域都不占優勢,嚴重缺乏改變基本生活狀態的能力?,F在已經實行的社會保障并沒有完全滿足他們所有人員的生活基本需求,所以種種問題不但關系到社會保障問題,還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二、城市化進程中的社會保障問題的現實狀況
城市化進程的推進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到特定時期的必然趨勢,是我國現代化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標志,是走向現代化的必經道路。城市化進程的發展規律,明確向我們表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農民向非農轉變的速度、農村人口轉成城市居民的速度決定了我國城市化的基本水平。農村勞動力不但要向城市大量輸出,還可能出現頻繁改變居住地點和工作地點變更的現象,然而當前的社會保障體系對農民工和家屬的流動遷徙無法及時提供有效的保障。眾多的農民工都處在沒有社會保障之列,他們在城市中生活的基本條件得不到滿足和保障。
我國目前全面推行城市化的進程,就需要明確地認識到,我國二元化社會的實際條件,城市化進程的推行絕對不能夠避開農村和農民的生活工作問題。在城市化進程中確保失地農民的就業和社會保障問題是政府實施城市化進程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三、城市化進程下農村社會保障存在的問題
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城市化進程下的農村社會保障必然存在著許多的客觀問題。隨之城市化進程的逐漸加快,市場經濟給農村的發展提供了機會并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的社會保障方式的缺陷漸漸凸顯出來,尤其體現在下面兩點。
(一)農村土地被征收以后,針對農民補償問題的制度體系的改善完備。按照相應的法律法規,把個人的土地交給集體進行統一的籌劃和安排,并給予被征地農戶們合理的補償賠付。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針對農村中集體和個人來說,大量的土地被國家征用,在原有的經濟環境因素的影響下征地體系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未完全實現應有的成效。所以面對目前農村正在實行的土地征收補償制度,在法律法規和相關制度體系上呈現出來的缺陷也日漸清晰。
(二)農村農戶的基本生活和社保體系存在缺陷。農村社保體系著重解決的是年世已高沒有勞動能力的老年人依照法律法規施行的經濟方面、物質方面、生活方面等不同層面的幫補。然而,我國當前的農村基本社保體系仍然存在缺陷,許多基層政府對農戶們的基本生活、從業、經濟收入以及社保問題并未及時定制合理有效的籌劃安置工作計劃,從而致使就業崗位稀缺、社保未繳納、農戶沒有土地進行勞作等。目前國家部門也在各個地方推行了養老保險制度,但絕大多數是城鎮職工的基本養老保險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這些制度在經濟較為落后的中西部地區還沒有全面開展,對于一些欠發達的中部和西部地區,城市和鄉鎮從業人員的基本養老險和農村社保基本還存在空白。
四、城市化進程下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的解決對策
城市化進程中,就如何解決農民基本的社會保障問題,文章著重闡述了以下兩點。
(一)土地賠償制度的完善對策。土地是農民的安身立命之本,是農民能夠正常生活的最基本保障。根據我國征地的現狀,地方政府需要對農村土地展開實時產權確認的工作,把農村土地的產權確定作為實現目標,制定并完善土地產權的確認流轉體系,明文確定農村土地的權利,把土地的產權工作上升到法律法規方面進行開展。所以國家需要建立合理、有效、規范的土地承包制度,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規定和體系,使新型的土地賠付補償制度化??傊?,要從嚴確保國家的基礎建設順利開展,最終保證農民合法收益的獲取;在科學正常發展的基礎上,實現農民正常收益和國家發展建設的同步前行。另外還需要加快土地法制化體制的建設。在現有法律法規制度下,通過對市場經濟下土地征收農民安置制度的健全完善,合理地提高對農村征地的賠付補償標準并建立有效的利益補償體系。通過研究和解決土地補償費管理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將土地補償費管理常態化、規范化和制度化。
(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完善對策。我國當前的基本社會保障制度還需要健全和完善,所以要全方位思考各個地方的不同差異。第一,對農民的養老保險展開不同的分層對年事已高或失去勞動能力沒有基本生活來源等生活窘迫的人,需要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的基本標準必須綜合形形色色的影響因素,從而保障農民基本生活能夠充分滿足。譬如,把各個地方農民的平均經濟來源和基本生活保障當作參照物,經過各個地方鎮政府、居民委員會、社會等多方面組織機構的分析探討,通過不同來源的捐助資金幫補生活困窘的農民維系家人的基本生活等。第二,依照各個地方的具體情形和不對等的養老保險制度,實行把被保險對象展開分類。在這個制度的實施基礎上還需要完善的體系、多層次的農民醫療保障制度,從而形成在政府機關帶領下展開集體扶持、企業和慈善機構捐助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由國家、社會和個人全方位的投入和對風險發生后的分擔體制,展開閉環運行以及具有規范性的監管,保障農民的權益能夠得到實現,最終使城市化的發展全速前進。
五、結語
綜上可見,城市化進程的飛速前行,是每個國家或者地區經濟發展過程中都不可逾越的鴻溝。在城市化進程中,農村社會保障問題的解決不容忽視,伴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變革,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健全完善已經成為了我國農村經濟持續發展和農村社會能夠穩健發展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當前我國農村社會保障的制度與城市化的大力發展出現了嚴重的差異,這將造成城市化進程中的主要障礙,所以面對日漸出現的問題,需要加快建立健全與城市化發展水平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吻合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為城市化的飛速發展提供堅實的后盾,從而為農村的經濟建設和農村社會的長久持續發展打造良好的氛圍。
參考文獻:
[1]鄭蘭先.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社會保障問題研究[J].學習與實踐.2016(09):14-15.
[2]仇曉潔,王箐.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研究[J].武漢金融.2016(01):17-18.
[3]張睿海.城鄉融合視野下構建我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法律規制[J].農業經濟,2019(12):54-56.
[4]張姍姍,吳春梅.民族貧困地區農村社會保障濟貧效應的實證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19,47(19):25-28.
[5]唐建明.關于加強土地補償費管理的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19(36):4-5.
作者簡介:
李白(1980.3-),男,滿族,廣西南寧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企業管理、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