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敏霞
摘??要:小學德育目的是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升。目前,傳統的德育課堂教學仍舊是當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主要內容。如何對小學生德育課堂教學進行科學評價,進而使我們的小學德育教師有效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是小學德育工作者考慮的課題。筆者結合所在地區的小學德育現狀,提出評價小學德育的評價方法。
關鍵詞:小學德育;科學評價;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08-0160-01
小學生處于成長的一個階段,其受教育水平如何對今后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十分關鍵。在目前進行的小學生德育教育活動中,如何通過科學的評價來有效指導和提高教學活動,對于小學生教育與管理工作者提出了許多的挑戰。伴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變化,對小學生德育教育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我們的教育評價方法也必須緊隨時代的發展而做出相應的調整。本文從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目的三個方面,探討對小學德育活動進行科學動態評價的方法。
1.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小學生的成長實際
小學德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小學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一定要符合小學生的身心和成長規律,既不能設計的目標過高,使小學生學不懂;又不能使目標設計的過低,起不到學習教育的目的。單純的知識傳授不是德育教育,我們要培養具有健全人格、對人有禮、學習進步的好學生。所以,德育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說教上,而是要帶領學生自覺將德育轉化為實際行動,內化為每個人真正的行為習慣,轉化成身心的道德修養。教育學生常說常用文明用語,小學德育教師要注重引導、促使學生自覺使用文明用語,把文明用語轉化成一種說話習慣,在平常學習生活多多運用諸如“你好”“請進”“謝謝”“不好意思”等規范而實用的語言,并讓文明語言帶動學生進行文明舉止,讓文明用語發揮應有作用。同時,小學生的自立能力相對不足,所以在進行德育教育時,要給學生制定某些標準來增強學生的意識,讓學生養成自律的意識,轉為自覺行動。比如,在平時引導學生不亂丟廢品,發現廢物要隨手撿起,潛移默化來教育學生;比如,趕上教師節,引導學生主動向教師送祝福,寫一封信等,使學生尊重老師;外出集體游玩時,引導學生愛護環境,互相關心,互相禮讓,使學生懂得公共德育;在文藝演出、聯歡晚會時,教育學生要遵守紀律,形成班級良好面貌和團結互助友愛精神。
2.教學過程是否尊重小學生的主體性
小學德育的目的是提升小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為以后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小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學活動必須圍繞小學生來展開。小學生的性格里天生具有對家庭懷念的因素,對初步跨入教育門檻的小朋友而言,熟悉了家長的溫暖與照顧,眼下突然變換了日常長待的外部氛圍,需要熟悉陌生的學習環境,易于帶來不適的思想。比如,小學可以圍繞開學首堂課進行德育教育,主題定為:歡迎小朋友。教師可以給小學生留親子拍照活動作業,讓小學生與家長合作,拍攝關于家務合作、洗衣合作、做飯合作等生活中常見的美好的瞬間,照片同時標注家長對小學生的建議等。小學教師對照片精心分類剪輯,制作而成愛心形狀的主題墻。類似家庭感覺的環境,可使孩子感覺溫馨和諧放松的同時,提升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比如,在“你說我猜”的游戲當中,我也讓孩子們自由組合,選擇在平時了解較多、比較熟悉的小伙伴作為自己的搭檔。在規定的時間內看誰猜對的詞語多,在游戲中,兩個人相互配合,負責說的孩子絞盡腦計,猜的同學也十分積極。教師在一旁實時進行指導,提高孩子們的協作意識。這些活動彌補了德育課堂教育的不足,順應了孩子們的成長規律,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3.教學目的是否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性
小學生的思維方式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應注重引導孩子通過直觀感受、實際操作、親身體驗來進行有效學習。孩子們的學習欲和好奇心較大,教師要通過新鮮的事物來激發孩子們學習的熱情,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孩子的創造性。在主題活動幼小銜接這個環節上,有意識安排“友誼聯系卡”活動,其目的是讓小學生們認知個人的名字,明白個人名字的意思,以便在日后走丟或者向他人介紹自己的時候,能夠清楚明白的講解出來,我們就可以把這個任務交給孩子,教師先讓小學生回家與爸媽共同制作若干圖卡,圖卡上標注小學生的名字及名字的內涵,回到小學校園中粘到主題墻面上。在這一互動中,孩子感知到家長對自己的期望和關懷,并在接下來的互相交流中積極地、爭先恐后的去了解自己名字的含義,向其他小朋友介紹個人的姓名,并認識他人的名字。因此,在判斷評價小學德育活動時,除了看他的教學內容,還要看整個的教學過程下來,是否培養了孩子的創造性。
小學德育評價活動是一個綜合的工程,本文從小學德育的內容、小學德育的過程、小學德育的目的三個方面簡要介紹了評價的方法,其實,對小學德育的評價還有許多方面,但科學評價小學德育的最終目的在于提高小學生德育教育的質量。因此,小學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從日常的小學生學習成長實際出發,設立適合小學生身心的教育活動,助力小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薛芳芳.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實踐教學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8(20)
[2]張霞.教學揚帆,思想的巨輪—談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J].名家名作,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