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琴
摘? 要:農村留守兒童是我國城市化進程中產生的特殊群體。盡管黨和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加強了對留守兒童的保護、教育和關愛,但還是不夠。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心理、品行、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仍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將對農村留守兒童身上常見的身心問題進行評述,并對其解決方式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11-0024-01
1.留守兒童教育的重要意義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未來發展的建設者,若是身心出現了問題,會嚴重影響兒童未來的發展,從而影響社會主義建設的進程。兒童時期屬于心智和身體成長極快的重要階段,因此兒童的身心健康極為的重要。一旦兒童的身心遭受到自身因素或者是外界因素的不良影響,將會導致兒童性格缺陷、自卑孤僻等問題,不利于他們學習科學知識和提升自身素質,嚴重的時候兒童的心理與性格等方面均會存在陰暗扭曲的現象,影響社會治安,甚至增加犯罪幾率。因此,留守兒童的教育極為重要,能促使兒童身心健康成長,更好的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2.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及教育建議
(1)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第一,心理健康不樂觀。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主要源于親子間的互動與交流的欠缺,兒童對社會和親子關系存在誤解。由于受過教育的青壯年不在家,家中的監護人是年紀比較大的老人,文化水平不高和自身素質的欠缺使監護人不能滿足農村留守兒童對家庭教育的需求,尤其是情感方面。祖父母對留守兒童的溺愛和疏于管教,使留守兒童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能及時給予引導教育。一部分留守兒童有輕微暴力傾向,他們非常自卑和膽怯,比一般人更善于嫉妒,不會表達自己,故意捉弄別人引起關注,用憤怒和暴力來保護自己。更嚴重的是性格出現缺陷的留守兒童會誤入歧途,無節制的花錢、結交社會人士、抽煙喝酒、沉迷于網絡,從而走向犯罪的道路。
第二,行為習慣不良。習慣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貧困地區留守兒童的入學認知不足,監護人更多的是關注兒童學習成績這方面而忽略了其它重要的發展部分,比如,孩子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心理健康等方面。大部分留守兒童自控能力差,不會正確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緒,要么盲目自負,蠻橫霸道,動輒武力解決問題,不能和同學友好相處,要么膽小自卑,性格內向,害怕老師、同學和家長,有心理障礙,不愿意和別人相處交流,還有個別的出現早戀的現象。為了掩蓋自己的錯誤或者避免受到懲罰,經常性編造、捏造事實,逐漸養成愛說謊話的習慣。當家長不能滿足他們對物質的要求時,會出現順手牽羊偷拿家長和同學的東西,逐漸養成小偷小摸的習慣,從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大部分留守兒童屬于后進生范疇,他們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心里總想著玩,欺瞞家長,不做家庭作業,或者做作業時三心二意,不動腦筋,不愿意花時間學習,缺乏刻苦精神,得過且過,認識不到學習和習慣對他們的影響。
(2)留守兒童存在的教育建議
第一,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其教育影響著人的一生。許多的留守兒童家長并沒有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認為孩子在家有老人看管,在學校有老師管就沒問題了。所以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建立有效的家庭監督機制非常重要。在教育指導形式上應突破單一的家長會,請教育專家開展家庭教育講座,與老師或專家多溝通,采用個性化輔導等。參加教育指導的監護人不僅是兒童的父母,也包括其所在家庭的祖輩老人。根據社會和兒童發展的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質,轉變教育觀念,端正教育態度,以正確的教育行為去影響子女,與孩子一起成長。
第二,加強與留守兒童的交流。多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明確他們的需求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一味的指責和批評只會適得其反,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在教育過程中對留守兒童要多給予關心和關愛,不僅要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還應觀察孩子的喜怒哀樂,興趣愛好,及時發現他們的消極情緒,并主動與他們溝通,讓學生感受到被關心和理解。多發現孩子的閃光點,無論是學習習慣還是學習成績,有進步就要及時表揚和鼓勵,適時給予孩子設置更高的標準。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能體會到家長和教師的關懷,就不會再感覺非常孤單,逐漸形成健全的性格,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第三,開展團隊活動,建立集體榮譽感。開展團隊活動,讓留守兒童從孤獨中走出來,感受到團隊的力量,從而受到教育、得到啟發。例如,體育比賽、文藝表演、游園活動、展示臺、辯論賽等活動是我們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的絕佳契機。利用每個同學的長處,準備各具特色的節目,使每個同學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對于留守兒童的表現,多肯定表揚。當留守兒童遇到困難時,其他的同學主動伸出援助之手,讓他們感覺到集體的溫暖,發自內心對集體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
3.留守兒童教育未來展望
農村留守兒童是當前社會發展產生的特殊群體,要培養一個健康積極向上的兒童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努力,一起參與。監護人和教師都要盡到監護的職責,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和關注,像陽光一樣溫暖學生,尊重學生,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多留心觀察他們的行為習慣,引導他們發現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改掉自己的缺點,傳遞正能量,讓農村留守兒童能茁壯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排日代姆·喀迪爾.K市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現狀調查與教育策略研究[D].喀什大學,2019(05)
[2]卜玉華,朱園園.當前我國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及其策略[J].現代科學,2016(22)
[3]李大河,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策略之我所見[J].新課程(上),2018(09)
[4]鄒邦榮,何芒.淺談行為習慣對小學生學習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教育革新,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