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蓉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健康問題越來越關注,而“終身運動”理念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對于高校的體育教學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時期下,高校體育教學也不斷的進行了變革,突出強調體育教學的實效性。作為高校的體育教師,則需要深入的探索提升體育教學實效性的策略,才能更好的滿足當下人們對體育教學的需求。對此,本文對新時期提升高校體育教學實效性的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學;實效性;提升策略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為了更好的滿足新時期對高校體育教學提出的新要求,確保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能夠自主的進行體育鍛煉,則需要體育教師將終身運動的理念貫徹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增強體育教學的實效性,促使學生在今后能夠主動的體育活動。因此,在今后的高校體育教學中,需要教師對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分析,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創新體育教學手段,增強體育教學的實效性。
一、高校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
(一)缺乏終身體育意識
很多高校對于體育教學不夠重視,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過于突出體育知識、技能等方面的講解,對于體育理論方面的講解不夠重視,缺乏對學生灌輸體育精神,更不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很難體現體育教學的實效性。
(二)教學手段機械化
在當前的很多高校中,在體育教學中仍采用機械化的教學模式,教學流程主要為:教師演示—學生模仿。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對于教學方法的設置與選擇,忽視了對學生實際情況的考慮,很難調動學生參與鍛煉的積極性。學生長此以往的在這種機械化的體育學習中,很難真正體會到體育教學的本質,導致學生厭惡體育課程。
(三)教學內容單一化
一些高校對于體育教學不夠重視,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于教學內容的設計主要是依據教學大綱,存在著“重技輕道”的現象,教師在教學中過于側重技能的培養,這就很難發揮體育教學的育人作用。再加上高校對于體育課程安排的課時較少,學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參與體育課程,很難真正的發現體育教育的價值。
二、提升高校體育教學實效性的策略
(一)滲透終身體育理念
在高校的體育教學中,教師若想有效的提升體育教學的實效性,則需要調整教學觀念,在教學中滲透終身體育理念,將競技體育、衛生保健、娛樂體育等內容融合到教學中,提升學生對健康問題的重視,促使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體育鍛煉中。所以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樹立終身運動觀念,通過自己的體育精神來感染學生,促使學生參與到體育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另外,在新時期下,高校需要對體育教學大綱進行調整,對于體育課程的設置凸顯多樣化,為打學生提供更多的運動選擇,更好的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在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播放相關運動的體育賽事,促使學生在偶像的影響下,將體育鍛煉作為自己的愛好,促使學生今后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體育教學中。
(二)調整體育教學手段
在新時期下,體育教育開展強調終身體育理念,并在此理念的指導下,各大高校對體育教學做出了一定的調整,以期適應社會的需求。因此,在高校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要對教學手段進行調整,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組織教學活動,增強體育教學活動的娛樂性,促使學生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增強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首先,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則需要充分的考慮到大學生的喜好,在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上,提升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其次,在體育課程的設置上,高校領導需要同體育教師工作對課程進行設置,對體育教學內容進行完善,增強對學生個體發展的重視,促使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體育學習中,增強高校體育教學的實效性,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工作提供健壯的體魄。
(三)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在傳統的高校體育教學中,采用機械化的教學模式,僅僅能夠結合教學的需求來設計教學內容、活動等,卻忽視了對學生個性、喜好、素質等方面的培養,這就很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由于高校的學生個人意識較強、個性發展較為明顯,在被動的體育技能學習中,學生自然會產生抵觸,導致體育教學失去實效性。因此,在高校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必須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的掌握,通過問卷調查、平時測試、日常交流等方式了解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喜好,對于學生提出的合理意見給予采納,增強對學生的尊重,使學生在關懷之下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的參與體育鍛煉,增強體育教學的實效性。
(四)調整教學評價形式
在當下的很多高校中,依舊采用分數量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體育測評,并將此成績作為考評的唯一標準,但是這種測評方式具有片面性,很難客觀的對學生進行評價。因此,在新時期下,高校必須對體育教學的測評機制進行改革,調整考核工作,將學生的進步情況、課堂表現、平時測試、學習態度等方面納入到體育考核內容中,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評價,避免一刀切的方式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體育教師在對測評工作進行調整時,需要增強測評的指導作用,采用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進行聯合測評,確保能夠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確保體育教學的效果。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時期下,高校原有的體育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更不能滿足學生的體育運動需求,所以高校相關部門必須對此進行改善,從高校體育管理方面、教學方面改革體育教學機制。另外,體育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優化體育教學環節,對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創新體育教學的手段,確保體育教學的實效性,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振軍.新時期提升高校體育教學實效性的策略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20(03):140-141.
[2]?周華.核心素養導向下高校體育有效課堂教學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9(21):126+128.
[3]?孫麗.高校體育教學從應試性向實效性轉變途徑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10):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