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正庭
【摘 要】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共同家園,人類依賴地球的自然條件而生存,而且要長期生存?,F在人類的發展嚴重破壞了地球的生態環境,給人類帶來了災難,因此必須保護生態環境,綠色發展。
【關鍵詞】生態環境;污染治理;和諧共生;命運共同體
人類共處于一個地球,人類依賴地球的自然條件而生存,科學家找了幾十年,在浩瀚的宇宙中還沒有找到一個宜居人類生存的星球,最近有報道,美科學家發現離地球42光年有宜居行星,因距離地球太遠,人類也無法遷移該星球開辟新居?;鹦鞘堑厍虻慕?,也是側著身子繞太陽旋轉,有一年四季的變化,一天約24.5小時,以前認為火星上有生物,甚至有火星人的說法,現在已經探測到火星上空氣很稀薄,因為火星直徑只有地球的一半,質量為地球的九分之一,吸引力比地球小得多。因為火星上空氣稀薄,日夜溫差極大,夜晚最低溫度可達零下130多度,地面上沒有發現水,尚未確定有無生命存在。金星也是地球的近鄰,其大小、質量和地球相近,因此金星有足夠的吸引力,也有濃厚的大氣層,因離太陽近,表面溫度很高達攝氏400度以上,沒有發現有生命跡象。因此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
地球的生態環境,是經過幾百萬年的進化形成的,我們要倍加珍惜。如最不起眼的土壤,卻是生長樹木花草和糧食的資源,而且是不可再生的資源。1厘米土壤的形成需要1000年,5米厚的土壤需要50萬年才能形成?,F在土壤的流失、酸化、鹽堿化、因污染及使用不當而退化的現象相當嚴重,如不加以保護,土壤很快就會成為稀缺資源。聯合國已發出土壤改良和防止退化的呼吁。又如“水”是生命的泉源,地球上的水非常豐富,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二以上被水覆蓋,但可利用的淡水僅占3%,其中絕大部分被凍結在南北兩極的冰蓋中,加上難以利用的高山冰川、永凍積雪和深層地下水,真正能被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我們的工業、農業、植被以及生活等方面就靠這些淡水。地球上有很多地方是缺水的,如印度是非常缺水的國家,每逢雨季家家戶戶積存雨水以解決用水困難。我國的南水北調工程就是解決北方缺水的問題,我國也是缺水的國家,因此要注意節約用水、循環用水,科學用水,以防污染。
隨著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人類能過上舒適的現代化生活,同時也破壞了地球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災難。2019年5月18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出呼吁,“拯救太平洋,以拯救世界?!庇捎跉鉁厣?,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那些低海拔的太平洋島嶼正在縮小,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臨海,其北部已下沉2.5米,部分地區年均沉降25厘米,因過度開采地下水加速下沉并缺水,已決定遷都,有些小的島國就有面臨淹沒的危險。另外最近聯合國報告稱:人類加速了其他物種的滅絕,人類導致逾百萬物種瀕臨滅絕。報告中強調,人類正在以五種方式減少生物多樣性:(1)將森林、草場、濕地等區域開發為農田、城市或其他用途,讓動植物喪失了棲息地和家園。(2)全世界的海洋都存在過度捕撈問題。(3)燃燒化石燃料造成氣候變暖,使許多物種不適應,難以生存。(4)陸地和水體受到污染;每年,被傾倒進水中的重金屬、溶劑和有毒淤泥的重量高達三四億噸。(5)讓具有侵略性的物種擠走和消滅本地物種。許多物種的消失,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平衡,影響到人類的生存條件。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堅持人和自然和諧共生。
為了緩和氣候變化對人類造成極端氣候的威脅,有175個國家共同簽署了《巴黎協定》(注1)。說明這代表了全世界人民的意愿,是保證人類生存條件的重大措施。地球氣溫升高是溫室氣體(注2)排放過度造成的,產生極端氣候肆虐,及高溫熱浪、山火、大量生物死亡等,給人類帶來世界性的災難。去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世界各國都深受其害,特別是西方富國更為嚴重。病毒沒有國界,疫情不分種族,病毒是全人類的共同敵人,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也無法獨自應對,需要國際社會合作應對,才能徹底戰勝疫情。
現在已進入全球化時代,如塑料垃圾、海洋污染、氣候變化、荒漠化、恐怖主義、極端組織、難民問題、網絡犯罪、瘟疫,以及地震、臺風、沙塵暴、山火等天災,這些災難是全球性的,人類在這些災難面前是命運共同體。現在人們已經認識到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不能再走先粗獷型發展,后治理污染的老路。我們需要發展,必須是保護生態環境的綠色發展。
習近平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就是因為人類命運共系與一個地球。地球的生態環境決定人類生存的條件,和諧相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該是全人類的共同愿望,各國就應該放下分歧、齊心協力把地球村建設好。共同創建未來的美好生活,造福人類千秋萬代的大事,就是全人類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參考文獻:
[1]朱志堯《宇宙的秘密》 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
[2]洛雷娜·奧里戈,阿根廷生物學家“有關水的15個冷門知識”。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2021年3月22日文章。
[3]安·佩蒂茀,評論比爾·蓋茨《如何避免氣候災難》一書。英國《泰晤士報文學副刊》周刊網站2021年3月12日文章。
[4]習近平系列講話“關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
注1:《巴黎協定》全稱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2015年12月在巴黎通過,2016年4月各國領導人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共同簽署,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當日宣布:“共有175個國家簽署了這一協定,創下了國際協定開放首日簽署國家最多的記錄?!薄栋屠鑵f定》的目標是到本世紀末是將全球平均溫升控制在相當于工業化前水平2攝氏度以內,并要求立即采取行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注2:溫室氣體是指大氣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長波輻射,截留太陽熱能反射的氣體,主要有CO2、水蒸氣、甲烷、氟利昂等。地球變暖是由于溫室氣體排放多于海洋和植物能吸收的量,這些多余的溫室氣體積存造成的。平時指的控制碳排放,主要是控制CO2的排放,要求溫室氣體浄零排放,即排放的溫室氣體都能被吸收,沒有多于積存。
(作者單位:中原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