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樂軍
在課堂教學之前,各科老師都會強調預習的重要性,只有學生養成正確的預習習慣才能夠在次日的課堂中提高學習效率。小學是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但就目前而言,很多學生不知道如何完成預習作業,導致預習效率比較低。本篇文章結合具體的教學情況探究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學習中如何提高課前預習的效率。
一、教給學生正確、可操作的預習方法
1.常規性的閱讀方法
針對每一篇文章,學生都需要使用常規性的閱讀方法,并且通過該方法的實施確定課文的主要內容和關鍵詞句。小學高年級的課文對小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而且小學是學生掌握常見字詞的關鍵時期,所以老師需要強調常規性閱讀方法使用的重要性。
(1)預習“三讀”法
預習并不只是單純地讀完整篇文章,而是需要學生按照正確的方法逐字逐句地剖析文章,并且在閱讀中發現自己的疑問,進而帶著疑問去聽講,這樣必定可以提高聽講效率。學生在預習中需要掌握“三讀”法。首先是初讀,需要學生將課后生詞進行注釋并放聲朗讀課文,等能夠熟讀課文后輕聲讀,逐句分析并且揣摩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后通篇閱讀文章并且結合自己的理解將閱讀心得和疑問注釋在課文旁邊,方便在課堂上進行翻閱。
以《白鷺》這篇課文為例,課文中涉及了許多生字,如“鷺”“黛”,學生可以將拼音標注在課文中并且反復默寫詞語,確保能夠深刻記憶。在通讀全文后,學生可以根據課后題目再次閱讀文章,并且將課后習題的答案標注在課文中,最后再深入地閱讀文章并猜測重要段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而完成“三讀法”的預習步驟。
(2)強調預習多標注
在預習課文時,老師需要向學生強調“標注”的重要性,因為每個人對文章的理解和疑惑都是不同的,只有勤標注才能夠確定學生對文章是否理解。老師可以讓學生記錄預習課文時自己的理解,并且在課堂上比對老師所講解的內容與自己書寫內容的差異,長此以往學生就可以改變思維方式,并提高自主思考的能力。老師可以讓學生用不同顏色的筆標注。
例如,對某篇課文的理解有心得體會,學生可以用藍筆記錄在課文旁邊,而對某個句子有疑問,可以用紅筆標記,以提醒自己在課堂上認真聽講。現在市面上存在各種不同版本的教材輔導書,學生只需要翻閱資料就能夠知道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段落解釋,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老師可以提出一些較為精細的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和解答,這樣的預習才是高效的。
(3)注重學生的閱讀體驗
不同學生對同一篇文章的理解是存在差異的,老師需要注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并且根據他們的預習結果確定教學模式。
例如,在學習《祖父的園子》這篇文章時,有的學生比較注重文章的景物描寫并且主動學習它的描寫手法,而有些學生閱讀文章時比較注重作者和祖父在園中的活動描寫。同時,每個學生對文章段落的疑問也是不同的。為了全面地了解學生的閱讀體驗,老師可以分組讓學生討論和學習文章內容,先讓學生提出相關問題,然后老師根據問題內容確定教學重點。這樣的教學模式中老師主要起引導作用,學生有充沛的時間進行文章理解,并且意識到課前預習的重要性。
2.針對性閱讀
針對性閱讀不同于常規性閱讀,它的閱讀目標更加明確,老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確定培養重點,這樣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老師需要確定課文的預習內容,并且結合教學目標編排預習任務。而有些文章的內容比較新穎,學生必須做好預習準備,這樣在課堂學習中才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學內容。
二、注重預習檢測、交流和評價
小學高年級學生雖然已經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他們年齡尚小,還不能正確地開展各項學習任務,所以老師需要做好督促工作,并且對學生的預習結果進行評價,進而不斷提高學生課前預習的能力。
1.預習積累本
雖然課本上有充足的記錄區域,但老師仍需要督促學生準備預習積累本,并且經常性地檢查學生積累本的記錄情況。記錄的主要內容包括生字詞、優美段落和疑問注釋。通過預習積累本,學生能夠明確自己的預習情況,并且可以經常翻閱記錄本,做到溫故而知新。在小學中高年級,老師一般比較重視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培養,而教材上的每篇課文都是認真挑選而來的,具備極高的研究價值,學生在對文章的反復閱讀中能夠提高理解能力,背誦優美段落可以讓學生在寫作中合理地借鑒和應用,進而提高寫作能力。
例如,在學習《丁香結》時,因文中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因此老師可以讓學生摘抄文中的經典詞句。如“花墻邊兩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畫,線條模糊了,直向窗前的瑩白滲過來”,這句話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畫,表現了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動一般,紫色與白色自然交融并且給人極美的感受。老師可以讓學生將該語句進行摘抄并多次揣摩,從而讓他們的預習更有價值,進而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
2.積極開展課堂預習交流、評價
想要提高學生的預習效率,首先老師需要保證學生掌握正確的預習方法,所以老師需要積極開展課堂預習內容討論,一方面可以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另一方面方便老師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且督促學生相互學習,共同提高預習能力。在課堂上,老師可以先讓學生朗讀文章,并且提問朗讀者段落表達的主要思想感情。其次,提問學生對作者的了解情況,并且根據作者生平確定該文章的核心思想。接著就可以開展課堂討論,并且先讓學生自行回答同學的疑問,最后對基本內容進行匯總探討,進而提高課堂效率。因為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不同的,所以他們的預習情況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老師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設置不同的預習任務。例如,針對學習比較差的學生,老師需要確保他們能夠熟練地掌握課文的重點字詞;而成績優異的學生,老師可以讓他們在預習時就確定文章的中心主旨并且在課堂上著重提問,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老師在課堂上也需要注意評價的重要性,因為正確的評價可以促進學生的進步,而不合理的評價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他們綜合能力的提高。
三、結語
就目前而言,很多中高年級學生仍不具備良好的預習方法,所以老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制訂正確的方案以提高他們的預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