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楠
摘 要:作為一門處在時代前沿的課程,信息技術課有著傳統課程所難以達到的創新性、發展性以及思維性,在信息技術的課程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是有其課程基礎的,而現如今的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還大多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單單依靠教師的講解以及課堂中的練習,學生在課堂上體驗到的是與傳統課程一般無二的枯燥與機械程式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是極其不利的。就如何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中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培養作出了一定的探討。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綜合能力;教學模式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如今的生活環境可以說是日新月異,新一代的學生若是無法具備一定的適應能力,很難在高速發展的社會中保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若說小學階段是處于奠基狀態中,那么初中階段則是學生能力培養的重要階段,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加上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筆者認為,學生的綜合能力包含以下幾個方面:道德修養、公民素質、終身學習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健康的身體素質以及優良的審美品質,其中,道德修養及公民素質是每個人處在社會中所需要的基礎品質,本文著重對學習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審美品質進行論述。
一、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1.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
現如今,每天都有新的發展,若是無法做到終身學習,很快便會被時代的洪流沖走,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對學生的學習意識與學習素養進行培養,讓學生能夠學會自主學習,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在日后踏入社會才能夠做到隨著時代發展更新自己的知識庫,做到不被時代淘汰。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托互聯網來展開教學,在課前為學生布置預習作業,讓學生能夠學會自己在網上提煉出自己所需要的知識點并對其進行整合,最終達到自己所要的效果,長久下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意識、知識點分辨提煉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都能獲得較為明顯的提升。
2.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在現代社會中,小到個人大到國家都在尋求合作中的發展,個人的力量被無限縮小,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順應這樣的態勢,對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進行培養,讓學生能夠在集體中發揮出自己的優勢與長處,并且也能夠在集體中通過與他人的對比來發現自己的弱勢之處并進行改進,最終達到自身能力得到發展與提高的目的。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合作式教學與互動式教學的結合,將學生以組合為單位聚集起來,并且給學生安排學習任務,讓學生能夠在小組中通過合作來解決教師布置的作業,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能形成一定的合作精神。與此同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用互動式教學來進行引導,使得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己進行學習,一點點地學會交流,學會學習,從而獲得更為持久的發展學習能力與素質。
3.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與前沿科技擁有銜接性的課程,具有強大的創新性、思維性以及發展性,其中,創新是一個國家與民族是否能夠有長久發展可能的考驗標準之一,而初中生可以說是國家未來建設的中堅力量,學生是否有強大的創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國家未來的發展潛力,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注意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擁有一定的創新思維,以創新的角度來看待所學的知識。為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摒棄傳統的“講學式”課堂,通過語言、畫面、問題等方式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鼓勵學生自己對問題進行思考,創新性思維也能夠在這樣的狀態下得到培養。
4.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學生的綜合能力中有一項是人們經常忽略的,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項,那就是學生的審美能力。良好的生活品質是建立在高品質的審美能力之上的,而生活品質也影響著人們是否有更多的精力來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養,與此同時,審美素養也對學生能夠有更為高尚的道德修養以及公民素養有著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也不能忽視這方面的因素,需要對學生的審美素養進行一定的培養。例如,在進行Flash教學時,教師也要讓學生盡量在保證成功的同時有一定的審美性,做出保質保量的作品。在長久受到教學影響下,學生的審美素養會獲得一定的提升,對學生生活品質的提高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有著極為有利的影響。
二、改變教學評價方式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通常都是單一的以成績為中心的評價,在這樣的評價模式中,學生一旦最終的成績沒有達到預期,很容易導致自信心下滑,不利于學生學習熱情的提升,與此同時,過于片面的評價也使得學生很難對自己各方面能力有直觀的印象,多元化形成性評價就給了學生直面自我的可能,讓學生能夠在這樣的評價模式中發現自己的優勢之處,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培養目標進行多元化形成性的評價,從更多的方面來發掘出學生的優點,在對學生進行全方面評價的同時還能讓學生逐漸對自己產生認同感,獲得自信,這對學生在日后的學習中能否更投入有一定的反哺作用,最終使學生的能力獲得綜合提升。
教育的存在是為了培養出對社會發展有利的人才,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順應時代的發展,通過更為科學的教學方法來對學生進行教學,面對現如今社會的發展速度,傳統的教學所培養出的學生很難在社會上獲得更為良好的發展,這就需要教師不要將目光只集中在學習上,要對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素養進行培養,最終使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做到不與時代脫節,并且能夠為社會的建設作出一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莊水管.信息技術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名師在線,2018(3):80-81.
[2]焦志橋.淺析信息技術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31):165-166.
[3]溫媛.新課改下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有效互動的對策[J].教育現代化,2017,4(29):285-286.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