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新
摘 要:學習興趣是學生開展學習活動時的態度和傾向,學生只有具備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會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學習活動中,才會收獲較好的學習效果。語文是初中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語言思維,還能夠促使學生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體會和運用。而且語文科目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也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與他人交流的重要基礎。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多措并舉,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與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的培養,并基于此來組織展開教學活動,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興趣;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會結合教材內容呈現其中的字詞句重點,并在引導學生加強文本內容朗讀的基礎上分析其中的重難點語句和段落,然后學生則是不斷地記筆記、背字詞、背段落,以至于很多學生認為語文就是一門不斷需要背誦的科目,而且由于學生將背誦當作一項學習任務,所以他們根本就體會不到語言文字的魅力所在。新課標理念下,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促使學生在濃厚興趣的驅使下展開知識的總結積累,進而促使學生更多地體會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
一、注重課前預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課前預習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習慣,學生會在認讀字詞、理解字詞以及閱讀課文內容的過程中鞏固已經學習過的字詞以及閱讀方法,并通過聯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的方式學習新的語言詞匯,學習新的寫作方法技巧以及語言搭配方式,因而學生的語言思維就會得到有效鍛煉。而傳統課堂教學中的課前預習,學生就是瀏覽一遍教材內容,至于新詞匯的具體含義、新字是否是多音字、新文章內容中的重點語句如何理解等,學生并不會做過多思考。新課標理念下,教師不妨設計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導學案,從而幫助學生提升課前預習的有效性。
如《背影》,教師可以在導學案中引導學生對“情郁于中,禍不單行,觸目傷懷以及瑣屑、躊躇、狼藉、擦拭”等字詞展開一定的理解和記憶。比如學生可以先結合文本內容猜測“情郁于中,禍不單行”等詞匯的含義,然后再結合詞典查看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從而有效鍛煉自身的詞匯理解能力。教師還要在導學案中引導學生對文章中四次流淚的情景展開相應的分析交流,具體有目睹家境、想念祖母、父親買橘子、父子離別,學生可以將對它們的分析寫到練習本上。然后課堂上教師要檢查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包括學生對字詞以及課文內容的預習,并結合學生的預習情況展開相應的學習活動。
二、借助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多媒體課件能夠改變知識的呈現方式,能夠創設圖文聲像并茂的教學情境,因而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其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因此教師不妨讓多媒體課件成為課堂教學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從而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豐富課堂教學素材。還是以《背影》為例,這篇課文有著一定的寫作背景,如果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那么就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內容。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直觀呈現作者祖母去世以及父親被解職的背景,從而讓學生理解文中的“禍不單行”,然后呈現朱自清寫作的詩文集以及散文集,從而讓學生感受作者的文筆特點,并能從中受到影響與啟發等。
其次,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直觀呈現與閱讀內容相關的情景圖片。如《中國石拱橋》這一課,教師可以直觀呈現我國各種石拱橋的圖片,從而引導學生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感悟石拱橋形式優美、結構堅固的特點。
三、日積月累,引導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語言文字能力的形成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閱讀理解以及寫作能力的形成均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只有學生養成了日積月累的良好習慣,并能夠堅持不懈地加以學習、記憶、鞏固與積累運用,才能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有所突破和提升。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注重學習方法,并能加強字詞句、段篇章閱讀以及寫作等方面的積累。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準備一個專門的筆記本,讓學生分門別類地將易錯字詞、優秀語句段落等內容摘抄到練習本上。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教師同樣要引導學生準備一個專門的練習本,讓學生將閱讀中發現的優秀語句以及閱讀感悟寫到其中。而且教師要定期檢查學生的筆記本,定期引導學生通過口語表達的方式分享他們學習活動中的易錯字詞和感悟較深的語句,從而幫助學生加深印象,并起到警醒的作用。此外,教師可以獎勵表現好的學生,督促學習積累表現不良的學生,從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加強積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而言之,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自主學習能力,并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以積極的態度投入聽說讀寫等學習活動中,進而全面提升初中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闞麗華.初中語文詩詞教學中“以趣入境”的教學策略的體現[J].科學中國人,2016(20).
[2]沈丹紅.多媒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以《晏子使楚》為例[J].華夏教師,2017(24).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