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勇
摘 要:結合學校建構的數字化評價系統,全面闡述學校在踐行學生數字化綜合性評價過程中的經驗和思考。
關鍵詞:信息化;教育評價;數字化評價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關于“評價”明確提出“三個促進”,要建立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要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要建立促進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更是在201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是當前教育評價存在的根本問題。”因此,重新考量和探究學校現行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就迫在眉睫了。
教育信息化的飛速發展,為學生綜合素養評價的建構提供了更多可能。青島市市南區實驗小學結合學校生命成長育人理念,建構基于學生生命成長的數字化評價體系,踐行教育評價的深度變革,取得一些經驗。
一、理念設計先行,確保數據先進性
市南區實驗小學基于關懷生命成長的教育理念,創建了一座融城海智慧,集生活性、體驗性、成長性于一體的校園課程綜合體——“慧創城”,建有司法系統、城管系統、環衛系統、金融系統、商業系統、外聯系統、傳媒系統、文教系統共八大“體驗學習”系統。學生通過承擔諸如“小城管”“小環衛”“小法官”等相應崗位職責,將校園學習生活變成了“有意思+有意義”的美妙體驗。
為了學生成長,學校構建了一套學生數字化綜合素養評價系統。通過全景式評價,形成學生“數字檔案”,為基于學生生命成長的數字化評價系統的應用與實踐提供了扎實的研究基礎。
二、多元化信息采集,提高數據精準性
數字化評價系統,首先要求數據的廣泛性、公平性和便捷性,為此學校構建以智能化采集為主,人工錄入為輔,以師評、生評為主,家長評價為輔的多元化評價方式,增加平臺數據采集的維度、廣度、精度和便捷度。
1.系統智能采集
大部分數據均通過智能化手段自動記錄,在保證數據采集公平公正的同時,也讓評價更加便捷。其主要智能手段有:學生智能手環自動上傳數據、班級電子班牌掃碼錄入數據、考勤機自動記錄以及App掃碼分類錄入等。多樣化的錄入方式,結合教育教學實際,分學科分場景適時使用,滿足評價適切需求。
2.教師實時評價
教師通過二維碼掃描可以實現對學生的實時評價。同時,在實時評價中,我們采用定性評價而非定量評價,即通過標注行為發生的次數,類似打卡的形式來進行評價,在起到正向鼓勵的同時,也讓評價過程更加簡潔易行。
3.家長輔助評價
開放部分權限,允許家長進行監督和評價,相關評價數據會在班主任教師審核完畢后,自動錄入評價系統。
4.學生自主管理
建立“二級評價管理委員會”制度,學校層面采用學生自治方式,委托少先隊,組織學生干部參與評價指標的制定和日常管理工作;班級層面,開放部分習慣性指標,如按時交作業、不剩飯、講衛生等,讓學生進行自評互評,增加評價維度,切實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三、深度融入學校生活,彰顯數據全面性
學生數字化評價還要提升采集場景的豐富性,以下便是學校數字化評價的典型應用場景。
1.體育檢測評分
體育課前,老師結合教學目標,提前建立相應的考評指標,課上,當學生完成指定動作時,學生智能手環會自動收集數據,并上傳云服務器,錄入對應項目;課間操,老師通過iPad監看學生智能手環實時反饋回來的運動量數據,并對各班課間操質量進行線上實時評價和打分;期末體育質量監測,借助于評價系統聯網的體育檢測器械(如具備自動記錄并上傳跳繩次數的手搖繩),實現檢測數據的自動采集。
2.自主借閱評分
“慧創城書香致遠”閱讀評價模塊,將圖書借閱系統與評價系統對接,實現圖書借閱數據的線上化,并經過換算,轉化為學生的校園幣積分,進一步激勵學生閱讀。
3.家校親子活動
學校親子教育從活動組織、報名到過程、總結各環節,均通過評價系統進行數據的收集和記錄,并最終納入每一名學生的期末系統總評中。
四、結語
市南區實驗小學“慧創城學生生命成長數字化評價系統”經過近兩年的應用實踐,目前還在不斷完善。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未來學校將主要從平臺的智能化及指標的精細化進行研究,以期進一步發揮教育評價對學生的導向、激勵、診斷和監督作用,切實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深度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冰冰.從綜合素質評價到核心素養評價[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6.
[2]趙慧臣.教育信息化促進學生評價改革[J].教育研究,2017,38(3):120-121,129.
[3]蔡敏.美國基礎教育學生評價改革述評[J].中國教育學刊,2003(8):26-29,46.
[4]韓立福.全面發展性學生評價方法策略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13):32-35.
[5]祝智庭.以智慧教育引領教育信息化創新發展[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