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昕
摘 要:在幼兒時期,生命觀的培養尤為重要,正是因為幼兒對于世界的未知太多,才更需要明白生命的可貴之處,就幼兒的生命教育展開討論,涵蓋教育意義以及現狀分析,以抓蝴蝶為例,深入了解大自然,對蝴蝶進行觀察,最終得出自然界才是最適宜蝴蝶生存的環境這個結論,促進幼兒形成珍視生命的意識。
關鍵詞:幼兒;生命教育;探究
對于幼兒來說,死亡認知這一知識幾乎是空白的,他們僅僅憑著自己的喜好,有著強烈的拒絕心理,不敢直面自己喜歡的人死亡的事實,并且對此恐懼不已。我們在教育之初應該幫助幼兒先克服恐懼,由于我國傳統思想影響,對于死亡這個話題諱莫如深,幼兒時期并不會對孩子進行科學的死亡教育,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無法形成一個正確、積極的生命觀,從而導致危害社會的惡性事件頻發。筆者認為幼兒時期更應該注重死亡教育,這樣一來不但利于幼兒對于死亡的認知,也為其將來養成正確面對死亡和敬畏生命的生活態度打下基礎。
幼兒死亡教育的目的是為了通過一系列的教育課程,讓幼兒學會管理悲傷情緒,認識到生命的寶貴,從而樹立正確的生命觀。我們尊重生命,但是尊重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力,需要不斷學習,學會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珍惜當下。
幼兒時期孩子的思維模式還沒有被打開,如果僅僅是無比枯燥的講解模式,那么教育將毫無效果可言,也就無法達到教育目的,所以針對幼兒的生命教育,應當采取符合其心智年齡的教育方法,不應該拘泥于書本上的概念,因為孩子的邏輯沒有完全生長發散開來。
首先,我認為繪本是我們需要借助的教育工具,因為繪本故事同樣蘊含著許多我們想要傳遞的生命觀,可以讓幼兒在閱讀和聽講的過程中學會思考,以多角度去看待這個偌大的世界。繪本一般的風格較為溫馨,而孩子的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一下子無法接受殘忍或冷酷的事實,所以利用繪本進行前期的生命教育是非常好的切入點。在講解繪本的同時,我們需要融入生活中的實例,利用聯想的方法讓幼兒對生命和死亡有一個直觀的感受,更便于孩子們理解故事中蘊含的道理。當然,在講述繪本的整個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伴奏的音樂和繪本的角色去撐起一個完整的故事,通過教師的演繹能夠加深幼兒對生命的認知,利用繪本中的故事傳遞出自己的情緒,并且培養孩子完成自我調節這項內容。
其次,游戲這種方式更加符合幼兒的學習心理,因為游戲本身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發生一系列動作的一種學習方法。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會對自己不能理解的問題產生困惑,一旦有了困惑就會有思考的空間。一般的死亡教育游戲分為兩種,一是由幼兒自發進行,二是教師有目的地組織游戲。前者源于幼兒自身的經歷,比方說親人去世這種情況,教師除了要對幼兒的反應進行觀察,還要引導并且安撫孩子的情緒,這樣能夠避免幼兒的情緒產生波動,從而促進生命教育課程的推進。后者一般會利用繪本里的情節讓幼兒角色扮演,比如繪本中的死亡情節出現,這時候我們就需要講解舉辦葬禮和相關事宜。在整個葬禮游戲過程中,現實生活里參加過葬禮的幼兒明顯比沒有參加過的幼兒顯得更加從容一些,同時也能夠激發幼兒的想象空間。不是所有的幼兒都有機會接觸到死亡的真實事件,而排演這類游戲就是為了提高幼兒對生命的認知,從而形成正向積極的生命觀。
陶行知曾經說過:“大自然就是孩子的活教材。”花開花落是正常的自然現象,但是孩子們對此并沒有感受到,我們需要利用自然界中的力量,為此我組織了抓蝴蝶的活動。活動之初孩子們都很興奮,希希說:“那么漂亮的蝴蝶,我要養它,這樣可以天天看見它!”很快孩子們投入抓蝴蝶的活動中去,有些小朋友找到小瓶子去裝,看著蝴蝶在瓶子里撲騰,小瑞馬上說:“瓶子太小了,我明天要給蝴蝶換個大房子!”
大家抱著自己抓到的蝴蝶比美,都認為自己的蝴蝶最漂亮,可是第二天大家都哭喪著臉來到學校,原來用瓶子裝的蝴蝶竟然都死了,小朋友們抱著瓶子難過得不得了。小瑞第一個對老師說:“蝴蝶喜歡在天上生活,不喜歡待在瓶子里,以后我再也不把蝴蝶關起來了。”
自然界動植物的直接死亡經驗能夠給幼兒心中掀起較大的波瀾,我們在領悟這個美麗世界的同時,對待生命更加珍視,在抓蝴蝶活動的過程中,小朋友們需要考慮如何順利地捕捉蝴蝶,在觀察瓶子中的蝴蝶時,需要細心和耐心,最終因為蝴蝶生命的脆弱,孩子們不再喜歡把蝴蝶圈養起來,主動提出只是靠近感受蝴蝶,小心不去弄壞蝴蝶的翅膀,看著小朋友們的成長,我很是欣慰。抓蝴蝶的活動給孩子們帶來的是無盡的生命價值教育,用一顆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愛心去點亮生活之美。
生命不只有人類這一個選項,任何動植物的生命都是值得被紀念的。我認為可以帶著幼兒感受自然中的風貌,或許不像繪本中那么美好,但是可以讓孩子近距離接觸到生命與生命之間的聯系。比如帶孩子們郊游,我們可以看見清澈見底的小溪,小溪中有魚蝦和螃蟹,“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這樣的事實或許對孩子們來說略有些殘酷,但是我們在有限的生命之中唯有享受時光,感受每一分滿足,才可以讓幼兒學會坦然接受每一次有理由的離開,就像父母因為需要上班暫時要離開他們身邊一樣,學會正確對待離別和永別,讓幼兒的死亡教育不單只是樹立死亡認知,更多的是需要將孩子的不良情緒加以排解,提高自身的認知能力,最終做到珍惜生命、和世界和解的一個和諧狀態。
參考文獻:
[1]鄧艷.幼兒生命教育初探:幼兒園生命教育的“綱要”分析、現狀調查及課程構想[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4.
[2]林梅梅.幼兒生命教育的現實考察及策略思考[D].濟南: 山東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