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孤兒由于失去雙親的照顧,情感世界長期處于荒蕪中,導致他們性格孤僻、自律意志弱、溝通障礙、容易激動。會在群體中顯出人際交往或性格的弱點,不利于他們的身心發展。因此,加強對孤兒學生的德育意義重大。作為生活教師,不僅要照顧好孤兒學生的飲食起居,更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和思想行為,用愛溫暖他們孤寂的心靈,讓他們在教師的關愛下向著陽光茁壯成長,成為社會建設的有用人才。從自身工作實踐出發,結合多年積累的教育經驗,提出幾點德育的看法,以期促進孤兒學生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生活教師;孤兒學生;德育
提到德育很多人認為這是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責任,其實不然,德育是一個復雜的體系,它的觸角延伸到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對于孤兒學生來說,接收科學知識固然重要,但身心的健康成長更是重中之重。并且由于孤兒學生的特殊性,生活教師在他們的學習成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是父母,又是教師,生活教師平時與孤兒接觸的比較密切,很容易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因而,生活教師對孤兒進行德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就需要教師研究孤兒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認知特點,研究特殊學校德育的特殊性,促進孤兒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確保他們的健康成長。
一、創設溫馨的教育環境
環境是一種隱形的教育資源,對學生的身心教育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要想提高德育的有效性,生活教師就要充分發揮環境的重要作用,通過為孤兒學生創設溫馨的教育環境陶冶他們的情操,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馨。環境分為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物質環境主要指學校墻壁、板報的建設,精神環境主要指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為了提高孤兒學生的德育素養,生活教師首先要在學生的住宿布局方面體現出一定的人文性和審美性。例如,在宿舍的走廊上張貼一些生活畫面和溫馨的標志語言。像“宿舍是我家,生活靠大家”“點點滴滴,份份真情”等。這些標語不僅對學生的生活起著指導提示的重要作用,還充分體現了生活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和照顧,讓每個學生都能受到情感的熏陶。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一些德育節目,像“最美孝星”“感動中國人物”“普法故事”等。通過這種直觀性、形象性的教育途徑增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美化住宿環境,為學生創設清新、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孤兒學生感受到家的溫暖,增進學生對學校、教師的情感,培養他們良好的情感。作為孤兒的生活教師,應該像父母一樣關心、愛護學生,將宿舍變成溫馨的大家庭,指導學生自己布置、美化宿舍,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賦予宿舍青春與活力,讓學生在干凈整潔的環境中健康快樂地成長。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生活環境有助于學生克服自卑心理,消除不良因素對他們的影響。因此,生活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讓他們感受到學校生活的快樂、充實,激起生活的熱情,煥發生命的活力,從而能夠以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情緒投入學習和生活中。
宿舍是學生安放情感的場所,它不像教室那樣莊重、嚴肅,學生需要時時刻刻緊繃心弦,壓抑情感。它可以讓學生在忙碌的學習中享受生活的愜意和美好,因此,在宿舍對學生進行德育學生更容易接受。作為生活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時機,抓住機會對學生展開德育,可以以宿舍為單位開展,也可以針對每個學生開展。只要教師有心,德育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可以對學生起到教育指引的作用,讓德育在潤物細無聲中收到良好的效果。作為生活教師,要善于觀察,挖掘周圍的好人好事,運用這些貼近生活實際的事例教育學生,充分發揮正面教育的作用。
例如,我校的很多孤兒有的雙親病亡,有的出車禍身亡,還有的在監獄中服刑,復雜的身世背景讓這些孤兒過早地體會到世態炎涼,人情冷漠。雖然來到學校得到老師的關愛、社會各界人士的愛心,卻仍有一部分學生產生麻木之情,還有一部分人過分依賴教師,缺乏獨立能力。不懂得感恩、不會感謝,成為“冷漠學生”,針對這一情況,我給他們講了“韓信報答漂母”“百官去帽纓”“子路借米孝敬父母”“海倫凱勒”等故事,這些故事從國內到國外,從古代到現代,特別是講到“小男孩為了感謝當年給予他幫助送給他一杯熱牛奶而免費為恩人治眼病”的故事時學生被震撼了,他們第一次明白懂得感恩的人是幸福的、幸運的。
這樣的德育直觀形象、真實感人,能夠直擊學生的心靈,激起他們情感的浪花,增強德育的效果。學生喜歡模仿,生活教師就可以抓住這一心理特點,利用榜樣教育影響學生,規范他們的行為,陶冶情操,凈化心靈,讓他們受到真、善、美的良好教育。
總之,德育是教育的重要內容,只有德育工作提高了,才能帶動其他工作的全面進展。作為生活教師,要在充分認識德育重要性的基礎上,加強德育,利用孤兒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結合現代化的教育理念,采取科學有效的教育措施,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實現孤兒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他們今后的成長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楚,王江洋,高亞華,等.1~6年級孤兒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11).
[2]劉銜華.農村孤兒積極心理品質的狀況及其對健康危險行為的影響[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8(04).
作者簡介:李曉榮(1983—),女,漢族,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生活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