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燦 宋軍
摘 要:當今VR技術的普及與發展中,虛擬現實技術成為了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在提高自身實踐操作水平與計算機設計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VR技術的模擬、感知、交互等特性,是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掌握實踐操作技能的最直觀最有效的方法,運用VR技術來彌補現有實踐教學的不足,高校不斷的優化專業的教學環境,從而提高老師的教學效率,不斷的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將學生培養成適應社會的應用型設計人才。
關鍵詞: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虛擬現實技術;人才培養
設計,用來解決人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不斷優化人類的生活方式,滿足人、社會、自然三者之間的需求。 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具有較強的審美、實用與綜合性。該專業的教育除課堂理論教學之外,更要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但現實是,現有的實踐教學存在局限性。通過VR技術的介入,打破該專業在實踐教學中的局限性,更好的利用VR技術的特點,使學生在學習、操作上更加具有主動性和目的性。
一、虛擬現實技術概念及特性
“虛擬現實”的概念,可追溯至1965年計算機圖形學的奠基人薩瑟蘭所發表的《終極的顯示》的報告中,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美國率先的提出VR這個詞匯。此后對于vr技術的研究,迅速興起并蓬勃的發展。
所謂的虛擬現實技術,是將多學科、高技術相互結合的綜合性技術學科,設計師通過計算機軟件來創建、模擬相關的現實環境,將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高度還原。在通過相關的虛擬現實設備,能讓體驗者感覺漫步在一個真實的環境之中,通過與對象的交互,讓體驗者得到實時的感官體驗與反饋,從而感受到身臨其境的感覺。
VR體現出的三種特性分別是想像性、交互性、沉浸性。正是由于這三種特性使得體驗者從感官上仿佛置身于一個真實的環境中,并能與之進行交互。借助虛擬現實的設備,操控著虛擬空間中的事物;體驗者完全感受到置身于虛擬世界之中。vr技術可以創造出自然界創立之初萬物混沌的環境,也可以創造出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環境空間。
二、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現狀
(一)藝術設計教育
從史前時期開始,藝術就被看作某種專業化的才能技巧。而藝術設計,則是因為要滿足社會的需求與人的“懶惰”,而進行的有計劃性、有目的的想象計劃與實踐,突出了人的審美和創造性。從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的角度,滿足一切的物質功能和審美需要,將設計理念具體化、實踐與審美相結合。使之成為具有實用功能與審美功能的物品。
而美術設計教育是以美術設計為基礎。它主要的目標是培育專業性的設計人才,為培養能適應社會的設計人才,經過相干課程的學習,教授學生以藝術為根底,應用基本理論,培養學生對于事物的表達能力,讓學生具備一定的設計認識與創新能力,不停的累積經驗,不斷的熟習設計的流程,從而達到創新能力和審美能力的培養。最終成為具有綜合專業素質的設計人才。
(二)藝術設計專業實踐能力培養
藝術設計專業的實踐能力教學與理論課程的教學有所不同,也與其他專業的實踐課程不同。在設計專業的教學中,理論的教學主要是要解決學生對與設計的概念、設計的思維的問題,而實踐教學則是要讓學生明白如何將概念化的設計轉化為實際物品,對于材料、技術的應用與產品成型技術的理解與實際運用與掌握有所不同。
設計專業的實踐培育擁有明確的指向性。經過不斷的親自體驗、實踐來指導學生培養其自身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學生掌握與運用專業的理論知識與基礎的實操技能來解決項目的問題,拓展其設計思維,增強實踐經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對理論問題的思考,讓學生充分的意識到實踐能力對于該專業的重要性。
學生通過實踐來加強加深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從而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的認知自我。從而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將理論知識的鞏固程度與實際操作能力作為自身的基礎能力的評價標準。注重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的所在,研究問題的價值,定位問題的準確性,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將實用主義與審美主義相互結合。
(三)藝術設計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的局限
與理論學習、理論能力培養相比較,實踐能力需要大量的實踐操作。由于其環境的復雜性和局限性,使得學校在進行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的方面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高校實踐能力培養的實施十分有限。實踐能力的培養需要有力的硬件與軟件的支撐保障,尤其對于需要長時間、周期長的專業實踐活動,難以得到保障。
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危險性難以預料。在實踐活動中會存在這大量的突發事件與不安全因素。實踐培養缺乏一定的聯系性,由于實踐學習的不連續性,導致相互之間缺少聯系,在實踐環節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斷層。
三、虛擬現實技術在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中的優勢
設計專業最注重的是實踐,通過一系列的實踐,不斷培養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在學習中提高自身設計與創意的能,符合實際需求,體現價值。在面對現不斷進步的社會需求,將vr技術應用于藝術設計實踐能力的教學中是十分 重要。利用其優勢,為學生創造出豐富的、真實的實踐環境與氛圍,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設計經驗,不斷的優化和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從而培養出具有高超的實踐能力、高超的效率和專業的職業素養的專業性應用型人才。
VR技術為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實踐能力培養,提供了非常大的支持,不僅解決了局限的實踐教學,完善實踐能力培養中無法時刻跟隨現場的狀況,拓寬了教師教學培養的方式方法。通過VR技術可以創造出不同的現實環境,通過該環境,學生從而提升自身的職業技能。通過一系列的舉動措施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加他們的興趣性,自主參與到虛擬的學習環境中,進行一系列的工藝與技術的實踐,完善自我職業規劃和實施設計方案從設計到實施再到最終的驗證。
VR技術還可以打破在現有實踐能力培養教學環節中的時間限制,在現實環境中,面對教學實踐時間短,周期短,難以解決學生的日常學習和實踐的需求。對于需要周期較長的實踐,其過程和結果無法在短時間內呈現于眼前。因此,實踐跨度大,難以及時支持。利用VR技術,可以有效的增加學生對于實踐的學習,從而打破原有時間的限制。反復的進行實踐體驗。
利用VR技術,將存在危險性的場所或者物品直接或者間接的帶入實踐能力培養中去,不僅能讓學生在虛擬環境中進行與在真實環境中無區別的實踐體驗,有效的規避真實環境中存在的不安定因素。根據學生在虛擬環境中的實踐的結果,從而決定是否需要組織學生到相應的現場去進行實訓,以此來保證每一位學生的人身安全,更快更好的解決在現實中因種種原因而難以開展的實踐難題。
VR技術的運用和干預不僅僅只是提高了設計方案的合理性與可行性,還提高了學生實踐能力。在虛擬環境中,存在的失誤與問題具有可逆性,通過vr技術,將發現的問題進行修正,教師能實時觀察到修正后的效果,從而指導學生不斷的完善原有設計中的不合理性與不可行性,節省了設計成本,能有效的避免實際操作中所造成的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在修正的過程中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對與專業問題的解決能力和設計的實踐能力。
VR技術中,逼真的三維立體空間展現與全方位的交互性,提高了學生的感知認識能力,還可以感受到全方位的沉浸式體驗,激發學生對與專業學習的激情。虛擬現實的交互操作,向學生展現了一個沉浸感和交互感超強的體驗,讓學生融入其中。在虛擬環境中,通過想象、設計、實時交互,使得學生能形象的從重獲取設計經驗,激發學生的實際積極性。
四、結語
將VR技術與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實踐教學相結合,彌補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的不足,不斷的改進設計類專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育培養。通過vr技術來彌補現有實踐教學環節中的缺失,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優化實踐教學環境,促進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與社會市場的同步發展,有利于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設計人才的培養與輸送。
參考文獻
[1] 楊勇,董曉輝.西部高校發展虛擬實驗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
[2] 楊少曼.虛擬現實技術在高校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輕工科技,2018.
[3] 朱斌,曹漫祥.VR技術及其在現代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7(05):62-64.
[4] 溫樹杰,周俊卿.虛擬現實技術的實踐教學探討[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10,31(06):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