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權
摘 要:“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理念不斷轉化為行為和現實,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和沿線區域國家之間的經濟融合和社會發展,提升了區域影響力。在分析了我國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創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模式的進路方式,研究表明沿線國家共建共享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利于國際共識進一步強化和貿易投資合作關系進一步深化,并推動經濟帶國家多邊經貿合作不斷拓展,對沿線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利好作用。
關鍵詞: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模式;沿線區域
2019年11月5日,習近平主席在上海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強調要繼續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指出我國將更加重視商品進口,進一步降低關稅,培育進口貿易創新示范區,擴大對高質量產品進口,這是踐行“一帶一路”理念的重要體現,與絲路精神一脈相承。截止2019年10月,我國已同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197份共建“一帶一路”文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努力實現高標準和可持續發展目標,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我國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將有助于我國進一步擴大開放,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19年,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促進了各國經濟發展,提升了區域影響力。因此,積極推動國際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并提出有效的進路方式與對策,有利于沿線國家經濟發展,也利于我國經濟更好地走向海外,這對于促進絲路國家與我國經濟貿易融合,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國際絲綢之路經濟帶進入建設與開放的新格局
(一)中西亞經濟走廊成為絲路經濟帶建設的亮點
在絲路經濟帶上,我國與中亞5國及西亞17國的對接與合作持續深入。截止2019年8月,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上的土庫曼斯坦阿姆河天然氣公司和烏茲別克斯坦國家輸氣公司先后向我國輸送2000多億立方米天然氣;2018年初,我國開拓哈薩克斯坦市場氣源,豐富了天然氣進入我國的渠道;交通運輸領域,“六廊六路多國多港”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主要體系,為絲路建設指明了方向,塔吉克斯坦橋隧項目貫通等中西亞經濟走廊建設,既有利于絲路區域國家之間的交通運輸,又促進各國經貿關系往來。在2019年11月第二屆中國進博會上,湖北自貿區提出融入絲路建設的方案,強調加強對外交流合作,深度參與絲綢之路建設,積極開展湖北企業“中亞行”和“絲路行”等活動,共建中外合作高科技產業園,打造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孝感日商產業園和中德荊州生態園,對接中西亞經濟走廊建設,促進湖北自貿區經濟與絲路沿線經濟的融合。
(二)新亞歐大陸橋串接中國內陸與歐洲腹地
絲綢之路上的新亞歐大陸橋起到了很好的經濟鏈接作用。我國連云港作為東方橋頭堡,輻射范圍大,國際影響深遠,推動絲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據統計,2018年1~7月,連云港國際班列共開行414班次,集裝箱運送達到39萬標箱,輸送貨物價值共411億元。中哈物流合作基地開展信息化建設,使得新亞歐大陸橋貨運速度得到大幅提升;中哈基地裝車有助于打造海陸互通一體運營模式,促進國際貨物集聚與規模效應的形成。例如2019年4月,北京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習近平主席強調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以新亞歐大陸橋為引領,以中歐班列大通道為骨架,以鐵路和港口為依托的互聯互通網絡,推動新亞歐大陸橋成為中國內陸與歐洲腹地的經濟紐帶。
(三)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彰顯命運共同體的內涵
絲綢之路上的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對促進沿線區域經濟發展有重大利好作用,為巴基斯坦人民帶來巨大福祉,拉動當地經濟發展。這個項目的落地為當地創造了38萬個工作崗位,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例如2018年,中巴光纜貫通,推動了雙方信息的聯通,兩地人民的溝通也日益緊密;2018年5月,白沙瓦至木爾坦段高速公路通車,投資約289億美元,作為中巴經濟走廊最大交通項目,已成為貫通巴基斯坦南北的交通大動脈,有利于沿線區域維護政治穩定和促進經濟發展。2018年11月3日,巴基斯坦《每日新聞》發表一篇評述文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和巴基斯坦》稱首屆進博會對于巴基斯坦、中國以及其它國家,都是一次重要的機遇期,應該進一步推進中巴經濟走廊擴大;2019年11月,巴方在第二屆進博會上,肯定了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對拉動巴方經濟發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對于我國做出的重要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
二、我國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常規模式分析
(一)基礎設施是絲路建設的持續重點
經過六年時間的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大通道正在加快形成。我國高鐵作為一張重要名片,正在加速走出去,造福絲路沿線區域國家人民。截止2018年底,我國企業建設中或意向建設的境外鐵路項目大約超過20個,項目總投資額超過1000億元,到2018年12月,我國參與約34個國家共計42個港口的經營與建設,與絲綢之路國家交通合作穩步開展,形成輻射歐洲、中亞和南亞的陸上和空中交通運輸網絡,國際大通道正在加快建成。
1.陸上絲路建設——中歐班列逐步顯現巨大品牌效應。近年來,我國鐵路總公司加快擴大中歐班列開行數量,促進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之間的經貿往來。據統計,2011年開行至今,中歐班列 2017年開始出現了井噴式增長,累計共開行3673010列,超過前6年總和,2018年也保持了繼續增長態勢,貨物運輸品種更加多樣化。對于湖北自貿區來說,中歐班列成為武漢承接外向型產業轉移的招商“利器”,釋放著強大的經濟拉動力,截止2018年11月,漢歐班列總共發運1200列、106842標準箱。漢歐班列融入湖北自貿區建設,促進湖北自貿區武漢、宜昌和襄陽三大片區的經濟融合,開通“宜漢歐”和“襄漢歐”班列,使得中歐班列與湖北自貿區形成聯動效應,這對于促進湖北自貿區與絲綢國家經濟融合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2.空中絲路建設——網絡正在加快建設。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加快發展,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空中交往也越來越頻繁,特別是我國內地自貿區的加快建設,使得我國與絲路國家的空中網絡正在逐步形成。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10月-2018年12月,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62個國家簽訂了航空運輸協定,與45個國家實現直航;2018年8 月,我國和白俄羅斯之間執行互免簽證政策,構建空中絲路橋梁,以鄭州為中心的航空雙樞紐正在逐步形成;2016年底,順豐機場落戶湖北鄂州,與湖北自貿區、武漢天河機場臨空經濟區融合,成為建設我國中部“空中絲綢之路”的重要載體,開展現代航空運輸業建設,不僅是建成長江中游高端臨空產業的重要一環,也是實現湖北自貿區與絲綢沿線國家開展跨境自由貿易的有效路徑。
(二)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產業融合發展
1.促進歐亞經貿產業合作加快發展。2019年,我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亞歐國家貿易額增長迅速,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大多數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據2108年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總額超過50000億美元,實現年均增長72%的規模,簽訂承包合同額超過5000億美元,年均增長192%;2017年我國與歐亞經濟聯盟成員貿易額達1094億美元,與俄羅斯貿易額增至860億美元,2018年上半年貿易額同比增長近30%,2019年雙邊貿易進一步增長;2019年11月7日,歐亞經濟委員會委員尼基申娜表示第二屆中國上海進博會已成為增進各國經貿往來的典范,表明中國政府支持國際貿易關系走向開放和平衡,對于中國與歐亞經貿合作是一次難得的機遇。
2.推動國際產業合作園區發揮經濟支撐作用。據2018年10月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共82個,累計投資289億美元,園區主要集中在中亞和東歐國家,成為中國企業與“一帶一路”產業合作的重要平臺。截至2017年8月,中白工業園企業園區已入駐37家企業,我國企業占21家,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園區建設力度加大;2018年4月,中俄絲路創新園正式開園,俄羅斯多家集團企業與灃東新城達成了戰略合作;2019年11月,湖北在第二屆進博會上,積極推動在武漢黃陂建設武漢中日產業園,力爭打造成為國際產業合作園區的武漢模式和世界樣板。國際產業合作園區的建設,將有力地促進區域國家之間產業經濟的融合與發展。
(三)深化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金融與貿易協同發展
1.推動國內外經貿平臺影響力不斷擴大。依托各類國際和國內經貿平臺,我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經貿合作進一步加強。中俄博覽會促進中俄兩國經貿務實合作,中俄等35個國家和地區61家企業嘉賓參會交流,推動區域間貿易經濟協同發展。例如2018年8月30日中國—亞歐博覽會召開,新疆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簽訂了29個外貿協議,貿易總額達10488億元;2018年11月5日首屆中國進博會的召開,拉動了西部經濟的發展,到2019年11月進博會召開之際,新疆已與全球192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經貿合作,陜西依托絲博會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博覽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交流日益頻繁,同34個國家86對友好城市關系建立合作關系,吸引絲路沿線國家400多家企業來陜投資。通過高規格經貿平臺,很好地促進了我國與絲路沿線國家之間的經貿往來。
2.加快人民幣跨境金融貿易結算不斷增長。2017年5月,習近平在首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指出我國金融機構需要走出去,積極開展人民幣海外基金業務,到2019年3月底,人民幣海外基金業務規模達3000多億元人民幣,有28個國家和地區都在使用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投資范圍覆蓋金融業和制造業等重要行業。我國與日本、韓國、英國等國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合作范圍擴大到貨幣、保險及金融等領域。據統計,新疆已與境外9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人民幣結算業務,累計結算量超2600億元,陜西建設西部人民幣資金集中運營中心,跨境人民幣結算突破2000億元大關,涉及1513家境外銀行,輻射108個國家和地區。因此,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促進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
(四)積極推進絲路建設與進博會對接與融合
我國積極舉辦進博會,對接絲綢之路建設,極大促進了絲路沿線區域國家的經濟融合。我國在2018年和2019年舉辦的兩屆進博會,能夠更好地跟蹤區域最新經貿發展趨勢,讓世界優質產品觸手可及,成為我國與絲路各國共享未來的平臺。據統計,截止2019年11月10日,第二屆中國進博會有181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會,3800多家企業參展,境外采購商7000多位,累計意向成交711.3億美元,比首屆進博會增長23%。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作為絲綢之路發展史上的一大創舉,已成為國際貿易合作的重要平臺,我國舉辦國際進口博覽會,向絲路各國開放市場和擴大進口,有力推動新一輪對外開放,引領絲路區域國家經貿合作,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三、創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進路選擇
(一)進一步優化絲路國家間政治互信和政策環境
近年來,在我國和沿線國家領導人的共同推動下,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政策環境不斷優化,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互信和保障。例如,2012年4月,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在華沙舉行會晤,促進“16+1”合作機制成立,推動我國與中東歐十六國政治互信進一步加強;2019年11月5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進博會開幕式上強調我國繼續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倡導政治互信,得到了亞歐國家的認可,有利于推動絲綢之路沿線區域國家的交流與合作走向更深層次。同時,我國與亞歐大陸沿線國家將依托和利用“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歐亞經濟聯盟、“16+1”合作機制等國際論壇平臺,加強經濟合作,建立多邊政治互信,促進絲綢之路區域國家安全與發展。
(二)大力建設基礎設施促進絲路區域國家貿易發展
區域基礎設施建設要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優先發展方向,我國與亞歐大陸國家在公路、鐵路、航空等方面的建設得到顯著提升。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持續推進,我國高鐵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推動我國鐵路建設標準國際化,促進亞歐大陸的經濟貿易往來。例如2014年6月5日,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主席倡導構建中阿“1+2+3”合作格局,加強中國同阿拉伯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貿易投資合作;2015年3月底,中國攜手他國依托國際大通道,打造六大經濟走廊;2018年,中國政府倡議與各國共建“冰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在交通和通信等基礎設施帶動下,建立起工業園區和自由貿易區,推動區域沿線國家經貿取得更大發展。
(三)推動區域高標準自由貿易網絡加快形成
隨著絲路建設的加快推進,區域各國貿易往來持續擴大,各國之間的投資合作不斷加強,高標準的自由貿易網絡逐步建立。我國將進一步推動以多邊投資和貿易融合為核心的貿易網絡建設,積極推進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例如2014年12月5日習近平政治局會議中強調要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構筑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貿易區網絡,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自由貿易區;2019年6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G20峰會上,宣布將新設6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構筑了開放新版圖,開啟了我國新一輪自貿區建設的大幕。我國將依托“絲路電商”,加快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科技創新,設立亞歐大陸數據中心,推動現代通信科技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之中。
(四)促進各國多邊金融合作格局不斷拓展
隨著國際社會對中國絲路精神倡議的普遍認可和人民幣國際信用的不斷提升,各類金融合作參與主體在絲路經濟帶建設中將發揮更加積極作用。2015年12月,亞投行正式成立,2017年5月,習近平宣布加大對“一帶一路”建設資金支持力度,為沿線國家提供投融資支持;2019年,我國繼續發揮絲路基金、中國—中東歐“16+1”金融控股公司,支持沿線國家基礎設施、科技教育和旅游開發等領域的發展,吸引更多投資進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作為我國發起與推動人類共同命運體形成的重大創舉,必將吸引更多的國際金融機構加入,開放包容的經貿合作之路將使得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各國受益。
(五)推動我國自貿區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經貿融合
我國一直在努力推動內地自貿區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之間的經貿融合。2019年8月26,我國政府新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促使自由貿易試驗區再次擴容,自貿區數量增至18個,實現我國沿海省份自貿區全覆蓋。2019年11月6日,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在第二屆進博會上召開推介會暨簽約會,武漢片區將建設光谷集成電路和半導體顯示產業項目,打造武漢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產業園區;襄陽片區建設智能網聯智慧生態小鎮及高新園電子信息產業項目;宜昌片區將建設宜昌綜合保稅區和宜昌生物產業園等項目,湖北企業在進博會的兩項對接活動中,共簽下51個重大項目,很好地促進我內地自貿區與絲路國家間經濟融合。自貿區和進博會體現了時代精神和中國特色,具備戰略性與實操性,構成了中國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一體兩翼”,雙輪驅動中國加速融入和引領全球化,奔向民族復興之路。
參考文獻:
[1]盧愛珍.“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中國與中亞五國的金融合作機制構建與完善[J].經濟研究參考,2018(11):21-27.
[2]周霞.“一帶一路”倡議對經濟發展影響的探討[J].科技經濟市場,2019(5):37-38.
[3]陳燕.“絲綢之路”的歷史回顧與“一帶一路”新發展[J].長春大學學報,2019(5):92-95.
[4]李平洋,李佩源,冷雪瑞.“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福州與沿線國家地區的經濟貿易合作[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7):24-25.
[5]李玉申,孫玉善,王恒.“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的區域經濟發展機遇與挑戰[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9(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