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
摘要:文章對大數據時代大學生網絡環境中的個人隱私保護行為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在網絡活動中的隱私保護意識不強,諸多行為不利于隱私信息保護。社會、學校和大學生都應該行動起來,以增強大學生的隱私保護意識,提高大學生的隱私保護能力。
關鍵字:大數據;大學生;網絡環境;隱私保護行為
大數據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代表,正在迅速地改變著人們的現實生活,推動著社會新形態的形成。大學生是信息網絡的主要用戶群體,探索大數據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勢、新方法,是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
大學生社會經驗缺乏,安全防范意識不夠強,使用網絡的過程中個人信息泄露事件屢屢發生。更嚴重的是,一些不法分子掌握了大學生的個人信息,進而對大學生實施詐騙、敲詐勒索等二次傷害的情況也逐漸出現。因此,調查、分析“大數據”時代大學生網絡活動中的個人信息保護行為,進而采取相應的策略,引導大學生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是當前學生工作面臨的一個緊要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應用價值。本文旨在研究大數據背景下大學生網絡環境的隱私保護行為問題,為提高我國大學生網絡環境下的隱私保護意識提供理論依據。
一、調查概況
調查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關注大學生四個網絡活動方面的內容:第一,大學生網站注冊時的行為;第二,大學生在網站設置個人信息的行為;第三,大學生設置網絡密碼的行為;第四,大學生安裝和使用手機應用的行為。
本次調查的對象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四個年級的本科學生,每個年級選擇文、理(工)各一個班。其中,文科自一年級到四年級四個班的人數分別為29、28、35、26,理(工)科自一年級到四年級四個班的人數分別為49、40、53、42,文科學生118人,理(工)類學生184人,共302人。通過自建網站向302名學生發放問卷,全部回收,其中有效問卷299份,有效率為99%。
二、調查結果
(一)大學生網絡注冊行為
絕大多數網站需要用戶注冊,才向用戶提供其服務。在新用戶注冊的時候,大部分網站會向用戶展示其隱私條款。調查的第一部分旨在了解大學生在網絡中注冊賬號時的隱私保護行為,設置了兩個問題:(1)你是否認真閱讀網站的隱私條款?(2)你是否在多個網站使用相同的用戶名?
調查結果顯示,對于第一個問題“你是否認真閱讀網站的隱私條款?”,在有效的299份問卷中,選擇“是”的僅僅有32個人,占比10.7%。對于第二個問題“你是否在多個網站使用相同的用戶名?”,選擇“是”的有236人,占比78.93%。
可以看出,大學生在網絡上注冊賬號的時候,絕大多數不關注網站的隱私策略,即不關注自己的個人信息如何被網站收集和利用。同時,多數大學生會在不同的網站使用相同的用戶名;在大數據時代,這會增加其信息被關聯分析從而揭示其更多個人信息的風險,而多數大學生忽視了這個風險。
(二)大學生個人信息設置行為
對于注冊用戶,網站需要用戶提供其個人信息,這些信息一般分成兩類:必要信息和可選信息。調查的第二部分關注大學生在網絡中的個人信息設置行為,包括兩個問題:(1)如果允許,你是否盡可能提供虛假信息?(2)如果網站有所獎勵,你是否提供所有可選信息?
調查結果顯示,對于第一個問題“如果允許,你是否盡可能提供虛假信息?”,回答“是”的有139人,占比46.49%。對于第二個問題“如果網站有所獎勵,你是否提供所有可選信息?”,選擇“是”的有187人,占比62.54%。結果表明,多數大學生對提供真實的個人信息沒有顧慮。如果網站有獎勵政策,大多數大學生愿意補充完善自己的個人信息,即使這會增加其隱私泄露的風險。
(三)大學生網絡密碼設置行為
“密碼”是網絡環境中的一個主要信息保護手段,但是如果密碼設置不當,將不能起到保護作用。本部分調查關注大學生在網絡環境中的密碼設置行為,包括三個問題:(1)如果網站不強制要求,你是否愿意設置復雜的密碼(字母、數字、特殊數字組合)?(2)你曾經使用過“123456”作為密碼嗎?(3)你是否在多個網站重用密碼?
調查結果顯示,對于第一個問題,選擇主動設置復雜密碼的有102人,占比34.11%;第二個問題,選擇“曾經使用過123456作為密碼”的有79人,占比26.42%;第三個問題,選擇在多個網站重用密碼的有215人,占比71.91%。
可以看出,大多數大學生不愿設置安全強度高的復雜密碼,甚至不少人選擇“123456”作為密碼,這會大大增加密碼被破譯的可能。同時,為了便于記憶,很多學生在多個網站使用相同的密碼;因此,密碼在一個網站泄露,會導致在所有網站的密碼統統失效,從而導致個人信息的泄露。
(四)大學生手機應用安裝和使用行為
智能手機已成為大學生上網的主要終端設備,手機應用是大學生與網絡的主要接口。正規渠道獲取的手機應用在安裝的時候,會向用戶展示一個應用需要的權限列表,比如使用攝像頭、麥克風和電話本等,而這些權限大多涉及用戶隱私信息。本部分調查關注大學生安裝和使用手機應用時的授權行為,設置了兩個問題:(1)你在安裝手機軟件時的授權行為是什么?(2)你會經常在“設置”中管理應用的權限嗎?對于第一個問題,采用了李克特量表,每個問題后面有1~ 5個數字,“1”代表“不看應用所需權限列表,統統授權”,“2”代表“粗略瀏覽,但基本授予所有權限”,“3”代表“粗略瀏覽,不授予非必要權限”,“4”代表“認真看,不影響應用安裝和使用的情況下,不授予部分權限”,“5”代表“認真看,即使不安裝此應用,也不授予其過分的權限”。對于第二個問題,設置了三個選項,分別是:從不、偶爾和經常。
調查結果顯示,第一題的得分僅僅為1.91,介于“不看應用所需權限列表,統統授權”和“粗略瀏覽,但基本授予所有權限”之間。對于第二個問題,回答“從不管理應用權限” 的有194人,占比64.88%;回答“偶爾管理應用權限”的有61人,占比20.4%;回答“經常管理應用權限”的僅僅有44人,占比14.72%。結果表明,絕大多數大學生不關注該軟件要收集的個人信息;在軟件使用過程中,絕大多數大學生也不會對其權限做出改變。因此,手機應用的所有權限需求幾乎都得到了滿足,從而能夠最大限度地收集用戶信息,對個人隱私安全造成較大的隱患。
三、對策和建議
由以上調查結果可知,在大數據時代,大學生對網絡環境個人隱私的保護重視不夠,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意識不強,在網絡活動中的很多行為不利于個人隱私的保護。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改變這種不利現狀。
第一,借鑒域外國家的先進經驗,如美國、歐盟等,構建科學的大學生網絡安全和隱私保護教育體系。從國家層面,出臺網絡安全教育、隱私保護教育的政策法規,制定網絡安全教育、隱私保護教育的統一戰略,同時加大對高校的投入,優化高校信息基礎設施,建立一個靈活、成熟、高效的大學生網絡安全和隱私保護教育體系,提升大學生網絡安全和隱私保護的意識。
第二,從學校角度,應該將校園網絡安全和隱私保護教育納入校園安全穩定措施的大背景下,針對網絡安全和隱私保護教育制定系統化、常態化的管理制度。同時,培養專業化的網絡安全和隱私保護的教育工作者,為有效開展大學生網絡安全和隱私保護教育奠定堅實基礎。要采取措施提升大學生的個人信息保護能力,如為大學生提供網絡安全及個人信息保護行為的知識和技能訓練、進行個人信息保護專項培訓等。
第三,從大學生個人角度,應當主動、及時地關注與了解網絡世界的安全及信息泄露事件,主動參加學?;蛏鐣M行的關于保護網絡隱私安全的教育與培訓,學習相關的網絡安全基本知識,了解網絡環境個人信息保護的基本措施和方法,并且積極主動地去實施。在遇到網絡安全和隱私泄露事件時,要及時向學校、老師和專業技術人員求助,將損害降至最低。
四、結語
本文通過調查問卷,實證研究大數據時代大學生個人隱私保護行為的問題。結果表明,當代大學生對大數據對隱私信息的負面影響認識不足,在網絡活動中隱私保護意識不強,諸多行為不利于隱私信息保護。社會、學校和大學生都應該行動起來,構建大學生網絡安全和隱私保護教育體系,增強大學生的隱私保護意識,提升大學生網絡安全和隱私保護專業知識技能,提高大學生的隱私保護能力。
參考文獻:
[1]付夢婷.我國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大數據”研究的格局與趨勢——基于“中國知網”相關文獻的分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10):43-45.
[2]劉舒潔.大數據時代大學生價值觀的嬗變與重塑[J].人民論壇,2017(1中):120-121.
[3]洪宇翔.借助傳播視角提升大學生公共安全意識[J],中國高等教育,2017,(13):73-74.
[4]CERT Australia. Cyber Crime and Security Survey Report 2013[R/OL]. [2019-08-11]. http://apo.org.au/node/39845.
[5]盧春宇,劉磊,曹仁朋.歐盟青少年網絡安全教育措施及對我國的啟示[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3,29(8):104-105.
編輯/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