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普遍存在學生學習興趣差,課堂活動參與不積極等問題。隨著數字校園建設的推進,一些信息化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多,這一問題正逐漸緩解。本文詳細介紹了智慧課堂教學平臺在課程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情況,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對高職院校課程教學改革具有一定借簽意義。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智慧課堂;課程教學
目前,信息化教學在高職教學活動中應用越來越多,其中智慧課堂教學平臺也得到了極大發展,利用該教學平臺構建以學生為中心,協調教師教與導,學生學與問關系的教學體系,借助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學習終端,推送多種學習資源,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廣泛參與教學活動,變革高職課堂教學方式。
一、引入智慧課堂教學背景
(1)現代教育的迫切需求
當前,全國各大高校都在構建與現代教育體系相適應的教育信息體系,打造智慧校園,其中山東提出要在2022年實現智慧校園覆蓋率80%[1]。而建設智慧校園,智慧課堂的建設是核心和切入點。
(2)高職院校發展的根本要求
高職院校的發展歸根到底是高職院校教師的發展,而教師的發展根本是教學能力的提升。當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成為教師能力提升的核心。高職教學中必須突出信息技術的作用[2],高職院校教師大部分具備了信息化教學的基本操作能力,但在信息化技術運用方面還存在不少困難[3]。
(3)傳統教學已不適應當前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通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學生自控能力差,容易產生厭學心虛,課堂參與度低,教學效果不好。在學業以外,學生受信息化與數字化的互聯網影響較大,這都要求教師轉變教學理念與方式,通過智慧課堂等信息化教學手段適應新時代教學工作的要求[4]。
二、智慧課堂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高職院校構建數字校園需要在構建信息化教學環境、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搭建信息化教學平臺、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等方面做工作,其中智慧課堂是信息化教學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智慧課堂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課前,教師利用智慧課堂教學平臺創建課堂,邀請學生加入課堂,或者通過搜索班級將該班級學生直接導入課堂中。從學生實際出發,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通過手機或電腦等智能終端將學習資料(比如教學課件、視頻、圖片等)上傳至智慧課堂平臺并及時推送到學生端。學生借助手機等學習終端完成課程資源的預習,在其間遇到的問題,可通過智慧課堂平臺展開討論,教師在線實時掌握學生預習情況,及時調整本節課教學方案。
智慧課堂提供了即時問答、頭腦風暴、隨堂測驗、投票問卷、答疑討論、作業任務、課堂表現、學生評分及電子白板等活動,教師可提前設置好課堂活動,在教學過程中隨時準備調用相關活動。
課上,教師可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通過播放視頻或學習情景引入課題,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給學生講解知識點,期間可適時開啟提前設置的課堂活動,吸引廣大同學積極參與。教師也可隨機或按班級給學生劃分小組,不同小組之間相互競爭,通過對比來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
課后,教師依據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在學習平臺有針對性的布置課后作業,并讓學生按時提交,教師及時批閱,并將錯誤率較高的題目講解制作成微課上傳到學習平臺。教師也可以發起答疑討論,學生在線分享觀點,教師與學生線上交流,可互相評論、點贊及加分。
三、智慧課堂教學的優勢
(1)激發學習興趣,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智慧課堂學習平臺可實現學生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實現知識零碎化、差異化、個性化學習,學生還可通過參加相關課堂活動,獲得相應積分,從中可以獲得成就感,形成“比、學、趕、幫、超”的學習氛圍,課堂活動參與度提高。
(2)評價機制多元化,過程化
課程考核評價不再單一,學生通過智慧課堂學習平臺參與課堂活動,完成課前預習、參與課堂活動、完成隨堂測驗、上交課后作業等,學生自動獲取活動積分,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情況適當加分,學生也可互相打分??己俗⒅剡^程化,實效性強,考核成績通過教學平臺自動統計,效率高,客觀全面。
(3)改變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果
教師與學生角色發生轉換。借助智慧課堂等學習平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被弱化,學生深度參與課堂教學全過程,既是出卷人,又是答卷人,同時也是閱卷人,學生逐漸成為課堂的主體。
教學方式多元化。學生可以在智慧課堂學習平臺學習瀏覽課件、網頁,觀看視頻、圖片、微課等,不再依賴教材,開拓學生眼界,營造了輕松的學習環境。
四、總結
智慧課堂的出現,極大的方便了教師與學生,使得教學活動開展的高效有序,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手段多樣,學生參與度高,考核客觀公正,對高職院校課程教學改革具有借鑒意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2019—2022)》[Z].2019
[2]陳臘梅,都宏霞.高職教育信息化教學模式有效性分析及對策[J].才智.2018,32:63
[3]郝營.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8,11(20):72-73
[4]孟南.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培訓.2018,12:47
作者簡介:
劉文超(1986-6),男,漢,山東肥城,講師,從事數控加工技術方面研究工作
課題:高職《機電設備管理與維修》課程教學改革探討--以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專業為例,項目編號:2018RW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