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 要:本文講述了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同志帶領蘭考人民攻堅脫貧、迎難而上、修建太行堤、科學治理黃河水患的故事,從而啟示后人弘揚焦裕祿精神、學習焦裕祿智慧、用科學方法解決母親河“體弱多病”難題,使黃河成為真正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從而助力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焦裕祿精神;黃河故事;高質量發展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濤風簸自天涯1。在河南蘭考,九曲黃河完成了它那最后一彎,也是黃河下游最為險要的河段,奔流到海不復回。站在蘭考境內黃河岸邊,耳邊便會響起焦裕祿這個名字,這位人民的好公仆帶領災區百姓在蘭考大地、黃河故道研究“三害”成因、科學治理黃河水患、奮斗在蘭考攻堅脫貧戰前線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
一、蘭考災情與黃河水患
蘭考,地處黃河下游險工堤段,一直為河防重地。蘭考地段黃河河道全長只有25公里,卻是決口最多的地段。歷史上,黃河曾多次在蘭考縣域內泛濫、決口和改道。黃河從縣境西北奔騰而過,在東壩頭處,由南北流向急轉為東南流向,形成著名的險工地段,而這一拐點就在蘭考壩頭鄉東壩頭處,是黃河九曲十八彎的最后一道彎。
黃河是中國人的母親河,也是蘭考人賴以生存、愛恨交加的救命河。蘭考人耕作的土地是滔滔黃河帶來的淤土,蘭考人喝的水是滾滾黃河水,蘭考人吹的風也被喻之為呼呼黃河風。但是由于黃河在蘭考的多次決口,留下了一條又一條黃河故道和斷堤、廢堤,這些斷堤、廢堤和村莊縱橫交錯,就形成了許多大風口;黃河多次改道,使蘭考地表坑洼不平,積水無法順利排出,便形成了內澇;蘭考地下水本身含堿量大,冬春干旱,澇地里的水蒸發后,又形成大片大片的鹽堿地,這就形成了蘭考風沙、鹽堿、內澇這“三害”。
二、攻堅克難、科學治理黃河水患
治理黃河一直是歷代統治者安民興邦的大事。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黃河的治理,把治理黃河列為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內容,毛主席于1952年和1958年兩次到蘭考視察黃河,并發出“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這一偉大號召。
1962年是災害最為嚴重的一年,風沙、鹽堿、內澇加上自然災害,正是這一年的冬天,黨把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祿派到了蘭考,帶領蘭考人民揭開了攻堅脫貧、全身心投身治黃事業的新篇章。
做調查,摸家底,查風口,探流沙,冒雪走訪,問計于民......1962年冬到達蘭考后,焦裕祿就開始治理“三害”。475個日夜里,焦裕祿幾乎走遍了每個公社和生產大隊,他走一路說一路,把抵抗自然災害的決心和信心樹在了廣大干部和群眾的心中。他走一路想一路,身冒雨,舌嘗堿,帶領人民找出了治理“三害”的良方:翻淤壓沙(堿),然后栽上泡桐。這種被焦裕祿形象地稱為“貼上膏藥,扎上針”的方法,不僅有效治理了風沙,泡桐日后更成為民族樂器的重要原料,被群眾親切地稱為“焦桐”。他走一路干一路,雪天訪貧苦,雨中探流向,苦戰三五年,改變了蘭考的面貌。
1963年6月至7月,經過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焦裕祿主持制定了《關于治沙、治堿和治水三五年的初步設想方案(草案)》。焦裕祿一心革命為公忙,不顧病膏肓,彌留之際,仍掛念蘭考災情,牢記蘭考縣委書記的使命,為治理“三害”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黃河故道滄桑田,風沙鹽堿內澇灘。走村串戶覓良策,涉水冒雨查根源。遵循規律治三害,因地制宜克時堅。人間萬物本有道,科學發展定勝天。2焦裕祿用群眾的智慧和科學的方法,治理了黃河水患,解決了 “三害”,造福了蘭考百姓,焦裕祿與黃河的故事,不僅為后來人提供了治理黃河可參考借鑒的科學方法,而且留下了攻堅克難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三、 共挖太行堤、團結治理母親河
焦裕祿是山東淄博人,1948年,隨工作隊南下,1962年12月,被調往河南蘭考縣工作。一個是焦裕祿的老家山東,一個是他的工作地蘭考,這兩個被黃河水患困擾的地方也經常為此發生糾紛。
1963年,蘭考遭遇了特大水情,蘭考人準備破堤,山東人加強了堤防,雙方情勢緊張,一觸即發。焦裕祿了解到情況,及時作出決定,一邊通令堅決制止武斗,一邊派縣委工作人員前往山東匯報情況,傳達希望雙方能坐下來及時溝通,科學制定治水方案的建議。同時,焦裕祿以自己山東人的身份,向山東的干部承諾,自己不會偏向任何一方,協商一個雙方互利共贏的方案。焦裕祿的冷靜和智慧、真誠和決心、責任和擔當打動了山東的干部們,最終兩地達成了合作協議,共同處理太行堤問題,水患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
四、用焦裕祿智慧攻堅脫貧、科學解決黃河難題
50年多來,蘭考人民沿襲焦裕祿“敢教日月換新天3”的豪情壯志,譜寫著黃河故道脫貧攻堅的出彩新篇章。往昔鹽堿荒灘,如今遍野良田。昔日的黃河故道,如今已換了新顏。進入新時期,蘭考新一代的水利人接過了焦裕祿精神的旗幟,學習焦裕祿治理黃河的智慧,戰勝了歷年洪水,保護了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著母親河的安瀾,同時,蘭考段黃河沿岸攻堅脫貧戰也如火如荼開展著。
2019年9月,總書記再次考察了黃河河南段防洪等相關工作,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講話指出黃河流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要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我們相信,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偉大的中國人民一定能夠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發揚焦裕祿精神,學習焦裕祿智慧,用科學方法解決母親河“體弱多病”難題,使黃河成為真正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助力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吉炳偉.紀實焦裕祿[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6.
[2]吉炳偉.謳歌焦裕祿[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6.
[3]胡安志,廖海敏.永遠的豐碑——焦裕祿的故事[M].鄭州:大象出版社,2014.
[4]翟自豪.蘭考黃河志[M].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1998.
[5]河南省蘭考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蘭考縣志[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
[6]習近平.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R].2019.9.18.
[7]張利民.秉承焦裕祿精神 為提升中華民族精神提供寶貴財富 [J].傳承.2013(5).
[8]葉介甫.焦裕祿:縣委書記的好榜樣[J].工會信息.2019(08).
注:
1 出自唐代劉禹錫的《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
2 出自吉炳偉的《焦裕祿精神禮贊》
3 出自毛澤東的《七律?到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