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為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開展以信息化技術為主導方向的教學改革,通過教學管理、教學過程、學科資源的信息化變遷,有效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可以使高職院校為社會輸送更多具有信息化應用能力的高端職業技能人才。因此,通過對高職院校信息化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希望能夠探索出一條有效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路徑,進一步促進高職院校信息化體系建設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創新措施
1 引言
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提出,鼓勵各級各類學校與時俱進創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進一步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高校是培養人才的基地,“專創融合”是高職院校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途徑。受諸多因素影響,高職院校在產學融合、創新創業教育方面仍有很大改進空間。要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目標,高職院校必須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充分融合,為創新型國家的構建提供人才保障。
2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意義
人才培養對學生的成長發展意義重大。思政教育是實現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方式,“課程思政”是把課堂教學作為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學生的各類專業課程當中。總體來說,這是對高校原本已有的課程教學內容的一個補充,進一步完善了課程體系、提升了課程質量。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時強調:“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方位育人。”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內容來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大。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要積極主動的發揮自己的作用,積極加強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達到職業教育的本質要求“育人”,在實踐的過程中積極實施“課程思政”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3 實現高效人才培養的建議
3.1 探索“教賽研一體、科教創貫通”的創新人才培養路徑
高職院校要積極探索“教賽研一體、科教創貫通”的“專創融合”路徑。即開展高職院校教學改革,將科研項目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在做好專業教育的基礎上,推動科研項目的落實并將其轉化為成果,以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創新項目研究,將好的創意、好的思路應用到創新創業項目當中,形成方案并積極開展社會實踐。實現科研、競賽、創新、教學之間的緊密結合,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活動之間的有效結合,解決專業脫離創新、創新脫離實踐的問題。要將創新創業競賽變為創新的動力,將科研項目作為創新的重要依據并轉化為創新成果。通過競賽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通過科研項目帶動創新創業,真正落實“專創融合”,培養創新型人才。
3.2 加大信息化技術的應用
3.2.1 基礎課教學信息化
在基礎課教學信息化的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教學、翻轉課堂教學、微課教學等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創新,引導學生打牢基礎知識,并且在信息化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和提升自身學習能力與信息化素養,從而收獲更好的學習成果。具體而言,在基礎課程教學信息化改革領域,首先要求各基礎課教師積極掌握和提升信息化教學素養,并針對基礎課教師信息化教學改革,開展在職培訓,從基礎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源頭入手,確保高職院校基礎課信息化教學模式改革取得成效。在學生的信息化學習領域,鼓勵學生努力適應高職院校基礎課信息化模式改革的學習方式,利用自身信息學習素養,積極學習基礎課知識,從而為他們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知識與理論基礎。
3.2.2 專業課教學信息化
在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學信息化改革的過程中引入信息化教學領域前沿的“云課堂”教學、信息化實驗教學模式,通過“云課堂”教學模式的開展,使學生能夠接觸當前專業技術領域領先的技術,并且在專業課教師的有效指導下,切實掌握這些高新技術。在信息化實驗教學模式的開展過程中,基于學生專業的不同,利用模擬實驗軟件幫助學生展開信息化專業實驗。通過這種信息化專業實驗的開展,使學生能夠利用信息技術模擬和在現專業課實驗的全過程,在有效提升實驗效率的同時,幫助學生更好地獲得了信息化應用素養。
3.3 強化實踐活動,加強以文化人的育人模式
實踐活動是高職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是塑造學生道德品質、提升學生技術技能的重要途徑。實踐活動能夠促使學生了解國情、社情、黨情,以及認識道德之于國家、社會、個人發展的重要性,從而更加自覺地明德惟馨、崇德修身。因此,高職院校要構建學生實踐活動平臺,加強學生的實踐活動,提高實踐活動的有效性。目前,高職院校實踐活動主要分為兩個部分:校內實踐活動與校外實踐活動。首先,校內實踐活動可與校園文化建設相融合。校園文化是國家主流文化在校園中的具體呈現,也是一個學校發展理想、核心價值、精神風貌的體現,具有深厚的德育價值。開展主題活動、專題講座等,在實踐活動中通過關注學生的表現,一方面及時對學生的偏差行為進行糾正,另一方面鞏固學生已養成的主流道德觀念,使學生把道德觀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從而把立德樹人工作落細落實。其次,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企業文化融入校外實踐活動中,從而有效銜接中華傳統美德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社會公德教育,塑造學生優秀品格,培養德技并修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4 結束語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是一項長遠的活動,需要學校、企業、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通過專業課知識和社會實踐活動的結合,加深對思政教育價值的認識和感受,切身體會人才培養的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 李娜.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職業教育(中旬刊),2018,17(10):39-40.
[2] 譚婕娟.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全過程[J].中國商論,2018(29):187-188.
[3] 黃德斌.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實踐探索[J].現代商貿工業,2018,39(33):70-71.
[4] 陳曉麗,安妮,張昊.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8(28):148-149.
[5] 李文杰.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分析與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8,9(18):247.
作者簡介:
姓名:劉國垠,性別:男,籍貫:河北保定,出生年月:1963.02,學歷:大學本科,職稱: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學,教育。